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对立统一和辩证统一这两个哲学概念有一定的相近性,但含义不尽相同,不能混为一谈。 第一,从内涵方面来说,对立统一指的就是矛盾统一体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统一体的双方既互相吸引、互相联结、互相凝聚和互相肯定,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和互相否定。凡是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事物,其矛盾统一体双方必须在量上互为依存,质上互为规定,结构上互为渗透,而  相似文献   

2.
<正> 迄今为止,人们只注意研究矛盾的地位、作用、内部结构、特点等,而不大注意研究矛盾的形成方式.从时间的角度看,矛盾的形成方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一、矛盾着的双方在同一个统一体内同时产生事物是发展的.当着旧的统一体要解体新的统一体要产生时,当着旧的阶段要结束新的阶段要开始时,当着一事物要向他事物转化时,便会在旧的统一体内部,旧的阶段之中,一事物内部孕育、形成新的矛盾.这种新的矛盾双方是同时形成的.形成以后,便会加速旧的统一体的瓦解,旧阶段的结束,一事物的终了.有的新矛盾还会在这其中起主导的作用,并在新的统一体内,在新的阶段中,在他事物中成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辩证矛盾的含义是确定的,是一切矛盾所共有的,即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排斥、互相转化。但是具体的现实的矛盾又表现为特殊的多样性。根据矛盾的不同特点,笔者把矛盾分为质型、重型和关系型三类。 质型矛盾。质型矛盾,是指一切事物的两种相反的质或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之间形成的矛盾。例如:作用与反作用、阴电和阳电、生与死、奉命与反动、雌性与雄性、真理和谬误的矛盾等等。这就是说,矛盾双方各是事物的一种质,而且二者正相反,形成了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由于事物是多样性质的统一体,但是发生矛盾的仅仅是正相反的两种质,除了发生对立关系的两种质之外,还有其它许多质,因此,应该注意,质的对立,不是整个事物的对立,而是事物的两种质的对立,例如雌性与雄性的矛盾。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除了雌性和雄性的性质之外,还有其它的质。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矛盾,都处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在社会经济领域这个“大千世界”里,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之中。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矛盾运动的特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普遍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矛盾就是反映事物的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这种把对立统一和矛盾等同起来的流行观点,其实是对二者及其关系的误解。实际上,对立统一有两种基本形式:矛盾仅是其着眼于分、着眼于不同一的形式,其着眼于合、着眼于同一的形式就是“对应互补”。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有机统一和概括。只有将“矛盾分析方法”和“对应互补综合方法”互补运用,才是对立统一规律方法论的全部意义。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本意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思维是用词语进行的 ,英语也是思维的工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语言是形式 ,事物是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矛盾的联系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句子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句子有结构是由于它所反映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联系就是结构 ,英语语法就是研究语言结构方式的。在英语句子中 ,体现事物属性的句子成份有谓语、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等 ,它们在形态变化、联系对象及层次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等“谬悠之说”,提醒读者研究它突破一切传统、一切固有 ,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世界进行多角度超常考察的思维方法。这些超常思维方法可归纳为从二极或三 (包涵多 )极追思“一”的“蝶式思维”,极力突出矛盾的此面而启迪或无意识诱导人们去思考矛盾彼面的“反启思维”,以及把一切事物作为生命活体或与生命相关联 ,将其放在共本原、共过程、共时空、共关系中来考察以升华生存境界的“共生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思维方法 ,有助于我们建设人与世界、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有些哲学书上把一事物(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向他事物(新事物、新矛盾统一体)的转化,也说成是“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首先,与一事物内包的两个矛盾的方面不同,新、旧事物之间并不构成一对矛盾,它们虽然有承启关系,有历史的、必然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与旧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方面之间的“联系”(统一性)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新、旧事物并不同时存在,并没有现实的互相依存的关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大业。在这一并非仅有经济内涵的社会转型中,作为新生事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必然而且已经引发各种冲突与矛盾。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矛盾状况、特点、类型以及各种矛盾的地位和影响作一分析。 一、作为矛盾统一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经济形态,其运行过程自始至终以及每一侧面同样贯穿着矛盾。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法,是思维活动的方法。分析是以区分为基本特征的思维方法,它是哲学范畴体系构成、组合、连结、过渡、推演、上升等运动的具体程序,因此是必不可缺少的。分析的宗旨,是对认识对象的各种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矛盾发展的各个环节的分析,以便在总体上把握对象的本质、规律以及规定性等。由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因此,人们要认识事物及其运动形式、发展规律,就需要揭示事物的各种矛盾和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对反映这种矛盾的各个基本方面的属性、关系、行程的基本概念——范畴,进行方面、阶段、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又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和转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战线,无疑也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统一体。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既统一又斗争,才是统一战线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文力图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粗浅分析,探讨它们对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斗争性表现为对立和替代关系,其同一性表现为继承和借鉴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同一性,是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按照辩证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状态中。每一事物的内部都有其固有的矛盾,矛盾着的诸方面构成了对立的统一;而某一事物同周围的事物之间,也常常是处于彼此相互联结而又相互矛盾的关系中。这种相互联结、相互矛盾的关系,其具体形式,因物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有条件的相对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运动,在相对之中有绝对,同一之中有斗争,特殊之中有普遍,个性之中有共性。对立统一,是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看问题,一定要严格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切忌抽出矛盾的一方,任意绝对化,从而排斥或根本否定另一方的合理性。可是,在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中,长期以来却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无产阶级文学中的“自我”与“非自我”之争。  相似文献   

15.
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的。人们思想中的矛盾,都是现实世界中矛盾的反映。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人们的思维运动中,就成为概念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凡是具有这种关系的概念,我们都称它们为矛盾关系概念。例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社会现象,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主义”概念和“资本主义”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内容,从而构成了矛盾关系。这样的两个慨念在内涵上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说明它们的内涵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本文以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人们通常把矛盾的普遍性含义解释为两个方面: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否认矛盾普遍性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固然不对,但是将这种说法当作是唯一正确的并将它用于一切场合,也值得商榷。第一个方面是说一切事物都由矛盾构成,第二个方面是说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综  相似文献   

17.
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理论界争论激烈,我们在教学中反复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长期以来流行的观点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是,这个传统的说法在理论上遇到了困难:各种论据和论证方法都有不少明显漏洞和逻辑矛盾。为什么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呢?有这样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 其一,“在客观世界中,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和互相转化,都是有条件的。”“一切矛盾的同一性,又都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当统一体通过斗争发展到某一限度,出现了新的条件时,就必然引起统一体的破裂、分解,而出现适应新条件的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是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促使事物由旧的过程向新的过程转化。”(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矛盾普遍性含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矛盾的普遍性包括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矛盾性质的普遍性两个方面。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和过程中都存在着矛盾,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性质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具有共同性质的矛盾。弄清矛盾普遍性两种含义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澄清一些理论是非,坚持矛盾问题的精髓十分必要。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性质的普遍性的基本区别,在于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是以“事物”为其直接对象的,矛盾性质的普遍性是以“矛盾”为其直接对象的。前者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始终都具有作为矛盾而存在这样一种共有的普遍的性质。后者是说,某种矛盾在一定范围内的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或者说,某种性质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简言之,前者说的是事物的共性,后者说的是矛盾的共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资本论》的主线问题,首先要弄清质料与形态的对立统一关系;其次,主线只能是质料与形态的原初矛盾,不能是形态与形态的派生矛盾。由此可以得出: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线——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性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第二,学术界广泛流行的关于商品生产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的观点是错误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只能是商品生产的派生矛盾;第三,《资本论》的主线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不过是这个矛盾的抽象表现。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毫无疑问,在哲学观上,孔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散见于他的许多言论、尤其是《论语》中的朴素辩论法思想,尽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还没有以系统的理论形式出现,但我们仍可以在那些零散的文字材料中找到考察的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自我运动的钥匙,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离开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