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其有力有效的规范保证。发生于1940年代末的湘西事变,是民族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心理、民族以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引发了湘西民族社会的整体失范,对湘西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民族关系的和谐造成重大影响。研究事变的意义,在于从中获得对规范民族社会有所助益的思想资源,对当下民族社会的良序建设而言,它提示着制度整合和道德整合同步并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1905年发生在巴塘的驻藏帮办大臣凤全被戕事变,是康藏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重大事件.关于巴塘事变的起因、性质,过去多认为是"反洋教"、"反封建压迫",然而,巴塘事变实际上有着十分复杂的背景与原因.本文从事变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探讨巴塘事变的起因,解析事变的始末和实质,并对凤全其人在事变中的作为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在经济不发达,教育相对落后的湘西苗族地区,振兴民族基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和地理、自然条件的影响,湘西苗族山区的经济十分贫困,教育还相当落后,特别是基础教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土民族学者第一人忆苗族学者、教育家石启贵先生文/石路生平·事迹石启贵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湘西苗族学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对近代湘西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政治经济状况的改善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1940年撰写的30余万字的《湘西土著民族考察报...  相似文献   

5.
节烈行为是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特殊的社会现象,湘西于清代普遍出现妇女节烈,究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无外乎国家政策影响、宗族控制及女性主观选择三个方面,但就湘西而言,新型社区宗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湘西地区的妇女节烈,即可发现其存在数量多、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此为湘西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所致。概言之,通过对清代湘西地区烈女群的研究,可洞悉改土归流后中央对湘西控制的加强,这种控制不仅干预着女性个体的发展,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湘西社会。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民族地区书院的创建对民族地区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成为湘西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湘西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认为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过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文化互动交流的产物.湘西苗族地区书院的创建顺应了湘西苗族地区特有的文化生态,满足了湘西苗族社会对文明进步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书讯     
《清代西北回民事变———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在台湾出版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副教授张中复博士新著《清代西北回民事变———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一书近日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全书 6章 2 0节 ,包括以下内容 :一、清代西北回民问题形成的基本探讨 ;二、清代前期西北回民抗清事变始末 ;三、清代后期西北回民抗清事变的发展与扩大 ;四、社会因素与西北回变的关系及其演变 ;五、宗教特质在西北回变中的作用与影响 ;六、当代回变历史意识的建构与回族认同。书前附有王树槐教授序及照片若干。该书作者张中复先生…  相似文献   

8.
<正> 湘西,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这里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湘西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同时也极善于吸收汉民族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这种吸收与融汇,推动了湘西社会历史的前进。回顾历史,人们发现,汉民族的文化科学技术传入湘西,主要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是青海女性社会地位发生变迁的时期,本文从女性形体观的转变、女性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近代青海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历史货币的研究,实物是最重要的依据。解放后,在湘西地区先后发掘了历代古钱币16处,其中墓葬6处,窖藏10处,出土古钱币140522枚,重495.2公斤。文物工作者在多年的考古发掘中,从14万枚出土的古钱币中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奇特现象:三国以前东汉、西汉、秦的钱币有,南北朝以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钱币有,唯独从三国到南北朝这369年间,各朝铸造的钱币没有发现(仅有一枚,但显然不是在湘西流通)。这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考古发掘没到位?还是另有更深刻的政治、经济、民族、社会的历史原因?在弄清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基础上,对湘西钱币史出现…  相似文献   

11.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特色及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极具特色,民族民间文化多元一体,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杂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融,神秘湘西越来越吸引外界的眼球。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湘西人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珍惜这一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湘西旅游开发的“双赢”目标。保护湘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推动现代化进程的西部大开发中,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现代化进程的标准化价值取向的影响。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剧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符云亮是近年走上文坛的又一位湘西青年作家。四五年前,我就读过他的文章,如他的《天无绝人之路》、《告别水牛》等。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他的散文,并对这位朴实无华的湘西文学青年将来的作为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次读到他的《秘境诱惑》,证明了我对他的信心和希望是有道理的。《秘境诱惑》散发着湘西地域文化和人文色彩的灵光,称得上一卷表现湘西风土人情和历史名物的精彩画卷。全书分为描写湘西历史和地域名胜的“天孕湘西”,描写家庭故事及湘西人情风俗的“阳光不锈”和描写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命里村落”三大板块,而其中最动人的是“阳光不…  相似文献   

13.
云南商人与近代滇藏商贸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远流长的滇藏商贸交流在近代历史条件下迅速发展 ,成为维系近代滇藏往来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是历史上商贸交往最密切 ,对彼此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显著的历史时期。这其中 ,云南商人持续活跃在近代滇藏商贸舞台上 ,为促进滇藏商贸交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同时也对汉、藏、纳西、白、彝、普米等民族聚居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湘西匪患,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发,在建国前夕恶性发展,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国后,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基本将土匪肃清。对此,湘西各族人民无限感激中国共产党。这种伟大的历史功绩,应当大书特书,以此教育人民,惠及后世。但是,出现在报刊、杂志、书籍、电影、电视等方面的宣传,存在一些偏见,这对于认识湘西、建设湘西都不利。认识湘西,就要认识湘西的诸因素,而人是最可宝贵的因素。土匪是人组  相似文献   

15.
以1936年下半年以来国共两党接触的相关文献和档案为基础,从更宽的视野中去追寻形成西安事变最终解决条件的若干历史细节,并由此得出三个结论:其一,事变解决的具体条件在事变发生之前即已被双方提及;其二,突发的西安事变使蒋氏在坚持改编红军的强硬前提下放弃了极端强硬的一些条件,而回到了事变前曾经提出过的一些框架之中;其三,中共在西安事变初期态度强硬,但最终却让步,这与蒋氏的强硬不无关系,蒋在事变中并非完全处于被动.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移居黑龙江的历史原因、迁徙路线及其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迁居黑龙江的原因 黑龙江省的朝鲜族,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移入的。从历史的关系来考察,朝鲜族移住黑龙江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等三方面。 经济原因 朝鲜族移居黑龙江地区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 黑龙江地区,平原面积大、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人口密度小、利于开发水田。据统计:1911年,黑龙江地区大约有300万人口,到“9.18”事变才增加为600万人口,然而,在朝鲜已经开始人口过剩,1930年,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96人; 李朝末年,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再加上连续不断的灾荒,使农民生活日益贫困,达到难易维持生存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孟姜女传说在湘西地区流传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孟姜女传说在湘西地区有较为广泛的流传,并对当地群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流传不仅与湘西古代社会和历史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与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心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 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世代生活在湘西自治州境内的240多万土家苗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有极大相对稳定性的、由历史沿袭而来的、具体地体现在土家苗族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价值观念上的、构成民族精神重要内容的传统道德文化出现了创造性的转型。当代湘西土家苗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治穷脱贫的艰苦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超越旧传统,创造新道德文化,有力地推动着湘西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评《叶尔羌汗国史纲》刘正寅叶尔羌汗国时期,即明中叶至清初,是西域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历史阶段,包括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内的中亚地区各近代民族最后形成,同时该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亦发生着巨大变化,对近代社会产生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策导入、文化互动和新经济因素的滋长,促使古老而贫困的湘西农村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理性地分析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湘西农村社会,引导湘西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