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王玉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
货币地租逐步代替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但在近代苏南地区,这一过程却呈现出较为缓慢并不断反复的特点,这是由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地租形态上的缓慢变化与不断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出苏南区域社会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2.
江南古典园林的生态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四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75-78
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为指导的江南古典园林,在浓缩自然、模山范水的过程中,实际上也营造了符合一定生态规律并且能满足当时特定环境容量要求的人工生态环境。它构成了园林诗情画意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人与自然良好交互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薛玉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6):70-74
本文通过描述两宋江南地区词人的冶游之风,展现其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并在分析"冶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江南地区之所以冶游之风盛行,除了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冶游传统有关之外,实是因为宋代词人身处积贫积弱之世,在佳人命薄和文人不偶之间找到了共通的苦楚。 相似文献
4.
陈国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3-118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掀起一个发展热潮,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农村传统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模式和封闭单一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城镇文明的部分特征和发展趋向。但发展水平有限,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赵志浩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7-30
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北方、中原人民南迁,南宋江南地区出现了城镇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镇的数量增多、市场化水平提高,城乡之间、区域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农村经济活动与市场联系加强。江南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和城镇以及城镇之间的人口流动加快,城镇居民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贫富差距拉大,江南农村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也发生了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改变,固有的宗法宗族制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转变为业缘关系,新的社会组织日益取代旧的群体组织,货币关系发展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南宋江南城镇化过程中,因固有乡村生活的整体平衡被打破,社会结构失去原先的平衡与相对稳定性,造成社会结构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新时期的城镇化建设,应吸收传统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清江南婚礼消费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0-96
明中叶至清代,江南婚礼消费呈现的奢侈性、僭拟性、时尚性、两极化和亚文化差异等特征,既具有从物质匮乏社会向物质生活相对丰裕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又表现出地缘性色彩。明中叶以降,江南商品经济长足发展是江南婚礼消费之呈上述特点的推进力量。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也刺激生产。婚礼消费作为消费的主要方面,如过热就会造成社会财富的不合理浪费;但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江南商品生产,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的研究尚显不足.芜湖地处江南西端,明清时期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是皖江流域和江南的中心--长三角地区沟通的桥梁.此时的芜湖,业已成为位于江南边缘的、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次级经济中心.因此以芜湖为个案.来探讨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南吴地早期的佛教工艺美术品主要以铜镜和魂瓶为大宗,在造型及制作工艺上独具特色,它反映了佛教在早期的吴地民间传播过程中的地域特征.同时,佛教像在铜镜和魂瓶上的装饰运用,成为当时的汉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和的一个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肖飞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5-7,32
有关我国江南地区良渚文化如何消失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未解的千古之谜。本文结合相关学术研究的新观点,试对此作一探讨。分析认为,江南地区良渚文化的消失原因,应为发生严重的海水倒灌造成淡水资源缺乏,晚期良渚文化人整体迁出“江南地区”所致。这主要表现在,良渚文化晚期“江南地区”具有发生海侵或海水倒灌的气候条件;“江南地区”多数良渚文化晚期遗址的考古未曾发现海侵遗迹;史籍有关于我国在良渚文化晚期时发生海水倒灌的记载;“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晚期遗址的考古资料中有淡水资源缺乏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
周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9-12
白鹤梁蒙文题刻文字不多,英气逼人,字里行间洋溢着骄傲。这应该是蒙古人攻破重庆府、在涪陵俘获了四川制置使张钰后发出的胜利宣言。白鹤梁为宋末山城防御战的最后失守提供了历史的写字板,白鹤梁蒙文题刻为蒙古人改朝换代作了最早的舆论宣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