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鸠山是“精卫填海”的发祥地,也是千古文化在神州大地广为传诵的名山之一,就坐落在山西省长子县城西25公里处。古地理书《山海经》里记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精卫填海”是一则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她已成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努力奋斗至死不屈的一种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2.
"精卫填海"神话反映了炎帝神农氏与东夷蚩尤氏冲突的历史,炎帝携女娃东巡蚩尤族领地导致了女娃被害的惨剧,炎帝借用鸟图腾和人死化生的观念,虚构了精卫鸟衔西山之木石以复仇东海的故事。女娃被害促进了炎黄部落的联合,引发"黄帝擒蚩尤"的战争,而决定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战争的胜败,乃在于南方苗蛮集团中的一支——处于良渚文化圈的女魃部落加入战斗,但战争并没有给女魃部落带来利益,导致了其不能回故土又被迫北迁的结局,这也解释了良渚文化突然由盛转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远古时代,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边游玩,不幸落入海中淹死了。女娃死后,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相似文献   

4.
论艺术想象     
“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文艺是真实的领域,但也是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不知给我们展现了多少琳琅满目、瑰丽多姿的形象画面。例如:《精卫填海》,描绘了一个坚强不屈的精灵,一个由落水女娃变成的精卫鸟,整天衔着西山木石去填东海的壮烈行动;《后羿射日》,描绘了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神箭手,“仰射十日,中其九日”的宏伟场面;屈原的《招魂》,描写了“长人千仞”“一夫九首”、  相似文献   

5.
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是目前发行量最大,影响广泛的古代汉语教材之一,但书中文选部分的注释也不无可商榷之处,现就若干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以就正于编者、读者。 《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教材6页注[6]:“以,介词,表示两事物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 这里的“以”是连词而不是介词。连词“以”表示”常衍西山之木石”的目的是“堙于东海”。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精卫填海》描写的是:炎帝的女儿精卫由于在东海玩耍不慎淹死,为报仇,她化作精卫鸟,经常把小石子、小树枝之类的东西投入东海,以向世人昭示自己永不屈服,委婉地表达了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决心。如果《山海经》是夏代益所作,那么这种理解,流传至今,至少也有四千年了。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对中华民族不计力量对比大小,勇于复仇的意志,起到了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说远古时代,炎帝的女儿溺死东海,化作精卫,每天衔西山的树枝、石块来填东海。而今天,在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产业区等园区火热的工地上,开发大军用装卸车、挖掘机和推土机,真实地向人们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精卫填海”。从2004年初春开始,这片沉睡千百年的盐碱滩上奏响了春之曲,成为苏北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传说远古时代,炎帝的女儿溺死东海,化作精卫,每天衔西山的树枝、石块来填东海。而今天,在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产业区等园区火势的工地上,开发大军用装卸车、挖掘车和推土机,真实地向人们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精卫填海”。从2004年初春开始,这片沉睡千百年的盐碱滩上奏响了春之曲,成为苏北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关于神话的研究,我们的前辈已做过许多搜集整理、引幽发微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象一把把开启神话秘宫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古代文苑的宝库。每当我读着古代神话的时候,总是不禁要为古代人民那种大胆的想象、坚韧的毅力、乐观的精神所激荡,使我感到:优美的神话的确是文学史上一朵具有永久魅力的奇葩。例如,衔西山之木以填沧海的精卫,威武不屈的刑天,为民除害的后羿,公而忘私的大禹等古代英雄形象,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那勇敢坚毅的精神,慷慨悲歌的故事,成了扣击人类心弦的远古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蒋寅:《作为文学原型的精卫神话》精卫是中国早期神话中少数仅存活于士大夫精英文学中的原始意象之一。精卫填海的痴举使它的形象充满英雄气概,成为蕴含巨大精神内涵同时也存在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1.
<荀子·劝学篇>中"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王念孙认为应作"绝江海",本文认为还应作"绝江河";"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苇苕","发"乃鸟之长毛,即鸟髦,窃以为原文应作"髦"而非"发";苇与苕并非如杨倞所说为同一物,苕乃是陵时,与苇有别;"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秣"当如杨倞注,泛指喂马,不与"末"同.  相似文献   

12.
就科学事实而言,日、月分别为独立之天体,但在上古先民看来,日、月实乃同一天体在不同时段之变体。因而在上古太阳循环神话中,日、月同体且终始相巡,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西晋左思《吴都赋》所载"精卫"与"文鰩"之神话即上古太阳循环神话之反映。另外,从得声之字多与日循环神话有关,"鰩、鹞、榣、瑶、飖"一组字亦是日循环神话在文字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太阳鸟神话因《山海经》中的“载日之乌”为人们所熟知,那么,太阳中为何有只鸟?其实,在太阳鸟神话中,太阳鸟是太阳的象征、代称或喻指。一方面,在我们熟知的“日中有乌”神话文本出现之前,史前出土文物和图像中已有反映太阳和鸟关系的历史证据,无论是单鸟与日图,还是双鸟、四鸟、多鸟与日图,鸟均是太阳的化身,指称太阳在不同时空位置所表达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玄鸟生商”神话反映的是商部族的太阳崇拜,神话中的玄鸟也被认为是燕子或凤凰,三者都是太阳鸟,故事情节中的帝喾乃是日神,“台”“桑”等也具有太阳崇拜的特征,“玄鸟生商”神话是太阳作为图腾崇拜故事化后的演变形态。因此说,太阳鸟神话中的太阳和鸟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14.
“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主人公宝黛爱情的重要依据,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借以表现自己自由思想和文化情结的依托,其原型来自曹雪芹所在的民族满族的古老神话,来自于满族这一古老民族的文化记忆。从悠远的历史文化出发,“木石前盟”的原型呈现出满族原始先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创造生命的自豪,因而也使得小说中“木石前盟”的最后毁灭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体现了曹雪芹对于清朝政权和满族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痛惜。  相似文献   

15.
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实践以及国际司法与仲裁实践,分析日本"冲之鸟"的国际法律地位,认为"冲之鸟"只能赋予12海里的领海,不应该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根据"冲之鸟"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指出"冲之鸟"的法律地位对我国东海大陆架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如上图,“(?)字甲文作(1),或作(2),旧不释。今案,此皆为系鸟之形,求其声义,当为“(?)”字之初文。《说文》:“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讠为)。(?),(?)或从繇。”段注:“率,捕鸟毕也。将欲毕之,必先诱致之。潘安仁曰:‘暇而习媒翳之事。’徐爰曰: ‘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古人狩猎,为了提高禽兽捕获率、往往在布网设阱时投放活的诱物。这种诱猎手段即叫做“(?)”,所用诱物也叫做“(?)”,后世则称之为“媒”。《说文》所训“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便是指猎人用毕网捕鸟,缚系相应的活鸟(生鸟)充当诱媒,以招引野鸟入彀。《玉篇》、《广韵》等字书,“囮”、“(?)”二字即并训“鸟媒”。“(?)”谓鸟媒,或假“游”字为之,如潘岳《射雉赋》:“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徐爰注:“游,雉媒名,江淮间谓之游”。“(?)”之为言诱也,言诱致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读书方式,使其容易通过审美而与神话精神直接感通。以往人们关注陶渊明与神话的关系,多集中在意识的显在层面,而忽略了潜在层面。陶渊明所接受的神话精神,最根本的一点不是源自刑天、精卫和夸父神话的抗争精神,而是物我生命一体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陶诗对拟人手法的恢复和发展上,也表现在“化物”以回归自然的生命实践上。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以神话开篇,发明了神话所具有的诗性哲思和发端威猛。女娲补天、灵石被弃、木石情缘,均是在源始处探索人类生命本真存在的意义,进而通过小说具体情节“以情悟道”,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卵生神话的产生与太阳崇拜思想、鸟崇拜思想、稻作文化有关,但是,笔者认为它更与鸟崇拜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朝鲜古代鸟崇拜思想与卵生神话是独自发生、发展的,并非"南方流入"。朝鲜古代卵生神话是原始狩猎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可分为南北方卵生神话。稻作文化的传入推动了朝鲜卵生神话的演化,丰富了朝鲜神话元素和象征体系,并促使南北方神话在原型结构上进一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20.
罗漫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撰文《战国文学的太平洋视域(一)》指出,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学、哲学、政治同时将目光从陆地延展到北海、东海、南海和神秘辽阔的太平洋,并由此记录、改写和传播了一系列与海洋有关的神话传说(如鲲鹏神话、海若与河伯神话、扶桑神话等)。这些神话有着特殊的生成背景,与战国时代崇尚宏伟奇丽的大美观念以及一代哲人对广阔的自然环境所作的宏观思考紧密相联。以鲲鹏神话为描述对象的《庄子·逍遥游》等作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