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剧作为纯粹的舶来品,其受外国作家作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突出的.但是关于了西林的喜剧创作究竟受了谁的影响,学术界却历来看法不一,迄今也还没有谁作过系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一般的观点是:(一)认为他的“作风极象英国的A.A.Miline”;①(二)认为丁西林的喜剧近乎法国斯克里伯的巧凑剧;②(三)认为“丁西林的作品和英国喜剧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相似之处”;③(四)认为“他的故事的取材及剧情的结构很象莫尔纳  相似文献   

2.
梅瑞狄斯、萧伯纳和巴里是明显影响了丁西林喜剧创作的3位英国作家。梅瑞狄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的理性品格上;萧伯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的语言艺术方面;巴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虚实相生的特征当中。正是在这些英国作家的启发之下,丁西林终于在时代精神、社会意识、理性色彩和艺术语言这四者之间找到了个性化的契合点,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丁西林在萧伯纳的影响下,高度重视喜剧的语言艺术。他不仅成功地将辩论和讨论、奇论和反语等因素引进了新兴的中国话剧,而且为对话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动力性的基础。丁西林的喜剧应被理解为易卜生式社会问题剧在中国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成功的变体,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的特定概念出发,密切结合作品实际,对最能体现丁西林喜剧风格和特色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集中而较为深刻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中,丁西林的独幕喜剧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而其中尤以《压迫》一剧最是脍炙人口,被誉为“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唯一杰作”(洪深语)。今天,《压迫》一剧已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文选”课程的“精读篇月”之一;这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五四”时期话剧创作概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压迫》一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夏济安(1916—1965)是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他曾创办《文学杂志》,培养了一批年轻作家;他也翻译了大量作品,影响了许多译界学人.不少译论、译著都引用了他的译例.一位颇有名气的年轻翻译家在记者问到受谁的影响最大、最喜欢谁的译作时,毫不讳言:“夏济安.”那么夏译的魅力在哪里?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仔细读了夏济安编辑和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A Collection of American Essays),又特别反复研读了其中的《冬日散步)(A Winter Walk)一文.出自19世纪美国被人称作“怪物”的著名作家和哲学家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之笔的这篇散文,把原始朴真的大自然与得令现代城市人莫不心驰神往.读原文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夏济安的译文也非常漂亮,曲尽其妙,读来也有难得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三大喜剧家之一,也是最杰出的喜剧诗人。英国学者凯瑟琳·勒维说:“旧喜剧是讽刺性的、政治性的、文学性的喜剧,也是充满了幻想、讽谕、巧智和闹剧场面、低级趣味的歌剧性的喜剧。”“这段话用以概括阿里斯托芬的旧喜剧作品是非常精当的。他的杰作之一《鸟》(公元前414年),便鲜明地体现着这些特点。在此我不拟作全面的分析,而只想就某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 “黑色幽默”的名与实 “黑色幽默”是美国作家弗里德曼1965年3月编的一本作品选的标题,书中收入了11位当代美国作家和一位本世纪上半叶法国作家的作品,他认为“黑色幽默”是这些作品的共性。随后,评论众多,多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特殊的文学流派,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有些评论追根溯源,划派归类,认为“黑色幽默”是“辛酸的幽默”,“痛苦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冷隽的幽默”,“绝望的幽默”等等。他们追溯到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1605),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不仅构建了原型批评的理论大厦,而且对20世纪莎士比亚喜剧批评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弗莱认为,莎士比亚喜剧是“绿色世界喜剧”,它将新喜剧中的主人公的胜利和旧喜剧的仪式化的死而复生结合起来,同时又加入了不同的“喜剧性解决”,最终使其成为了一种新的喜剧形式。弗莱认为,文学(尤其是喜剧)并不一定是对生活的模仿或评价,也可以是技巧的重复和程式化的写作,喜剧是高度程式化的艺术形式,人物也是高度风格化的。弗莱强调喜剧的程式化和传统,而这种传统在莎剧中是通过结构和角色来体现的。弗莱提出,必须从喜剧结构出发来研究喜剧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角色功能理论”。总之,弗莱的莎士比亚喜剧批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对文学研究理论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星期六》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九部小说,小说出版后广受评论界的关注.小说主人公贝罗安医生一方面显示出英国人身上特有的民族优越感及自豪感,英国仍然是一个崇尚理性、井然有序、等级森严的地方;另一方面其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却充满了欧洲风味和美国气息,强烈地冲击着他的传统文化身份,使他面临着“我是谁,我该成为谁”的身份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11.
《“水仙号”的黑水手》是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康拉德设置了一套独特的双重叙事结构。其具体表现为 :(一 )全知与限知的双重视角转换 ;(二 )实写与虚写的双重人物塑造 ;(三 )情节与意义的双重层面叙述。这种双重叙事结构的设置敞开了作品意义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2.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文学中最负有世界声誉的大戏剧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作家.他一共写了三十七个剧本、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戏剧是他创作的最大成就.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1590——1600)正是英国所谓“伊丽莎白盛世”,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权处于暂时联盟阶段,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社会现实还未发生严重矛盾,他认为一切矛盾可以按照人文主义思想解决,社会现实是光明而有希望的.这时期的主要创作是历史剧和喜剧,洋溢着乐观主义情绪和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唯美主义大师,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小说、社会喜剧等多种体裁,但他的最大成就还是在社会喜剧上。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引发了国外众多学者对他作品的研究,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因为他是唯美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因而研究者理所当然地从唯美主义角度来研究他的作品,却往往忽略了王尔德的作品中还隐含着他那个时代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及作者对此所持的态度。因此,本文就以他的四部喜剧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所蕴含着的家庭伦理观念,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其喜剧作品,丰富王尔德作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湖畔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对英国的自然风光有崭新的写法.他抛弃了神话的滥调和古典主义的迂回代用品,而寻找明确和传神的字眼来替英国的树林、草地、山河写生,从中表现出他的自然哲学.本文简要分析了他的组诗<不朽颂>的结构和大意,主要阐述笔者对诗人的自然哲学--"不朽"的四点理解(一)人在童年对自然界的一切影响反应很敏锐(他们受虚荣社会的污染较少);(二)大自然对人的心灵和精神产生重大影响,并帮助诗人理解人生的奥秘;(三)人生只不过像舞台上的一出戏(总要结束的,而大自然是永恒的);(四)所有的好诗都是感情喷发的自然流露,都来自于对平稳宁谧的大自然的感情积累.  相似文献   

15.
P.R.斯蒂芬森是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的早期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澳大利亚文化的基石:为民族自尊而作》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批评论著,是澳大利亚该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斯蒂芬森提出坚持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原则,藉以发展不依附母国的、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他关注对民族文学标尺的界定,认为这将有助于厘清“真”、“伪”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并对催生反映本土真实生活的严肃作品产生积极影响.他还指出,发展民族文化的主力军除了作家、知识分子,还应该包括出版人.作家的任务是创作出足以滋养本民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作品,而知识分子和出版人则应该为作家的工作保驾护航.斯蒂芬森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在之后民族主义浪潮的各个阶段都有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enByron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短短的一生中,以饱蘸感情的笔锋,写下了很多长短佳作,与雪莱、济慈等诗人一起,将英国的积极浪漫主义推向一个高潮.他的诗歌博大精深,光艳照人,影响西欧一整代作家,甚至泽及音乐和美术.尽管英国国内的反动文人竭力贬低他,进步的文学家和评论家总是对他推崇备至,评价很高.普希金称这位英国诗人是自己一代抒情诗的巨匠,别林斯基认为他是“高不可及的雄伟诗人”.  相似文献   

17.
<正> 戴善甫的《风光好》是元杂剧中较有影响的作品。其典词历来很受称赏,朱权说它“如荷映水”(《太和正音谱》),吴梅说它“俊语翩翩,不亚实甫”(《中国戏曲概论》)。但普遍认为,此剧的主题是暴露封建文人、官僚的虚伪;陶谷是一个反面形象,应予以否定;作品风格属于讽刺性喜剧。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而且,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也不仅仅表现在它的曲词优美上。在人物形象塑造、戏剧冲实设置、情节结构安排等方面,它都有可称道之处。它还表现出一种韵味别致的喜剧风格,融滑稽、辛辣、俏皮和愉悦于一炉,又含有丰富、深厚的思想底蕴。现代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实现,产生于几代批评家的诠释中。我们现在认识这部几百年前的作品,自然也可从中体味出许多前人未曾领悟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一、革命文学的定义革命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学史,有几个层次:(1)是受厨川白村(KURIYAGAWA Hakuson,1880—1923)《近代文学十讲》(1912,书名中译作《西洋近代文艺思潮》)等的“文学进化论”影响,认为科学的进化,带来思潮的变迁,文学则反映或表现了这种“时代精神”,郭沫若(1892—1978)的《革命与文学》(1926)可为代表;(2)是托洛斯基(L.D.Trotsky,1979—1940)的观点,托洛斯基在1923年出版的《文学与革命》一书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要靠军队,不然工人阶级就完蛋了,更不用奢谈思想和文化问题;另外,他又认为革命时期不利  相似文献   

19.
英国沃里克大学政治学教授、《金融时报》编辑之一的布里顿(S.A.Brittan)试图保护市场体系(正如他所写的,保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从对“自由主义”作传统解释的原则更广泛的观点出发的。作者认为,仅仅通过效率标准和昌盛标准来分析经济制度和比较经济制度的各种类型是不够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是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杰作。英国朗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国文学指南》所提供的新资料认为,这部喜剧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间创作的,①当时莎士比亚才三十三岁,正是创作的丰年。这部喜剧的内容,和他的另外几部剧本如《奥瑟罗》、《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