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立农学院首任院长严家显先生提出了创办高等农业教育的理念,对福建省立农学院的三大任务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制定了学院的创建、管理、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培养高等农业建设人才。严家显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为福建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严家显先生作为福建农林大学前身——福建省立农学院的创始人,其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融中外教育思潮之精华于一炉而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和先进性;注重具体研究而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强国为宗、以学生为本而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丰富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3.
李毅之先生作为湖南农学院首任院长,其办学思想对湖南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教学做合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重视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机制;始终站在党的原则立场上爱护知识分子,不遗余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倡导科教兴农,鼓励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4.
严家显先生办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详细回顾了福建省立农学院首任院长严家显先生"研究、教学、推广"的办学思想:(1)注重研究农业高深学术;(2)以教学为中心,确保教学质量;(3)注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研究严家显先生的办学思想对目前农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办学思想为福建农林大学70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5.
1946年11月,湖北省立农学院发行的《农业学报》创刊号,收录九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弊端——知行分离;阐明近代中国农业教育的目标——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对农业科技的研究(湖北省的土壤改进)及学科前沿成果(主要是美国农学界研究成果)的介绍;农民问题(“农民”概念分析及农业劳动力问题阐述)。学报内容体现了湖北省立农学院的教师们对农业教育、农业科技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基本宗旨与规划,并可从中窥见近代中国农业教育、农业科技以及农业与农村社会的诸多问题。从《农业学报》到今天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在发展变迁,而学报的宗旨始终是致力于中国农业科学、农业教育、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钟荣光(1866~ 1942年),我国近代著名教会大学岭南大学的首任华人校长,知名的爱国者和杰出教育家.他创办农科大学、扩建农学院,使得岭南大学农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院系设置、农场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发展.文章通过介绍钟荣光的农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探讨他对华南农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汉沦陷后,为了适应战争需求,湖北省政府在非沦陷区出台了战时教育政策——"计划教育"以培育人才;为满足军粮民食之需,农业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教育和农业的双重推动下,湖北省农业教育发生重要变化:通过改组成立新的农业教育机构——湖北省立农学院;公费制度,统筹升学与毕业去向以及教育训导推动了农业教育的发展;与其他农业组织的合作发展,初步做到了"建教合一"。湖北农业教育改革使湖北的农业和教育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也对抗战的胜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俞大绂是我国近代以来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为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回顾了他与中国农大的历史渊源,总结了他任职北京大学农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时期,在办学治校、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的思想和采取的措施,分析了其对中国农大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是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的主体部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适合于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构建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路径的现实意义和需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现状的、统筹兼顾的高等农业教育制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后起新秀,古楳深入农村,提出了兼顾社会和乡民的乡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乡村教育与农业生产要实现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乡村教育要培育乡民的民族意识,发扬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他提出乡村教育应当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和经济节约原则。他对乡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也有独到见解。古楳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丰富了我国近代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也为我国当代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