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 ,对原始交往、传统交往和现代交往进行了简要考察 ,既探讨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交往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 ,也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2.
论史前人类的历史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活动是人类基于生产实践活动而伴随的另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交往作为一个历史哲学概念,指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各领域、全过程,并产生了各种各样后果的人类社会性行为。历史交往对史前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语言的发展和心智的形成以及地域文化和国家的起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交往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史前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历史交往是一个历史哲学概念。历史交往主体是历史交往系统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第一要素 ,本文就历史交往主体的属性、构成和地位 ,作了初步剖析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阿交往的源头可上溯至古丝绸之路,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互为促进,唐宋时代达到鼎盛,明末趋于萎缩。中阿交往涉及多种领域,既有以物质和精神活动为内容的和平交往,又有以战争和冲突为蕴含的暴力碰撞。所有这些交往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推动着彼此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非凡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流士是波斯帝国颇有作为的国王。他上台后,对内消平内乱,厉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开疆拓土,极大地促进了波斯帝国内部、外部的全面交往。他不仅挽救了风雨飘摇中的波斯帝国,而且把它推向强盛的顶峰。本文从历史交往的角度,探讨大流士在促进帝国交往中的积极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他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回族穆斯林的对外交往,谱写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辉煌篇章。研究历史上回族穆斯林对外交往方面的成就,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犹太民族在历史交往中广泛地吸收了其它发达的文化,形成了犹太民族的文化特征,使犹太文化成为一种世界性文化,特别是犹太民族精于理财的商业特征,更是在长期历史交往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从提出"历史交往"概念到形成"文明交往"史观直至系统提出"文明自觉"的史学理论,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彭树智先生20多年来致力于人类文明交往的探索,漫漫文明鸿踪论期盼人类摆脱历史交往的野蛮性,最终走向交往的文明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朝鲜半岛不仅山水相连,而且人民心系彼此,关系始终最好,密不可分。中国与朝鲜半岛具有相近的历史传统、相似的文化传承,铸成了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与朝鲜半岛人民曾经共同进行了4次英勇的抗日战争,双方同生死,共患难,铸就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回顾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与朝鲜半岛友好交往的历史,必然给中国与朝鲜半岛人民以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0.
塞人是一支东起中国蒙古草原,西至欧亚大陆之间,来去悠忽、庞大而强悍的古代游牧民族。塞人以自己特有的整个民族结构和形式,从事着早期的历史交往。本文指出、这种历史交往使它扮演了双重的历史角色:它既是早期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侵袭者和劫掠者:又是这两个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早期东西方交通的开拓者。塞人的活动是古代世界历史交往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首次提出"跨地域性交往”的命题,探讨了自农业文明产生以来,人类交往形态从地域性交往向跨地域性交往和世界性交往演变的历史趋势,及其对工业文明诞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交往伴随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因不同发展时期其形式各异 ,在早期人类社会 ,移民活动则是历史交往的普遍形式。安拉托利亚难民和希腊人移民塞浦路斯 ,对塞浦路斯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便是这一论题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一系列摘要和笔记中,对交往思想进行了具体阐发和展开论述。从这些笔记和摘要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关注于从人类早期社会至资本主义形成的广阔历史时代中人类交往活动的变迁,从交往主体依附性到独立性的历史演变,以及交往形态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发展角度对交往理论进行了丰富、补充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哲学的层面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着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两阶段划分形式.以交往从有限的地域性交往发展为普遍的世界性交往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在经验上,"世界历史"开始于十五世纪.相比较而言,前"世界历史"时代和"世界历史"时代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在诸如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范围和变迁、文化的民族特性、人的存在与发展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两大历史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交往理论凸显了交往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展示了丰富的思想意蕴:交往是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范畴,是人类社会纵向演进的内在机制和重要表征,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全部学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这个目的的达到是建立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交往变成普遍交往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世界历史的角度,突破了传统的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二元理解的方法,提出了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四分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结论———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马克思基于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深刻分析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形成了具有深刻理论内涵的普遍交往观。这种普遍交往观,对于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理论研究与历史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分析认为,坚持文明交往的开放性,善于平衡不同文明间的矛盾,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和商贸往来,有利于促进各种文明间的交往;反之,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之间的不平等交往,交往中民族主体意识的迷失,或极端民族主义都有害于文明交往。分析结果表明,正确的文明交往策略是以开放的胸襟对待外来文明,要注意保持本土文明的特色,在全球化时代,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外来文明和本土文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交往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方式 ,交往理论研究愈来愈成为哲学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二者的历史关联以及各自理论中关于交往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通过对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 ,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学说是哈贝马斯建构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资源。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交往实践范畴所指涉的广阔领域 ,标志着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巨大的思维空间 ,包含着曾被遮蔽的现代意蕴 ;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则为我们进一步阐释马克思交往理论、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深化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重要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近年来学术界对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的相关范畴进行了研究,对江泽民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等从世界历史性高度进行了揭示;对江泽民的时代观、生产力跨越观、世界市场思想、世界交往思想、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等从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从整体上揭示江泽民的世界历史思想作了必要的研究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