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扬王休”为吉金中习见语,也见于多种传世文献。休是先秦两汉美学话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表示美德道要。对扬最初为周武王表达敬重的方式,类似鞠躬,后来成为盟誓等表现忠诚和友善的礼仪,再引为常见的礼仪,一般在对爵祭祀前奉器进行;还可以用在某些相应成命的场合。其标志性语言是对扬王休,相应地有多种表示方式,如周公曾经称王,所以乙作对扬鲁休,对扬“某”休等。礼崩乐坏以后只有“对礼”传承,进而虚化为答问结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犹太裔美国作家艾·辛格的文学作品研究后发现,其所有作品都是由意第绪语翻译至英语,继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与中国文学的对比下得出结论,翻译对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文学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是作者极其复杂的艺术构思和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晶,是用特殊的艺术手法写成的。文学家们的创作离不开审美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创作本身就是美的形成过程。文学作品主要是写入的,它必须从感情上打动读者的心,凭艺术形象感染读者。好的作品引入入胜,扣人心弦。作品给读者的美感享受越多,就越成功。因此可以说,美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条件。文学翻译如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这种本质特征,就不成其为文学翻译。茅盾在1954年全国文学翻译会议上《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的  相似文献   

4.
刺史群体是唐代文学创作的一支生力军。观察刺史与文学的关系,既要重视在任刺史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也要关注以刺史为中心的各种文学活动。唐代刺史群体创作了大量富有文学或历史价值的作品,丰富了唐代的文学宝库;唐代刺史的各种文学活动,在更大的范围产生了影响,促进当地的文学或文化事业的发展。研究唐代刺史与文学的关系,加深了我们对唐代的历史与社会风貌的认识,这也是研究唐代刺史与文学关系的历史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是"文学中的法律"中较早出现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学学者们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象的解读,不仅为法律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而且也提出了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学研究的价值的探讨。对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的学术史的分析将有助于反思文学,尤其是历史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贯彻文学作品的主旨和内涵,赋予文学作品灵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赏析,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和研究作品创作当时的背景环境,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项链》是一部典型的英美文学作品,其所拥有的文学和艺术价值,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特点。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尤其是用汉语言文字写成的民族文学作品。忽视和漠视民族文学的民族性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不是物化的、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观念的存在;文学作品不是由作家独立创作完成的,而是在文学活动中,经过文学创作者、文学传播者和文学接受者的共同努力完成的,它经过了文学手稿、文学文本和文本图景等三个基本阶段。文学作品的意义系统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定量,文学手稿的能指、文学文本的能指和文学接受者确认的文本图景等六个因素和变量构成文学作品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学研究一般是以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为本体,而新批评派研究文学的侧重点则在于作品。细读是研究作品的方法之一,也是新批评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其核心在于以文本为中心,用语义分析方法解读文学作品,并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其每个部分影响着整体,同时也接受整体的影响。分析李清照词《武陵春》,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细读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一般是以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为本体,而英美新批评派研究文学的侧重点则在于作品。细读是研究作品的方法之一,也是英美新批评派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其核心在于以文本为中心,用语义分析的方法解读文学作品,并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其每个部分都影响着整体,同时也接受整体的影响。本文以易安词中的《一剪梅》和《声声慢》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文本细读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1.
"功能"与"审美":人物解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通常粘附在一起,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将功能性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审美性人物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策略是解读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的一种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岛敦生平与创作有三个特点 ,其代表作《山月记》与中国唐代传奇小说《人虎传》比较 ,两者有六大不同点 ,主人公李征的形象有一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茵加登在考察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明确提出文学作品是一个"纯粹意向性对象",杜夫海纳则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纯粹知觉对象"。在现象学的框架内,虽然两者都是意象性对象,但是,在对各自意向性对象含义的理解和阐释上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茵加登把意向对象看作是意向活动的指向者和构成者,而杜夫海纳仅仅把意向对象看作是意向活动的指向者,而否定其构成。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茵加登更深地受到胡塞尔纯粹理性意识的影响,把意识活动看作是智性活动,因而其所说的纯粹意向性对象就被杜夫海纳看作是智力对象;而杜夫海纳则更深地受到梅洛-庞蒂的影响,把胡塞尔的纯粹意识修正为纯粹知觉意识,因而其所说的纯粹知觉对象就是一个感性对象。杜夫海纳就是立足于此展开对茵加登的批评的。概而言之,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自律与他律成为"纯粹知觉对象"与"纯粹意向性对象"的最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双关语board的修辞特点,旨在说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本体,文学是语言艺术,强调重视研究作家的语言特点对深入理解其作品,揭示作品主题或把握其内在精神实质有重大意义。从board双关语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味和理解狄更斯这位语言丹青高手的语言魅力和其作品所表达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15.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 ,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 ,结论自然正确 ,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 ,则还有很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 ,《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 ,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 ,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 ,更具有篇章上的语义照应功能与标示主述位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现实"是20世纪文学批评常用的术语,人们往往将本来在艺术风格上差异极大的作家作品都以"超现实"冠之,这就给"超现实"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其实,布勒东的"超现实"指的是不受理性控制的,表现个体生命绝对真实的欲望、冲动、潜意识等非理性倾向;卡夫卡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中怪诞的世界以及变形的手法,它既有反逻辑的特点,又不失理性追求;艾特玛托夫的"超现实"指的是作品所描述的高于现实的理想世界,它既符合逻辑,又富于理性。  相似文献   

17.
徐文博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1):61-64,95
混声合唱《把崭新的世纪开创》是作曲家平黎明教授的代表作品,2007年获得广东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首作品在结构上巧妙构建,突破了传统理论上的曲式结构;在调式调性上中西并用,巧妙地使用人声特点安排声部布局,为精炼的歌词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混声合唱《把崭新的世纪开创》在经过多次的锤炼后,已经成为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  相似文献   

18.
邱敏先生的新著《六朝史学》,以史学为载体,系统地论述了六朝时期的史学成就,是一本具有鲜明特点的力作。该书在充分利用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探究六朝史学的来龙去脉及兴盛原因,填补了六朝史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文选》“杂诗”类作品收录标准并非失题或“总杂”,其隐藏的文体内涵是以《古诗十九首》为范式的追认归类。这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将“杂诗”仅作为诗题或编纂手段不同。萧统正是通过《文选》收录作品与设立类目的内在逻辑,显示其辨体、考镜源流的意识以及对于文学发展脉络的理解。《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正由此显现,也因《文选》的推重在后世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20.
王梵志的“翻着袜法”既是一种写作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写作方法,其特征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构思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方法反常合道,使诗产生奇趣,也被许多古代作家所采用。王梵志注重“意新”而忽略“语工”,是其“翻着袜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