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早期自由主义者对市民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为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及理论基础。其突出的贡献在于开创了两种典型的市民社会理论传统,即查尔斯·泰勒所谓的L流思想与M流思想,对后来的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及其制度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早期自由主义者对市民社会的追寻,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提供本源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浪漫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一场重大的思想运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高扬个性,崇尚天性,主张有机共同体的价值,并提出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实现其理想。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具有主体中心主义、机缘主义、折中主义等特征,它是德国知识界对现代文明浪漫式反动的精神产物。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对于全面理解西方现代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二分、特殊性和普遍性对举的分析框架,认为市民社会代表了人的特殊性——利己性和孤立性,而国家体现了人的普遍性——类存在和共同性存在。鉴于早期马克思的立场是批判特殊性而褒扬普遍性,在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他理应选择国家而放弃市民社会。可是,马克思选择了市民社会而放弃了国家。要想解释马克思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选择,需要留意马克思关于"普遍性只有以特殊性为中介才能实现自身"的论点。根据这一论点,国家中的人是抽象的、虚构的公民,缺乏能够发展出现实普遍性的特殊性因素,国家因而只能表现出抽象的、虚构的普遍性;与国家不同,市民社会中的人(市民)虽然是消极特殊性的体现,即利己性的、孤立性的存在,但同时亦是积极特殊性的体现,即直接的、感性的存在,具备开出真正普遍性的潜能。因此,正是由于看到市民社会暗含了国家所缺乏的,但对发展真正的普遍性又极为关键的积极特殊性,早期马克思才从国家转向了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浪漫主义国家观和社会契约论国家观的批判,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的个体原则与政治国家的普遍性原则调和为一种统一的国家哲学。这种国家哲学以哲学的形式,实现和完成了以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和融合为标志的现代政治国家。通过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政治性的批判分析,以及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等级经济性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用神秘主义来掩盖尖锐的政治矛盾和经济冲突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对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关于国家理论的重要论点.马克思用批判的思想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辩证唯物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市民社会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殊产物,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本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主要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做了总结,最后就今后如何培育我国市民社会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把个人的社会活动看作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共同的基础,三者的统一构成个人现实生活的基本内容。在政治异化中,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发生了分离并使得解放仅仅停留于抽象的政治领域,奴役和剥削关系在市民社会中仍然保留着。但政治异化发生的原因必须到市民社会的结构中去寻找,马克思早期理论探索的重点因此由法哲学转向了市民社会,并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这样,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探索过程便表现为“国家和法→市民社会→异化劳动”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逻辑关系具有明显的反向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逻辑与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是在继承和超越西方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逻辑是:家庭(伦理性与实体性的统一)——市民社会(伦理性与实体性消失,个体独立性得到彰显)——国家(个体独立性和普遍实体性相统一的伦理和精神);其运行逻辑是:市民社会是一个"需要的体系",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人需要升华为社会需要,个人的特殊性升华为市民社会的普遍性,这就是市民社会的辩证法。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复杂多样。在思想上,北美早期移民受清教主义传统影响,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为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土壤和范式;在政治上,自由和民主制度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政治保障。此外,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部开拓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创作素材和表现舞台,为其产生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物质基础。同时,美国方式也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美国民族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为始端,重点阐述了19世纪以来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体系的建构过程和核心内容.黑格尔是比较完整、系统地提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第一人.他明确了市民社会的具体内容,《法哲学原理》是其代表文本.马克思则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经典著作中批判地完善和发展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他们的思想理论代表了近代欧洲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市民社会思想扬弃了旧式的唯物主义,从抽象上升为具体,辩证剖析了物质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关系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诠释了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反映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应然关系,体现了其唯物史观的成熟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蜕变,对构建新型城镇化市民社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在19世纪初进行的自由主义批判,是对自由主义的一种德国式反应。同时,由于自由主义经过从17世纪的英国到18世纪英国的发展、从英国到法国的发展、从法国到德国的发展,它无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内在矛盾与危机都已得到暴露。黑格尔在不同于浪漫主义立场上作出的自由主义批判,在他自己心中意味着一场彻底的学术革命。  相似文献   

12.
研究青年马克思从浪漫主义向理性主义的思想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完整品格、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德国浪漫主义传统及马克思个人经历,从启蒙思想的影响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扬弃及完全成为一名理性主义者几个阶段来分析青年马克思逐渐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有助于我们整体、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在以启蒙、革命、民主与科学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语境下,五四知识界对浪漫主义的译介,偏重于"革命"的英国(拜伦)浪漫主义,而遮蔽指向民族传统与神秘主义的德国浪漫主义。译介的缺失造成了文学史建构对德国浪漫主义影响的忽略,但德国浪漫主义所滥觞的文学母题与文体实验,却通过其后续的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与创作以暗流的形式影响着五四文学。以《野草》为个案,通过分辨鲁迅创作中的德国浪漫主义影响,可以追溯五四浪漫主义的另一面:指向内心与传统的德国根源。  相似文献   

15.
美国超验主义是在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下,美国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兴起的一次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思想家汲取了唯一神教、唯心主义和清教主义的相关思想,重新阐释了人、自然和上帝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把美国浪漫主义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16.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日神和酒神精神的对立统一产生了希腊悲剧精神,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是不可分开的。尼采主要以希腊悲剧精神观念反对苏格拉底开创的工具理性。德国浪漫派和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精神决定了尼采对希腊悲剧精神的认识,尼采的酒神观念主要来自德国浪漫派,尼采的日神观念主要从莱辛、文克尔曼、席勒、歌德、贝多芬和黑格尔等古典人文主义者处取来。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均为西方人文领域的重要思潮,对学术界和社会各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的交汇点在于共同致力于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因而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诸多显著差异,以故对其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民间童话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格林童话为例,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民间童话产生的文学背景、语言的内在结构,及其社会心理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亚瑟王朝廷上的美国佬》一书在马克·吐温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详细分析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指出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借古讽今而其艺术价值则是多方面的,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