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女性主义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文野 《学术交流》2005,(8):154-158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侧重通过女性人格的主体性建构来张扬女权意识,追求性别平等。在这种主体人格的建构当中,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纷纷从扁平走向立体,从单纯走向复杂,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欲望对象走向欲望主体,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有追求的与传统女性判然有别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女性解放和女权发展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2.
温雪 《社科纵横》2013,(2):26-27
资本主义世界60年代的政治动乱向古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概念提出了挑战,各种思潮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退场进而是阶级的退场。由此催生出了很多新的社会运动,如环境保护运动、女性主义运动、性解放运动等。这些新社会运动的实质以及阶级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作用值得我们再次探索。  相似文献   

3.
当代女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西方到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权主义从一种社会思潮到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发展阶段.基于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的背景,当代西方的女权主义主要包括后女权主叉、赛博女权主义、后父权制理论等流派.女权主叉在中国更多地表现为各个方面的具体关怀.在现实的话语实践中,中国女性成长为话语主体,为社会的全面解放和人类的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3):92-96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当代西欧流行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其多元化理论渊源,可以追踪到基督教伦理、古典哲学、启蒙运动思想、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经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后,民主社会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西欧重要的意识形态并被付诸行动。西欧各国建立自己的政党社会党或者工党,社会党也逐渐开始在西欧各国参政或执政。当然,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欧的快速发展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中产阶级的壮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西欧共产党的弱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失误以及实用主义的影响等。可以说,民主社会主义正是上述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熊吉陵 《社科纵横》2008,23(5):21-22
社会主义是针对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提出的范畴,其内涵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换言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概念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相应的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对女权正式提倡始于戊戌维新,梁启超等维新派思想家站在救亡国存在立场,将提倡女权作为开启民智以兴民权学根本出发点.但并未摆脱传统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思想家站在新学高度从不同角度对女权进行了阐发和论证,呈现出三个方面:其一是从"国民之母"的角度论证了女权学兴衰决定着国家学兴亡;其二是论证了男女平等对国家富强有重大影响;其三,无政府主义者则彻底主张女子应摆脱一切束缚,最终在于实现人人平等与自由.  相似文献   

7.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12,(4):128-13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与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决裂的思想,其物质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民主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从坚持、认同公有制,到逐渐修正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张的演变过程。民主社会主义甚至放弃了将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危机首先表现为现代文明危机,这种危机一方面为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导致现代社会的重要成果、价值和方向出现问题。危机以其特殊的方式反映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建立在民主、社会主义和自治基础上的南斯拉夫社会中。在上述各类社会中,危机又表现为经济危机、政治制度危机、法律制度危机和政治思想方向危机。最后一种危机威胁着人权、自由和作为公民和生产者的人的解放领域已取得的基本成果。  相似文献   

9.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股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思潮,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严厉批判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又深刻反思传统社会主义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认为它们都是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生态社会主义看来,自然生态的危机,原因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失衡和不和谐,因此,生态和谐发展观在理论上表现为生态和谐发展的经济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在实践上表现为在生态和谐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不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进行重建。在经济上,建立人与自然都能承受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政治上,建立确保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新型的民主政体;在文化上,创建绿色文化道德体系,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虽然它还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它的生态和谐理论以及生态重建模式,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晓芳 《学术交流》2006,(10):46-50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股引人注目的社会思潮。面对人类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剖析并揭示了一个许多西方学者闪烁其词、不愿承认的事实,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全球性扩张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坏生态环境,必然造成消费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内含的生态矛盾是无法克服的,拯救人类生存环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创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都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危机的彻底解决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社会主义应该而且必然是绿色社会。这不仅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理论内涵,而且展示了引导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理念,为整体理解社会主义增添了新内容。因此,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成就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视野;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供了理论支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