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的构成总是以叙述话语的形式出现。一部叙事文本就是由“叙述语”和“转述语”构成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与寻根文学作家在叙述话语上都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叙述语使用的个性色彩突出、转述语的多声部融合。不同的是,在叙述语中,寻根作家喜欢用反复的、堆砌各种词藻的、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来叙述。在“转述语”中,寻根作家擅长叙述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的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2.
“宏大”与“细小”是伤痕文学后小说历史叙述的两种倾向,在当下时代,写“大历史”与写“小生活”,宏大叙事和日常化叙事这两者都不可或缺。两者看似矛盾,其实正构成文学的历史叙述不可分割而又富有张力的两面。《陆犯焉识》集中体现了宏大历史叙述和日常化叙述的平衡和失衡,它的创作套路既体现出作家以人性和爱情穿透大历史的愿望,又显现出小说叙述可能性的缺失和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1946年,赵树理被确立为"方向"作家,其影响力迅速扩大到全国;同时,1947年底,太行老区的土改遭遇了严重的"左倾"问题,他作为工作团副团长参与到"纠偏"运动中。小说《邪不压正》通过显现土改过程中治理关系的变化,显示出赵树理的历史理解:土改的合法性并不直接来自经济政策,而首先在于解决了村庄内部积聚的矛盾。然而,据实反映土改中的"问题",与叙述总体历史其实存在隐性的矛盾,这也构成写作的内在焦虑,并使《邪不压正》的叙事形式显得格外紧绷。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文学的角度看,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都具有历史转折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学界的研究和它的重要性还不相称。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并且结合大众传媒相关理论,从宏观社会层面到微观媒体操作层面,深入分析大众传媒对白话文运动的重要影响,可以揭示出白话文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本体,是故事或故事的叙述,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诗、叙事散文、戏剧、电影不过是小说叙事基质的扩散和移植。那么,故事和情节是如何构成的呢?一种常识性的说法是,小说同其它任何一种文学样式一样,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矛盾冲突在作家构思和叙述故事时成为他们想象和编排的内在依据。简言之,矛盾对立双方构成故事本  相似文献   

6.
历史剧的题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戏剧性是它的主要审美特点。这首先表现在时代矛盾的聚焦性,戏剧性的历史时代、转折的历史时期其特点是矛盾的多重性与聚焦性,往往是国家民族或群体于内忧外患之中,这一共性特点是历史剧作家在题材选择时不谋而合的艺术追求;其次是事件冲突的激变性,即历史事件能够构成对历史人物的严峻考验,并能引起人物关系的迅速变化。历史剧的题材是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而且还具有非世俗性的特点。但是,为使历史剧适于观众的欣赏水平,历史剧的题材还必须具有通俗性,因而,它是非世俗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重复叙述作为文学叙事的基本方式在<悲悼>中表现极为突出.<悲悼>通过意象、人物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突出了"存在"这一意义指向存在是无数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尴尬,但人的本质不是被动地接受尴尬,而是行动与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8.
以新生活运动自身的两面性,及其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形象出发,可考察历史事件在不同媒介中的不同叙述。具体则通过对罗明佑的电影《国风》与沈从文的小说《长河》进行细读,来探讨媒介、叙事立场等因素时历史叙述的影响:罗明佑与沈从文叙述之间的差异,除媒介的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二人所处历史位置及对历史进程的理解之间的差别。罗明佑是电影这一现代都市娱乐业的介入者和推动者,他既有对现代都市景观的迷恋,同时又有对政治政策的妥协,叙事因此出现了内在的裂痕;与罗明佑从反对都市文明的立场理解新生活运动相反,沈从文将新生活运动本身理解为一次现代化运动,他从乡土文明的角度对新生活运动进行质疑和讽刺,却又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现代生活的憧憬,这种矛盾性与其对民族重建方式的思考有关。而新生活运动本身的复杂性及叙事中的矛盾,也为反思现代文学研究中传统一现代的二元思维模式提供了一个有效媒介。  相似文献   

9.
个性是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使自己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个性心理特征。这就是说,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发展变化形成人的个性。因此个性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个性矛盾运动的过程。 本文试图从分析个性矛盾运动的条件、个性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个性矛盾运动的动力因素、个性矛盾运动的过程、个性矛盾运动的质变几个方面来研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阐明个体由自然实体变为社会实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个性心理特征的情况。以说明笔者对个性的定义和个性心理结构的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10.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看似朴拙无心,实则精雕细琢之作。首先,小说最显著的叙事策略是巴赫金意义上复调叙述的对话性,其中“大型对话”主要表现为“姑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体形象之间所构成的对话性以及小说文本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对话性;“微型对话”主要体现为由“我”构成的一级叙述和由其他形象构成的二级叙述所组成的两级叙述形式。其次,运用了不可靠叙述:一种情况的不可靠叙述是因叙述人“我”的变形而产生;另一种情况是由二级叙述话语成分的突显所造成,并揭示出当代拟像社会的本质性特征。叙述的对话性和不可靠叙述使文本获得了一种基于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意义迷思,并体现了两种意义的生态性:话语存在形态的生态性和意义存在方式的生态性。这种近乎语言人类学的后结构主义话语立场使《蛙》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文本实验性。  相似文献   

11.
从六十年中国文艺思想来看,形式文论很难说站住过脚.但是形式文论在中国的命运依然值得回顾,因为必须了解这个缺失的原因及其后果,才能知道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补上这个转折.本文详细举例说明:第一,形式论在中国并非毫无根基,而是中国现代文学成形中相当重要的因素,这笔精神财产比我们想象的富厚;第二,语言转折正在中国学界出现,尤其叙述学与符号学两个方面,目前相当活跃,青年学者中正在出现形式文论的热潮.本文就新批评、结构主义、叙述学、符号学四个形式论学派回顾陆台港三地学者已经做出的努力,一个语言转折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2.
凯文·哈特的创作思想和后结构主义的批评理论是一致的。在他的诗篇中 ,熟知的日常生活体验被优雅的语言、妙曼的意象奇特地表达出来 ,浓郁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思辨到处可见 ,他力图表现的是矛盾、悖论 ,他孜孜不倦地寻求的是转折、突变等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思想简析江鸣充满矛盾的时代造就了充满矛盾的人物.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在我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历代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这一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的思想变化对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并列结构具有单标并列和双标并列两种标记模式,并且关联标记前置为显赫手段,在语义类型上并列、转折和选择三种关系具有历时的相关性,在并列项内部结构上表现为构成成分具有显著的对称性三个方面的语言共性.  相似文献   

15.
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实质曾作过许多重要的阐述,它给我们研究矛盾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线索。如列宁所说,辩证法是需要解释和发挥的。这种解释和发挥的工作并不会结束。在哲学思维日益发展的今天,对矛盾这一古老问题的思考,似乎有某种返朴归真的需要。本文拟从矛盾运动的一体化过程的角度,将我对辩证法的实质的粗浅理解作一简要叙述。矛盾的有:形式和内容矛盾由对立的两个侧面构成,两个侧面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差异,具有差异性(不同点)。差异着的两个侧面建构于统一的矛盾体中,差异是同一矛盾中的差异,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人的任何需要都表现为一种社会需要,生产与需要的矛盾也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文章批评了脱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抽象地研究生产与需要的矛盾,并将之看作历史发展的最后动力的动力的观点,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转折句式的研究在我国由来已久,不过前人的研究往往仅从语义上入手,较为笼统,本文以相关语用学知识为指导,考察了《全宋词》四川词人作品中的推理转折句,分析了此类转折句的构成、分类、及语用特点,我们发现这类句式与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分析时必须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8.
徐德明在《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当下小说叙述中“乡下人进城”的书写关涉到中国现代化语境中最广大的个体生命的诸般复杂因素。它对农村与都市之间人的命运的表现,已成为当下小说叙述的亚主流表现方式。小说叙述者代乡下人传达心音,体现其在城市现代化的各种权力关系中挣扎的生存方式。叙述主体的多样性是不同地缘的乡下人进城之差异的表现。这种叙述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的书写构成的对话,将会对重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书写发生影响。“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在当下与历史两个维度上与物质、文化语境展开对白…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先进的工业组织形式与中世纪的土地占有方式、欧化的城市与愚昧的农村、资本主义精神与宗法制观念、民主自由的要求与专制制度的现实,这些互相对立的事物的交织和冲突,构成了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广阔背景。在这个动荡不定和酝酿变革的时代,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也经历着重要的发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文学史上,关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从运动之初,就已经出现大量反思,但真正形成创作潮流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后期。由于政治环境与社会语境的不同、认识主体与叙述主体对这一事件及自我体认程度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经验方式的不同,两个时期的叙述不但呈现出叙述者个人与历史关系的位移变化,也在不同叙述模式中使"反右"历史呈现为"集体"与"个人"两种不同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