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之子”的自我形象与“乡下人”心态 ,是生活和创作于 1 930年代“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的一批诗人作家们的一种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反映了他们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文化选择、向往“自然”、“原始”美的审美趣味 ,以及坚守纯文学立场的文学信仰等多方面思想内涵 ;同时 ,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身份与地位的变化决定着城市的命运,也影响着城市空间意象与心理想象的建构.近代北京在国都南迁后改称北平,面临着重新塑造自身形象的问题,城市文化生产与文学记忆的逻辑也随之发生改变.在作为城市旅游手册的系列北平"指南"与各种文学书写中,北平由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都转变为以保存传统为要务的故都,北平的文化生产与文学记忆亦由对城市现代化的向往转为寻求文化之维,最终将北平建构为一个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3.
地处北纬45度以北地区的黑土地,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悠久的历史传承,多元的文化背景,衍生出多元的生活方式,融合了中外不同文脉和传统习俗,创造了黑土休闲文化特色品牌,彰显了黑土休闲文化的粗犷、豪放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对其文化特征、生态构建、文化交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对黑土休闲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北平平民自杀样本的档案,初步分析了自杀者的分类及原因,揭示了北京在民国时期近代化和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并从微观的角度展示了当时北平城市基层社会的生活结构。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的交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北平市市政部门的档案和工作报告以及有关的法规、社会调查和报刊 ,大致勾勒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市交通管理的概况 ,并对其做一评价。当时 ,北平的交通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 ,市政当局制定、执行了具有现代性质的交通法规 ,从交通工具和交通秩序两方面施行对交通的管理 ,其方式是 :通过交通工具的检验、登记和收费制度 ,规范交通工具的管理 ;通过颁布交通法规 ,规范交通工具的行驶 ,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警察执勤 ,推动交通秩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对于周作人等文化名人在鲁迅逝世后有关鲁迅的评价,学界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对于当时的青年学生在鲁迅逝世后的纪念活动,学界关注不够。本文以鲁迅逝世后的北平文化界为考察范围,除介绍文化名人对鲁迅逝世的看法外,重点探讨北平的青年学生有关这一事件的活动和言论,以期较为立体地展示当时北平文化界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繁胜录》《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宋代史料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管窥到宋代都市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状况,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高峰时期都市休闲体育发展繁盛的主要动因。在当今愈来愈强劲的全民健身浪潮中,如何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寻求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中小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中小学教育受创甚巨:在学校数量上,无论中学还是小学,都在日趋下降;在教育制度上,开一时风气的中学会考制度、男女共校制度惨遭废黜,方兴未艾的小学义务教育受到粗暴的遏制,蓬勃而兴的私立小学亦遭致命打击;在课程设置上,教科书中凡是有关爱国、抗日以及拥戴孙中山等内容全部被删去。此外,日语在中学课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甚至被列为小学必修课程之一。与此相关联的是,日语教师的地位也空前上升。在此期间,日伪还不断向北平中小学师生灌输"复古"、"反共"等思想,着力在意识形态上加紧控制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9.
1937年至1945年,沦陷时期北平地区的出版事业受到日伪政府更严格的控制与查禁,出版业在沦陷期间遭遇重创。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步出版业也在艰难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孟亚男  何娟 《社会工作》2012,(10):10-13
民国时期特殊的制度环境赋予了社会工作以特殊的历史使命,包括社会救济、社会改良、社会救济与社会管理。这一时期,社会工作的生长是和民间组织的组织转型具有"共生关系"的,这种共生关系又在国民党政府强化社会统治的背景下被体制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在北京出版发行的《大中》杂志的介绍和研究还相当匮乏。本文考证这份社会科学综合性刊物的出版编辑情况,梳理其登载的内容,讨论其在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价值,指陈其编辑排版错漏,认为《大中》杂志不该被湮没,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京瞽叟通文馆与中国盲文体系的初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残疾人的特殊教育是世界进入近世以后,伴随人性尊严意识和人类平等理念的凸显而出现的,人类文明形态因之而进了一大步。本文确认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威廉·穆瑞1874年在北京创办的瞽叟通文馆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特殊教育机构;而其创制的“康熙盲字”则标志着中国盲文体系的初建。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北京婚姻家庭中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北京婚姻家庭中的夫妻平等关系没有完全确立。传统社会中的男尊女卑、妇女无经济地位现象还相当严重,典妻、卖妻、停妻再娶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同时,城市下层民众中的姘靠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妇女也不惜以改嫁再婚作为谋生的依靠。这一时期婚姻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变革,呈现出新旧并存、传统与近代相互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京师译学馆以外国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辅以外国文学课程的教育,为民国时期通过外语学习外国文学,进而改造旧文学、创作新文学这一外语观嬗变历程之先导,是近代中国高校英文系建立进程中承上启下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北京社会各界开办了公众补习学校、半日学校和露天学校,以教育救济的方式,向失学民众提供文化教育。这些教育救济活动为失学民众开辟了一条接受知识的新途径,在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1928年北平特别市成立时,小学教育百废待兴。为普及义务教育,北平市政府在整顿公私立小学的同时,大力兴办短期小学及简易小学,实行二部制教学,以救济失学儿童;改善小学教职员的待遇,加强教职员的检定和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从小学课程设置上来看,最为显著的是在各小学校全面设置党义课,并十分注重学生的训育管理。通过以上实践,北平市小学教育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说,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准。  相似文献   

18.
曹辛华 《阅江学刊》2009,(4):117-122
民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清词选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然而,迄今尚未有人对此予以全面的考察。通过汇辑考索知,断代专选类有37种,历代杂选类54种,地域类40种,闺秀类15种。对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的考索,可以为清词研究、民国词研究奠定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为研究个案,说明民国初期国家相关机构对于行医实行规范管理,医生只有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后方可行医。由于这一变革,病家认识到国家在医病关系中的作用,因医疗不满而发生的告医现象开始涌现。为规避责任,无论是正式的医生还是私自行医者均不得不采取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民国北京政府的慈善立法主要涵括慈善行政法规、慈善团体法规、慈善捐赠及其褒奖法规和慈善税收优惠法规四方面的内容.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慈善立法尚处于初创阶段,还不够完备和系统,立法层次也低,多为法规章程.但是,民国北京政府的慈善立法仍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南京国民政府慈善立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还规范和引导了民国前期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法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