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闲暇、闲暇素质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明东  扶斌 《学术探索》2002,(6):104-107
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注入的闲暇是不可忽视的永久话题。本文试闲暇的内涵、分类 ,闲暇素质及其内容 ,以及闲暇教育的定义、意义、原则等方而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关于闲暇、闲暇素质以及闲暇教育的一些理论观点 ,这对于闲暇教育的开展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闲暇教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但问题是闲暇本身所固有的真正价值因人们对闲暇时间的滥用而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或甚至于走向负面的极端。这就要求闲暇教育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成人教育应该重视闲暇教育在提高成人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闲暇教育的课程内容。这样既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又潜在的提高了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闲暇教育问题,二十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通过对我国二十年的闲暇教育加以回顾和展望,评述研究成果,以期明确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教育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王克 《兰州学刊》2005,(2):306-307
本文阐述了闲暇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闲暇教育现状中典型的中小学生与电视为伍的闲暇生活,揭示了电视对中小学生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对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若干启示,希望能为闲暇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的育人说到底是文化育人。精神文化、知识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时期新阶段的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和突出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它对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定向、规范作用,指导着大学教育不断地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确立专业性与学术性辩证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理兼顾、个体人格完善与社会责任担当均衡关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滨 《社会科学家》2008,(3):135-138
文章针对我国高校扩招带来的一些问题,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加以论述.提出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稳定大学发展理念,肯定校园主流文化,突显大学文化特点等几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林红梅 《理论界》2006,3(10):85-86
生态学视野下的生态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新取向,当代大学文化建设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氛围,确立协调的大学生态教育理念,构建良好的大学学术生态环境,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推进大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开展闲暇体育对于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闲暇体育有利于大众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和提高健康水平;有利于增加社会交往;有利于减少犯罪;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对大学教育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所以大学教育发展定位的经济取向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另一方面,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类与族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应立足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大学教育的人文取向又是其无可替代的天职。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传统风貌和制度层面的文化,是校园文化,是环境文化。研究生教育是学校高层次的教育,代表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层次,严格地讲研究生教育侧重的是个性教育,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大学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一体化与大学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搭建研究生文化建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赵均 《南方论刊》2011,(9):66-68
本文基于当前大学信仰教育缺失的现状,从教育的核心价值、最终使命、终极关怀及大学应当承担"育人"重任切入研究,提出信仰价值的大学教育概念并进行了概念诠释,论证了其价值,从而为当今大学教育的目标设计、仪式境界及内容安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文化、社会和个体本身共同构成观念系统的“生态环境”.如果要构建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学教师要首先与自我“对话”,澄清自己既有的教育观念;要与理论“对话”,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汲取先进教育理论的力量;要与学生“对话”,反思教育交往模式,汲取学习共同体的力量;与同事“对话”,探究共同关心的话题,汲取职业共同体的力量.同时,大学作为大学教师成长的微观社会环境,需要营造民主、自由、信任与合作的文化氛围,为大学教师教育观念的建构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贾宁  孙绍荣 《阴山学刊》2012,(1):119-123
大学的专业结构设置是受教育文化影响并可以反映教育文化的,探讨我国大学专业课程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就必须考察教育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与作用。我国大学专业结构设置所呈现的教育功利色彩及创新文化缺失导致我国大学专业结构设置调整动力不足,应该以制度改革为基础并从教育文化本身出发纠正专业课程设置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活中的不适应期 ,故需进行适应教育。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质 ,是大学新生心理行为与其所处教育环境的关系问题 ,首要课题是进行适应方式的转换 ,即从单纯适应方式转换为适应———超越方式。教育内容有其自成一脉的科学体系。目标是让全体大学新生都学会适应 ,让每一个大学新生都学会全面适应。大学生理想的实现 ,大学理想的实现 ,国家和社会理想的实现 ,也都需要大学新生积极接受适应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迫切性 人文教育、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化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着当代大学生越来越自私、狭隘,缺少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越来越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等人文精神的缺失,人们在不断地反思:我国当代大学教育缺什么?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7年的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中,文科学生仅占8.9%,而发达国家文科大学生比率多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部属师范大学适逢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良好机遇,必然要求高等师范大学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如:教师双专业化失衡、教育培训机构缺乏、教师知识面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高师教师的现实状况,将会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建议学校通过独立设置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教师教育研究机构、成立大学教育与中小学实训中心、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成立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等各项措施,促进教师的发展,保证高校教师的质量,使广大高师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崇尚闲暇、贬低劳动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对于劳动的看法,并直接导致"劳动—闲暇"对立的二元论思维模式。随着近代以来对于劳动价值判断的改变,特别是古典经济学对于劳动生产性的强调,劳动在现代地位得到根本提升。但是,只有到了马克思那里,上述思维模式才发生了根本变化。马克思认为劳动与闲暇是人的类本质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劳动—闲暇"二元对立模式恰恰是异化劳动现实的理论写照。在消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二者将在共产主义达到真正的统一,其基本表征为劳动与闲暇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