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互相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111页)几十年来,哲学界一直认为列宁这段话是讲辩证法就是一种研究矛盾的同一性的学说,是突出强调矛盾的同一性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解释和发挥。这些解释和发挥问题很多,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认为,对列宁这段话应当重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在这部光辉著作中,列宁所发挥和发展了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无比丰富的.认真研究《哲学笔记》,探索列宁所发挥的辩证法思想真谛,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其中三段重要的论述,作些粗浅的探索.(一)“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看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在读黑格尔时……”(《哲学笔记》第111页)  相似文献   

3.
列宁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1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马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它是怎样向它的对立面实践转化的?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转化为实践,达到同实践的统一?本文对此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4.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不少书上和文章里都引用恩格斯的话这么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或“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认为,这些说法未触及到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本质内容,因而作为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定义是不确切的。列宁说得很清楚:“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又说:“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当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同等作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反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08页。)传统的观点,都把这段话解释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种解释是否符合列宁的原意是值得研究的。下面谈谈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357页)。由列宁这个著名论断所引起的许多争论,集中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列宁讲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它们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命题是特指还是泛指?即仅仅是指在《资本论》中,还是泛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三者是“同一个东西”;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矛盾的斗争性有无条件性和矛盾的同一性是否贯串于矛盾过程始终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列宁所讲的“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斗争”的原意进行了辨析。文章指出,应当划清“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与“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斗争”这两对概念的界限;作为矛盾本身两种属性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并无相对、绝对之分。  相似文献   

8.
当考察《资本论》的辩证法时,人们习惯于把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列举出来,然后再从《资本论》中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它。对《资本论》中的方法论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列宁指出的,不是把辩证法当做认识论,而是当做实例的总和。列宁认为《资本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巨星,在于把辩证法纳入认识论,把认识规律上升到逻辑,即把“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哲学笔记》357页)。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谈到诡辩论与辩证法的根本区别时指出:“概念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实质所在。主观的运用的这种灵活性=折衷主义与诡辩。客观地运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哲学笔记》第112页)列宁在这里讲的概念的灵活性,指的是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概念之间的变化。他认为概念的全  相似文献   

10.
列宁曾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页)后来,列宁又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观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所不同,马克思的“共存、斗争和融合”;恩格斯的“对立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的“对立面的斗争”;毛泽东的“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不要断章取义、混淆含义、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12.
论列宁主义的与时俱进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列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列宁理论的与时俱进特色和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地位 ,论证列宁主义的与时俱进品质。最后得出三个结论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普遍特性 ,但列宁主义的与时俱进有自己的特点 ;列宁主义不会停止不前 ,而要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对列宁主义也不能作为教条 ,而应该当做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13.
人性和阶级性的对立统一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人类的共性世界上任何事物中,都包含着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面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这里,列宁对共性与个性(即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作了极为透彻的说明。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但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而存在。他们双方既排斥,又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又互相转化,个性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因果关系的运动’实际上等于在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上被抓住、被把握住内部联系的物质运动以及历史运动……”(《哲学笔记》第170页)。这一观点表明,因果关系是事物的“内部联系”,亦即本质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列宁还对此观点进一步作了具体阐述。他说:“一方面,应该从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对实体的认识(概念),以便探求现象的原因。另一方面,真正地认识原因,就是使认识从现象的外在性深入到实体。”(《哲学笔记》第167页)所谓“实体”是和本质、基质、自在之物等属同一序列的概念,而同它们  相似文献   

15.
“矛盾”应是矛——盾——反矛,“对立”应是对立面——中介——对立面。中介连接对立双方。中介可以是一个实体、独立的第三方、真正的第三者。对于“中介”、“矛盾”的理解要拓展开来,树立立体矛盾观。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著名的《谈谈辩证法问题》短文中,写道;“哲学上的圆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呢?不!古代: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尔对伽桑狄(斯宾诺莎?)。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1页。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并用双线框框把这段话框了起来。如何评价列宁的上述思想?弄清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列宁本人的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为《唯批》)是一本“和俄国‘马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列宁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探索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的幌子下发表一种非常混乱、含糊而又反动的言论的人们是在什么地方失足的。”(中文版单行本第6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仅注页码)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角度研究了俄国马赫主义在哪里失足、怎样导致失足以及如何防止失足等问题。列宁指出:“对于说明马赫主义在理论上的厄运,这个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几乎是最重要的问题。”(第309页)学习和研究列宁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有益启示,对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反对和防止相对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即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理论界有些同志却持不同看法,认为统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他们把对立和斗争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差异性和斗争性是一个意思”。我们认为,对立与同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对立与斗争是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斗争不是矛盾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同一性这两种基本属  相似文献   

19.
——“先后退几步,然后再快跑,更有力地向前跳。”(《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第三九五页。以下凡不注明卷次的引文皆引自该卷。) ——“退却是为了在将来最终地转入进攻。”(第七三页) 这是列宁在一九二一年施行新经济政策时基本的策略思想。学习这一段历史,有分析地研究列宁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和他的策略思想可以使我们从中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对立面的同一既是事物的普遍規律,自然也适用于哲学史上的现象。在哲学史中,互相斗爭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对立面,自然也有同一性。所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就是指两者的互祖渗透,互相转化,肯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决不意味着混淆两者的界限。只要是正确地按照唯物辯証法的意义来把握这种同一性,也决不会混淆两者的界限。相反地,只有肯定这种同一性,并且具体地、深入地探讨两者是怎样同一、又是如何能够同一的,才能够全面地、正确地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