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治内容包括许多层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政治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中政治关系的和谐主要体现在政治主体的政治利益关系的和谐、政治权利关系的和谐和政治权力关系的和谐以及三种政治关系之间的相互和谐.其中,政治利益关系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政治权利关系是政治利益的法理表现,而政治权力关系则是政治利益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实现的手段和途径.任何一种政治关系的和谐都关系到整体政治关系的和谐.只有实现政治关系的内在和谐要求,保持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政治关系的和谐,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行为的动因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分析了政治行为的内在动因和外部制约因素,认为政治主体对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追求,构成其政治行为的根本动因和直接动因;从政治感受经政治情感、政治意识、政治态度到政治意志再到政治行为,则体现了政治行为主体的复杂心理过程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任何政治主体政治行为的形成又受到一定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实际上,政治行为就是政治主体同政治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国企税收负担的角度,对有不同行政级别的国企政治关联与税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对国企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激励经济发展、保障财政收入等要求,国企政治关联同时存在政治权利和政治成本两种效应。对省及以上级别国企,国企政治关联主要存在"政治权利效应"。对省以下级别国企,国企政治关联主要存在"政治成本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势能的角度提出一种理解政治权力的理论图式,权力的涵括范围和价值位阶是衡量权力关系的两大基本变量。在政治仪式中,权力的涵括范围主要指仪式的类型、政治背景和政治空间、参与者以及规模等方面的差别;权力的价值位阶则主要取决于仪式主导者所处地位的绝对高度。这两种变量不仅是政治仪式中评估权力关系的关键指标,同时在实践中,政治仪式通过调控两种变量实现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认为,要杜绝政治权力劣根性,防止权力腐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权力进行有效规约,由此主要提出了来自政治系统和社会系统两个不同视角的权力规约方案.针对各种不同权力规约方案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哈贝马斯从协商交往的视角出发,认为政治权力存在政治系统与公民社会两个中心,由交往权力和行政权力组成,政治权力源自公民社会中公民交往所产生的交往权力,而行政权力是由交往权力通过法律媒介转化而来,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运作,必须通过始终在场的交往权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价值是反映主体对客体肯定关系的范畴,权力价值则是反映社会这个主体与权力这个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关系的范畴。所谓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产生和存在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之中,其对社会的有用性构成了权力的价值属性。权力价值主体的需要和权力价值客体的满足需要的属性的统一就是权力价值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论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指公民享有的合法的民主权利和义务。它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体现 ,是公民社会政治地位的反映。资本主义的政治自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关系上的自由 ,受财产多寡的制约 ;社会主义的政治自由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为基础 ,不受财产多寡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在新中国刑法中,资格刑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资格刑的主要刑法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政治性的刑罚,而在我国,就整个社会环境来说,政治在社会生活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每一个公民,都是息息相关的,故有“政治生命”之说。本文拟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之前的资格刑的立法以及有关机关所作的解释作一阐述。一、两种不同性质的剥夺政治权利在讨论剥夺政治权利这一资格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首先谈到,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剥夺政治权利的问题。一种是对整个敌对阶级分子适用的剥夺政治…  相似文献   

9.
一、从理论上认识权力具有趋向腐败的必然规律人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社会腐败”。当然,这只能认为是一些人对眼前的种种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观概括;确切地讲,所谓社会腐败,应当区分为政治社会的公共权力腐败和市民社会的世风腐败两个层面。此二者,虽然具有相互影响的性质,但从根本上讲,前为因后为果,即公共权力的腐败导致和加剧了社会风气腐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社会是无所谓腐败的。这是因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广大从事体力与脑力劳动的人民不存在腐败的问题;而权力则不然,它来源于社会劳动,又…  相似文献   

10.
基层人大是我国基层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的政治实现形式。作为基层权力机关和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基层人大社会整合的成效事关基层社会的秩序稳定和社会发展。从政治逻辑审视,基层人大的社会整合是由制度整合、利益整合、关系整合、观念整合四个方面组成的有机体系。从国家治理实践而言,基层人大社会整合的功能发挥和机制运行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民主化的主导方向,完善人大政治机制,创新整合方式,实现基层政治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三种权力类型及效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支配与服从的关系中.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如果从谁支配谁的意义上说,权力主体处于支配的地位,权力客体处于服从的地位.从类型学的角度,政治学界一般把权力分为强制型权力、报偿型权力和信仰型权力三种类型.本文拟就三种类型权力的内涵、维持方式及效用作一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决策是政治体制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权力机关为主体的权力决策系统、执政党的领导决策系统和政府的行政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决策体制的整体。研究权力决策问题,不但为改革和完善我国政治决策体制所必需,而且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行使各项权力,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促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民主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决策是人类社会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行为选择活动。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历史时代,与小生产经济相适应的经验决策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在当时即使是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也仅仅是凭借某些个人的知识、阅历、智慧和能力进行的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为适  相似文献   

13.
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是权力理论的两个重要范畴,社会学视阈中的权力理论体现出不断从国家权力中心走向社会权力中心的内在演进理路:古代社会,家国一体化,权力主要体现为以君权为代表的国家权力;现代社会学在古典分权理论背景下拓展权力主体,将社会组织与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纳入权力主体范畴,自觉促进权力理论的社会转向;后现代社会学进一步泛化权力主体,体现了对权力弥散性的理论认可和愈益试图以社会权力制衡国家权力,促成生活世界中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14.
政治运行法治化在政治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向辉 《文史哲》2002,(2):157-159
政治运行法制化,能够保障民主政治制度的平稳运行,维护民主社会的正常秩序,有效地制约政治权力,促使公民自觉行使法定的政治权利,培养和弘扬公民意识,塑造公民人格,为政治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所谓现代政治的法制化 ,其实质就是反对政治生活中的“人治” ,让社会政治体系围绕少数的或个人的权力意志旋转 ;实现法制 ,即让社会政治生活按明确的法律规则而有序地运行、发展 ,并使社会的一切政治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政治权力主体的法制化国家政治权力的首要因素就是政治权力主体 ,即权力行使者。因为任何权力都要靠人来掌握、实施。政治权力主体的法制化 ,就是要建立起符合民主和法制要求的产生、更迭和制约权力主体的法律制度体系。第一 ,现代政治权力主体的法制化首先集中表现在对权力行使者的选拔使用 (即产生 )方…  相似文献   

16.
"社会空间"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权力、空间政治和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社会空间理论的视角可以展现进而分析社会空间的争夺、社会空间与权力关系的相互作用。农村移民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构建新的社会空间调整不平等的社会权力关系,并通过行动生产和自我认同的社会空间生产过程,从以往被城市所排斥转变为主体,而传统的庇护关系通过移民的适应性选择得以产生和存在,并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应当在尊重移民生存权和发展的前提下,尝试创新移民社区管理制度,实现农村移民公民身份的转变,这或许是农村移民治理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权力内在倾向及其约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作为政治组织在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后 ,有着双重属性 ,即阶级性和社会性。这种双重属性体现在行政权力上 ,从应然层面 ,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权力形式 ,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依据是公共性 ,而在实然层面的确存在着总要摆脱公共性的倾向。这就决定了公共权力既可以成为谋取公共利益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形式 ,也可以成为个人或集团专权、滥权 ,谋取私利的通道。防止和遏制公共权力异化 ,在行政改革层面 ,应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从权力制约权力到社会制约权力的转变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和逻辑双重视角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报告通过对最近20多年来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践的反思,认为,第一,这2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绩,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①以理论创新引领党内民主;②以改革精神推进党内民主;③从中央做起带动党内民主;④以创新、完善制度来保障党内民主;⑤以渐进方式发展党内民主.同时,本报告认为,民主集中制实践在基本理念、基本制度安排方面还不能说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因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两个根本性缺陷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就是:党员主体地位不明显及其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冷漠;党内权力运作的过度集权控制及其权力层级的断裂.第二,本报告认为党内政治生活中缺陷的存在,既有历史惯性力量的原因,更有认识和理论研究不足、党内权力结构制度性安排方面的原因.故而,文章从党的民主的政治原则出发论证民主的集中制原则;从党的权力的"契约"性质出发论证了党员个体的权力主体地位;从党员个体的权力主体地位出发论证了党的权力组织结构应遵循权力运作在层级之间保持连续传递的原则;最后还对"民主"和"集中"的的关系作了学理上的辩析.  相似文献   

19.
正义良善的社会何以可能?这既是政治的母题,也是知识的母题。政治的知识化与知识的政治化相互激荡,规定了政治文明史的规律与走向。无论置身于人与大自然的权力关系,还是处于人与人的权力关系,每个人都是特定权力关系的当事人,其知识不过是对权力关系与权力身份的认知。所以,一切知识都是权力当事人的知识。只有将知识置于政治光谱之下,才能切近知识"为大自然和社会立法"的权力本质,从而为当代政治文明提供厚实的知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福利政治蕴含着福利资源配置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通过在社会结构框架中的实践呈现出来.以往我国反映这种权力关系和结构特性的是单位制度.目前,单位制度对城市社会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因此呈现出“后单位社会”的特性.“后单位社会”的住房保障中新旧体制和新旧结构性因素并存,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权力关系处于动态建构的状态.政府在联合社会力量推进住房保障的过程中,产生了体制复归和体制创新两种后果,这两种效果是当下社会福利政治的独特表现,应予以辩证理解和科学把握.“后单位社会”福利政治的目标首先是社会成员具有表达并实现权利的组织载体,其次是社会组织在福利资源配置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