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教材是课堂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本文采用Penny Ur(2000)的教材评估标准,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的系列教材之一Go For It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Go/NoGo实验范式下用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反应抑制脑机制时,传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大脑前额区NoGo任务下的N2、P3成份分别相对于Go任务有负向、正向的偏移,即NoGo-N2效应和NoGo-P3效应。由于在Go任务中行为反应引发了运动相关成份的叠加效果,可能导致真实的NoGo-N2、P3效应被掩盖。为了恢复真实NoGo-N2、P3效应,采用刺激、反应成份分解算法消除Go条件下运动相关成份的影响。结果表明,NoGo-P3效应来自运动相关成份的叠加效果,有可能与反应抑制过程无关,而NoGo-N2效应则反映了反应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以话语概念为契机界定了长篇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殊要求。巴赫金的话语概念在背景语境上存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通过话语,巴赫金指出了小说在反映世界的宽广度上优于诗歌,是自身世界与他人世界、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文本世界与嵌入世界的杂糅;话语影响巴赫金关于小说叙述人的界定,认为叙述人应具有艺术、社会和思想三方面品质;巴赫金尤为重视小说人物的话语内涵,认为主人公是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思想者,骗子、傻子、小丑等人物形象与上层人物针锋相对,在解构权威话语地位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乐观偏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好事情更垂青于自己,而坏事情更眷顾他人”.本研究采用 Nosek 的 Go/No-go 联想任务范式和 E-prime2.0专业软件,以4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乐观偏差的内隐效应再次进行了检验.结果再次证明:乐观偏差的确具有自动化、无意识的内隐特点.  相似文献   

5.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是当代中国文论界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学术工程。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我们能否克服中国文论的失语症,建立一套自己的(而非从西方借用的)文论话语系统,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要想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则必须首先清理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系统。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的老、庄首先创造了一种消解(或曰解构)性话语系统;老、庄在对语言文字(或曰文本)的消解性解读中,建立起了“得意忘言”的话语模式;在对自我(人类)的消解性解读(或曰阐释)中,形成了“忘物”“忘己”、超越生命羁绊的诗意人生境界。消解性解读,正是道家思想的意义生长点,也正是这种消解(或曰解构),形成了道家话语系统和言说方式的最基本特征,这种话语特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哈贝马斯思想的关键概念之一,具有强烈的反映性质,这种性质是通过语言来 体现的。首先,话语的内容是对哈贝马斯所划分的三个世界即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反映。 其次,话语要获得成功,要求话语主体具备基本的反映能力,即对生活世界的反映能力、基本的言语理 解能力和能动地创造生活意义的能力。最后,反映的结果有两种可能,如果话语反映了三个世界,那么 话语双方就达成共识,并以此来规范双方的行动;如果话语没有完全反映那三个世界,话语就失败。这种话语概念虽然并没有摆脱传统反映论的理论范式,但是对传统反映论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7.
引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变迁和整体进步发展的价值导向是人道主义,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建设都聚向人道主义这个共同的价值旨归。人道主义经历了从人性呼唤、自由主义(人权保障)、“以人为本”三个阶段。从话语表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的人道主义显示出四个特点: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基本一致;学者话语与政府话语的基本一致;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的基本一致;学术话语与宣传话语的基本一致。人道主义已作为基本伦理和普世价值而被普遍认同和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叙事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叙事话语。与传统叙事话语不同的是,后现代叙事话语并非是一种纯技法的操作,而是在本体的层次上与叙事主体或叙事对象密切相关,叙事的结构、视角、情感色彩和语调特征本身就是叙事主体或叙事对象的存在观与生存状态的“直观”写真。后现代派文学叙事话语主要有五种类型,“平面无深度”叙事话语:对本质与意义的消解;“错乱零散化”叙事话语:精神分裂的生存状态;“黑色幽默式”叙事话语:面临绝望的强自解脱;“极度冷漠化”叙事话语:人情况灭的社会现实;“剪贴拼画式”叙事话语:虚幻的世界与虚幻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话语狭义上是指语言的具体运作,广义上则是指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作为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纯粹个体的行为,而是显示了话语主体的社会位置、社会关注和社会身份.话语不仅表现世界,而且能够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和建构世界.文学话语既具有一般话语的性质,又具有与日常交流环境中的普通言谈行为不同的特殊之处,文学话语的独特性表现在指称与语境、表达与建构两个方面.而话语的生产性与批评理论的增殖、话语的对话性与批评理论的多元开放,则凸显了文学批评在话语性的文学整体活动中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话语的理解,就是对语义的理解.认知是一个哲学因素,引用哲学因素到语言学研究领域,是人类研究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所谓认知语境,就是客观世界和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人的知识.认知语境不仅有助于对话语本身的理解,更能清楚地表明交际意图.所以,离开认知语境的语义理解一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