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曹操思想中蕴涵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挖掘曹操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郭学信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41-148
在中国历史上,范仲淹之所以能受到世人广泛的称赞和景仰,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他的思想及其行为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孝亲、仁民、爱国的家国情怀,将朴素的对血缘亲情的爱推及于社会,由家及国,由个体及群体,进而上升为汲汲于用世的价值追求,凸显出来的是情系民众以及对社会对国家的无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范仲淹家国情怀所蕴含的爱家与爱国相统一的思想行为,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崇高的精神境界有着共通之处,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时代新人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需要以科学思想为引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树立公民意识,同时需要坚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家国情怀培育的养分与力量,在实践锻炼中以丰富的活动、广阔的平台夯实教育成果,并不断从领导机制、治理体系、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时代新人家国情怀培育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家国情怀"作为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思想,不但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且蕴含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并通过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实施"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81-87
从国之大处着眼,从家之小处入手,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逻辑理路。优秀传统家训蕴含着涵养家国情怀的价值源泉,它倡导睦亲和家的家庭理念,并推崇公忠报国的价值情怀。在推进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中加强家国情怀培育,要有鉴别地对待传统家训,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要着力衔接当代家风建设,将其融入于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创新表达方式,在生活化中融通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蕴含着由家延伸到国的递进圆融关系,其形成既是对优秀传统家国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对中华儿女奋斗历程的省察与总结,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研判与回应。其内涵要义主要包括以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为基本要求、以爱家与爱国相统一为核心内容、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共建为践履路径三个维度。从个体、社会、国家、世界来看,这一论述在于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道德准线、培植清正淳朴家风民风的价值导向、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根基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对中国古代家国情怀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船山家国情怀集中体现在深度探寻家国内在精神的契合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连带互补性,不仅论述了"家"对"国"的初始意义和拱立价值,而且阐发了"国"对"家"的整合意义和保障价值,从而使得"家"成为"国"的建构基元,"国"成为"家"的价值核心,凸显出二者命运与共的内在机理,以及"微而润如乳,宏而浩于穹"的伦理神韵和价值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传统医学强调"医乃仁术"和"医患诚信"等伦理原则,形成了所谓的医患诚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医患关系建立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真诚的内心信念和切实的日常行为实践基础上,医患真诚相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要求。医患诚信模式要求医生有为患者谋利益的赤诚之心,也要求医生尊重患者及其决定。医患双方在真诚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做出医疗决策。医患诚信模式既坚持了知情同意,又维持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当代医疗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孝道的价值和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以来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及评价导致了对孝道传统继承的丧失 ,本文通过客观地评价孝道德行和分析被扭曲的孝的历史 ,正确地认识了传统孝道的存在价值 ,从而提出了传统孝道在现实社会实现的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诉讼之“情判”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5):151-155
"情判"是中国古代司法官依据"情"来作出判决的一项审判制度.它深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极具中国特色.这一制度以儒家学说为思想基础,在司法实践中有其独特运作机制."情判"的作用有其两面性,应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4.
付建铂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个性的源泉。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受到现代技术文化的冲击,它的教育价值逐渐失落。现代中国人以一种西方式的生活方式生活却脱离不了中国式的思维,这就免不了矛盾丛生,这是多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锋。如何保存、重现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5.
王前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41-45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培养传统人文精神是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宏博、最生动的活教材,高校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古典文学的德育功能,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获得传统道德精神的熏陶,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王伟凯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25-28
饮食礼仪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饮食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论古代还是当代,饮食礼仪对规范人们自身的行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秩序都具有一定的内在控制作用。在我国,传统的饮食礼仪一直到今天仍能看到其影响的痕迹,且仍在一定层面上发挥着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吴春晖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32-34,46
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中国传统官僚政治是处于一定社会政治权力结构内的管理中介,其行政行为表现出以君主利益为主导的实质理性取向和对"法律"的非理性取向.但是,在应对社会力量时,它又表现出自身的扩张性倾向,从而集依赖性和独立性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黄书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6):122-128
伴随着近代社会经济格局的异动,中国传统教化结构及其哲学理念由松动进而产生裂变,并呈现出新旧杂糅并存的状态.其中,维新派与传教士的交互影响,使西学知识得以迅速扩张与下沉;而顽梗的制度化儒学教化体系之最终瓦解,则得益于清末兴学、学制建立和科举废除所带来的连环而巨大的冲击波效应.社会经济的二元格局与教育体制的内在变革是中国传统教化走向终结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宗教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奔腾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24-28
佛教、道教等传统宗教在历史上曾发挥过深刻作用,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新时期民族精神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它们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于它们有丰富的重"和"的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遗产的宝库.我们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研究传统宗教文化,并发掘、利用其中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胡百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9(2):42-55
为缓解理性和共识危机,西方流行的现代化论述提出了构建公共性、公共理性和交往理性等概念,寄望借由某种程序理性复造社会共识。而完整的共识机制须由价值理性与程序理性共同担保,公共性不能退守、窄化至程序规范之维。清理中国传统社会共识观念史,可发现公道凝摄、公理体认和公议确证三种共识机制及其价值之源。此三种设计,为重构现代社会共识机制,平衡多元与同一、自由与秩序、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等复杂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像和观念参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