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的两部重要小说《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体现,对研究埃利森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垮掉的一代"以对主流文化的背离、对阶级束缚的反叛并以精神的狂欢、荒谬怪诞的行为为特征,揭示了二战后一代文学奇才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从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差异嬗变、美国"爵士乐时代"通俗小说的发展现状及超自然小说的渊源特征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菲茨杰拉德创作的糅合了超自然成分的部分作品,分析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爵士乐时代"通俗杂志蓬勃发展、超自然小说处于发展阶段并拥有广大读者的大背景下,通过其独特视角及新颖手法,所进行的超自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4.
《爵士乐》重述了美国黑人集体经验的基本故事:奴隶制下灵魂与肉体的分裂。这种分裂使得个体贬低自我、替换自我,把自我最好的部分置于他者之中。小说中乔的"痕迹"和维奥莱特的"裂缝"成为这种分裂的典型象征。叙述者将这些裂缝和痕迹归拢起来,放置在小说叙事的中心地位,并借用爵士乐的即兴变奏特点揭示人物角色和小说身份叙事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将爵士乐的一些标志性演奏手法,如即兴演奏、多旋律并进等,创造性地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借爵士乐的音乐叙事方式,推动故事的进展,使小说的结构、语言和主题内涵都流淌着爵士乐的旋律。  相似文献   

6.
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以爵士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和行文风格,不仅将爵士乐的灵魂编织进了文字,而且还丰富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整个黑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所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困惑。文章拟以小说的音乐性为切入点,通过重复、即兴创新、和声对位等爵士乐音乐元素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来探讨新黑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者认为,小说《在路上》的垮掉分子们几近疯狂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然而,从弗罗姆自由理论视角来看,垮掉分子们在面对现代自由的时候都选择了逃避。为了逃避现代自由给个人带来的无能为力感,他们诉诸于爵士乐、酒精和性,试图以此狂欢方式来实现对自己的破坏欲。但是,这种方式未能使人真正克服孤独、焦虑状态。相反,狂欢消耗着他们的精力和体力,并将最终导致他们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8.
以移动性为突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中产生多种形态的"文化位移",给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主体性建构和文化身份认同带来新的影响;如何进行策略性的"文化置位",有效协商社会空间,成为构建可行身份的重要话题。托妮·莫里森以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为背景的小说《爵士乐》,描写了在都市化进程中遭受地理与文化位移的美国黑人移民寻找新身份的历程。小说文本中处处体现的具有即兴创作特点、挪用特征和混杂化性质的爵士乐话语和爵士乐美学,成为美国黑人在新的放逐地进行策略性"文化置位"的喻写。  相似文献   

9.
读书     
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文学之父于《在路上》发表的同时写就,但却被封存50年之久。本书是杰克·凯鲁亚克的又一部小说,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个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0.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杰克&#183;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垮掉的一代”以对主流文化的背离、对阶级束缚的反叛并以精神的狂欢、荒谬怪诞的行为为特征,揭示了二战后一代文学奇才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王朔与杰克&#183;凯鲁亚克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由于在写作风格上与杰克·凯鲁亚克有相似之处而被称为中国的“垮掉的一代”。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不同点,指出王朔只是新京味儿小说的代表,而并非“垮掉的一代”。  相似文献   

12.
向死而生——《在路上》中"垮掉"分子的生存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死亡观来揭示《在路上》中"垮掉"分子们生活态度的根源,并以此解读他们的生存意义。首先介绍海德格尔存在论死亡观,然后分析小说所展示的"速死"和"慢死",最后指出:面对"死亡","垮掉"分子作出自由的选择,走向本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14.
《爵士乐》叙事话语中的历史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爵士乐》是一部历史小说 ,也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它不但以艺术的方式重写了一段美国历史———“哈莱姆文艺复兴” ,而且还承载着莫里森独到的历史观。破碎的人物形象、爵士乐创作技巧和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 ,表面上看起来与历史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 ,它们都被纳入了小说家的黑人话语叙事策略 ,并曲折地传递着小说家对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的一代"也被称作"嬉皮士",禅宗和存在主义哲学给他们提供了思想基础。他们选择具有个性的私人生活方式,抗拒传统文化,蔑视社会权威和法则,追求精神生活的极度自由,成为传统道德理念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16.
“垮掉一代”是反传统的文学运动,包含了从哲学、文化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文化思潮和反体制震荡.在二战后的美国五六十年代,“垮掉一代”带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试图借助文学作品用一些新意的眼光,建立起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在路上》则被认为是“垮掉派文学”反主流文化思想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然而他们的行动和作品有着源于青春激情的冲动,也蕴涵着缺失方向感的无奈和虚无.《在路上》没有因为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而丧失对后世的积极意义:即后人反主流文化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导师,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复杂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斯堡和鲍勃·迪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文化的标志,一个是“垮掉的一代”的桂冠诗人,一个是摇滚乐的灵魂人物.金斯堡的创作影响了包括鲍勃·迪伦在内的一大批创作者.从创作形式和技法、作品风格和意境、思想和精神追求等三方面分析金斯堡的诗歌对鲍勃·迪伦歌词创作的影响.和金斯堡一样,鲍勃·迪伦极大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8.
菲利浦.拉金(Philip Larkin 1922-1985,下文简称拉金)是英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爵士乐评论家。拉金对传统爵士乐的酷爱是谱写其诗歌的重要音符,爵士乐独特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质和演奏技巧时而隐现在拉金典雅的诗歌中。拉金所倡导的清新、朴实的“运动派”的诗风也是一股传统爵士乐章,表达出他对传统的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美国都市文化中的爵士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都市文化阶级性的解读 ,对爵士乐组织及网络历史简单沿革的把握 ,力图呈现出爵士乐作为下层阶级以网络为导向的文化世界的场域 ,并以此作为理解美国爵士乐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贾植芳写于1940年代的小说在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文学追求上,都与鲁迅开创的启蒙主义的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战争中的历史乐观主义,他们对抗人的丑陋与堕落,追求人的价值、责任与存在的意义,希望在此基础上"开始真正的人类历史".这一点对于当代现实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