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个新建的现代城市主题公园,昆明晋城古滇文化公园以古滇文化为主要场景,通过古滇青铜文化的景观符号转换,展现出“滇王之印”、“滇国神柱”、“四牛骑士”、“四凤呈祥”及“滇国建筑”等数个硬质文化景观,使人渐渐回忆或联想起昔日古滇国那片深邃的历史,而公园中大面积植物等软质景观则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园文化元素一起共同体现了古滇文化的深厚意蕴.这种传统文化景观符号转换的景观设计方法,使古滇文化公园在文化、生态上都获得了较好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关键词,发轫于“景观”,经历了“景观”向“文化景观”的嬗变,其总体涵义指彰显文化属性的实体景观。“文化景观”的指涉范围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成为跨学科联系的高频词汇,如与文学地理学所建立起的跨学科互动。这种互动总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为人文地理学关键词“文化景观”,与文学地理学关键词“文学景观”之间相联又相离的关系;其二为“文化景观”自身包含的人文地理学科方法论,与文学地理学学科研究方法论之间,形成了互视、借鉴的有机模式。跨学科互动的双向审视,既修补了文化景观研究中偏离本体研究的不足,也成为检验文学地理学的学术话语权及现实功用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形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上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向世界展示了其“突出普遍价值”、独特性和唯一性。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不仅包括外在的、有形的物质要素,而且蕴含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涵,两者密不可分。物质要素是文化景观的“形”,文化内涵是文化景观的“神”,文化景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文章从“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景观系统解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物质要素的“形”,以梯田稻作为核心的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神”,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之所以列入世界遗产的最根本原因。通过解读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本质,可以为其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富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小城镇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地方小城镇积极采取举措,对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文章以处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为例,对其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了归类,分析总结了宜昌市小城镇景观特色区对历史文化保护的体现;并结合宜昌市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现状,提出了小城镇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对河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系统地研究这些名城的语言景观是很有必要的。这些名城的语言景观类型多样,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语言景观的文字类型及载体材料也各不相同。语言景观有不同的功能,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创新、文化传播、多样化、权威性、和谐等原则。城市语言景观供给与旅游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设计凸显河北历史文化特色的语言景观,有利于河北名城的形象构建。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景观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在这一载体上的丢失现象日趋严重。如何使乡村景观建设体现乡村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文化景观衰退的原因,结合历史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多元化和内外部特征,从物质和非物质层面提出文化传承型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方略,即从四个方面的内涵要素来科学规划:维护乡村自然资源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优化原有乡村规划布局,构建现代乡村文化景观新格局;保留修复原有乡村建筑,传承创新凸显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乡土特征符号,发掘乡村文化深厚底蕴。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多方协调引导机制:政府引导,建立多层次的政策引导与规划体系;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发挥文化自觉,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和维护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承赤高速公路的特色景观创意设计,采用前期策划、总体布局、详细规划的设计模式,以及问卷调查、数据总结、结果排序的研究方法,通过量化与对比得出相关地域文化印象的广泛认同点,挖掘了景观要素;依据不同景观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和文脉特点,将承赤高速公路特色景观定位为“皇苑胜景”、“生态之旅”、“画境天成”、“满蒙融情”四大主题文化景观区段,并重点进行隧道洞口、收费大棚及服务区的景观创意设计,完美地展现出满族文化的历史韵味,努力实现景观、旅游、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文化景观受到破坏,文化“物种”正在逐渐消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承与保护工业文化景观,实现工业文化景观的科学转换和永续利用,已成为当前极为迫切的任务。工业文化景观有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关键特质就在于工业的核心——技术,而在研究中相对比较滞后的就是工业技术价值的保护。论文提出了新的工业文化景观分类方式,首次将工业技术景观从工业建筑景观中分离出来,突破了以往从建筑学角度研究的局限,并提出了工业技术景观价值评定和重塑策略,以期能够探究工业遗产保护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9.
扬州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是盛清时期中国园林建筑的重要典范。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都有关注,但大都集中于对瘦西湖文化现象、社会习俗、诗文雅集、乾隆南巡等大文化事件等方面的解析;直接以瘦西湖景观为切入点,对其文化景观的基调、特性尚未有过研究。以瘦西湖整体景观架构为独特视角,以熙春台向北至蜀冈的山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将会对瘦西湖的建筑、山水等景观要素以及诗会、雅集等文化特性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英国居住区文化景观建设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示了英国居住区文化景观的特征.英国居住区文化景观建设是由主体使用者介入、建造、实施与反馈的过程,本质是通过附加使用者的劳动和智慧,从而促进居住区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这样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增强社会凝聚力.英国居住区文化景观的建设成果具有传统意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对我国居住区景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