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和随后西方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阿拉伯世界在政治层面做出反应的同时,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矛盾将如何解决?是按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任其发展下去,使西方、东方都受害,还是以文明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使双方都受益.对此目前虽有分歧,但放弃冲突,走文明对话之路已成主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史源远流长,它们在交流中互通有无,相得益彰,影响深远,堪称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佳话。本文旨在以阿拉伯文、中文文献及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唐朝至明朝期间阿中友好往来的历史进行回顾,以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史源远流长,它们在交流中互通有无,相得益彰,影响深远,堪称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佳话.本文旨在以阿拉伯文、中文文献及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唐朝至明朝期间阿中友好往来的历史进行回顾,以期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进程中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的挑战和侵蚀.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迅速发展,中东反美、反西方的情绪高涨.海湾战争后,伊斯兰与美国的冲突有所加剧,一些极端势力乘机迅速膨胀,恐怖活动不断升级,直至发生9·11事件.尽管这一事件本身不能算作"文明的冲突",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伊斯兰世界对此的后续反应有可能导致西方与伊斯兰的对抗,引发文明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的挑战和侵蚀。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迅速发展,中东反美、反西方的情绪高涨。海湾战争后,伊斯兰与美国的冲突有所加剧,一些极端势力乘机迅速膨胀,恐怖活动不断升级,直至发生9 11事件。尽管这一事件本身不能算作 “文明的冲突”,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伊斯兰世界对此的后续反应有可能导致西方与伊斯兰的对抗,引发文明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文明对话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学术论域,也是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群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术实践;文明对话的提出,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拨正与回应。近10年来,回儒对话作为文明对话论域中的重要学术论题,已在中国学术语境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回儒群体及其思想贡献的总结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阐发其宝贵的历史学价值及其时代意义,为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经验的精神资源和人文参照。因此,回儒对话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文明对话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学术论域,也是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群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术实践;文明对话的提出,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拨正与回应。近10年来,回儒对话作为文明对话论域中的重要学术论题,已在中国学术语境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回儒群体及其思想贡献的总结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阐发其宝贵的历史学价值及其时代意义,为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经验的精神资源和人文参照。因此,回儒对话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3日《波兰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伊斯兰和西方的冲突不可避免吗?》的文章,作者斯蒂文·西蒙(Steven Simon)认为“文明的冲突”在理论上并不成立,因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文明。亚洲人和西方社会在价值观、信仰和风俗习惯上存在差异,但在亚洲人之间、西方社会的内部同样也有这些差别。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和沙特的穆斯林就迥然不同,前者建立的政党非常温和,而后者的政府却是由宗教保守主义者建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西蒙认为在穆斯林世界和其他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一道天然的隔离墙。穆斯林和西方世界是生存在同一个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是融合东方文明占国(印度、波斯等)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发展起来的。当西欧尚处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时候,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逐渐传入西欧,推动了西欧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西欧近代大学的创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球化潮流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伊斯兰世界对全球化的反映及全球化形势下的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矛盾进行了分析、阐述后认为:全球化是现代化运动的继续和深化,是冷战后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伊斯兰世界兴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及其复兴运动是对这种源自西方现代化过程的否定、批判和抵制,是对当前全球化运动所做出的一种强硬回应.各种文明间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但绝不是一些人预见意义上的冲突.把伊斯兰教等同于威胁西方的原教旨主义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球化潮流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伊斯兰世界对全球化的反映及全球化形势下的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矛盾进行了分析、阐述后认为:全球化是现代化运动的继续和深化,是冷战后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伊斯兰世界兴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及其复兴运动是对这种源自西方现代化过程的否定、批判和抵制,是对当前全球化运动所做的一种强硬回应。各种文明间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但绝不是一些人预见意义上的冲突。把伊斯兰教等同于威胁西方的原教旨主义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14.
丁桂馨 《公关世界》2022,(23):47-49
源于对大自然整体有机性特质的深刻把握,中华民族有着崇尚世界“和合共生”的传统价值观。21世纪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昭示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文明形态有着内在的生态缺陷。人类必须以生态文明开创永续发展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和合共生”传统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意蕴,采取系列举措推动地球村成员的“绿色”共在,以此保障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从学理层面揭示新时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践的文化基因,有利于从思维模式及其文化价值观的深度破除西方污名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文外交作为一种崭新的外交形式,是对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互动的有效应对,也是对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有机整合。人文外交以软实力理论、国家形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文明对话理论为依托,在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实践则为人文外交的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对阿关系中,人文外交在各时期都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当下,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期,尤其是2010年年底以来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使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外交政策面临挑战。只有将人文外交继续作为我国对阿外交政策的重点,才能在政治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始终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国家的永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幸福生活。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人民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还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生态要素也是评判小康水平的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竭力解决涉及人民健康的重要生态难题,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界为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为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阿关系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广泛合作。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带来了中阿三次建交高潮。新时期中阿双方的战略合作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双方都强调开展文明对话,反对文明对抗,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未来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促进政治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以"文明"为题,全面反映了晚清变革时期特定的时代面貌,书中描写的洋人形象表达出了作者对西方文明的怨羡情节。  相似文献   

19.
陈建民 《阿拉伯世界》2002,(2):56-58,39
19世纪末,古埃及、阿拉伯伊斯兰的大量珍贵纸草纸文献被走私到海外,散落在世界各地。今天,无论存放在何地的纸草纸文献都面临自燃被毁的危险.如何保护、修缮、研究、解读这些文献,是阿拉伯世界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爱德华·W·萨义德的《掩盖伊斯兰》阐释了伊斯兰文明被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内在过程及其原因,进一步揭示了经济政治权力与话语权的内在合谋。在话语权被垄断的情境下,美国等西方媒体制造了一个被扭曲的、刻意掩盖的、偏见化的伊斯兰世界的图景。这是萨义德在美国所体验到的失真的伊斯兰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