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季节变动预测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11年广西CPI同比分别上升3.6%和4.4%,全国平均CPI同比分别上升2.1%和2.2%.尽管分析认为未来两年广西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但为避免广西物价涨幅与全国平均涨幅差距过大,广西仍需对未来物价的上涨进行适当的调控,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物价涨幅过高,通货膨胀的态势十分严峻。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24.1%和21.7%,是改革开放16年来涨幅最高的一年。如此发展下去,必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社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及新疆的居民消费价格(CPI)持续上涨,通胀预期增强。文章分析了物价上涨的主要特点,导致物价涨幅偏高的原因,预测2011年新疆物价走势,并提出稳定物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亚太地区自80年代下半期起,一直是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199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6%,1991年为5.8%,略低于1989年。据亚洲开发银行新近发表的《亚济发展1992年展望》预测,亚洲经济的增长率1992年为6.5%、1993年为6.7%,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1992年预计为1.8%、1993年为3%)。 尽管日本经济今年初呈下降趋势,但预计到下半年将有所回升,仍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亚洲四小”(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经济继继增长;东盟大多数成员国经济正  相似文献   

5.
1.1993年是我国经济新一轮波动的高峰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4%,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达2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6%。这种超高速增长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零售物价指数达13%,35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费指数高19.6%,94年上半年物价涨幅仍居高不下,使消费者难以承受。稳定物价已成为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驱动物价高幅上扬是诸多因素的作用,而货币高投放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要控制通货膨胀,就要控制货币投放;而资金控制过紧,就制约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使一些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而开工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1981-200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年度和季度数据,采用协整与误差纠正模型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从年度还是季度数据来看,GDP增长率都是CPI变化率的Granger原因.而季度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表明,GDP增长率对于CPI变化率的影响要滞后三个季度左右.可见,过快的经济增长会诱发通货膨胀的危险.而如果要控制CPI的变化幅度,或者说要控制通货膨胀,那么对于GDP增长率的适当控制也就成为必然.由此,根据中国经济增长以投资和出口作为核心动力的现实情况,改变以投资扩张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势必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1.90年代初,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88年为4.4%,1989年为3.2%,1990年估计为3%左右。看来,90年世界经济趋于降温;世界贸易增长率也将进一步放慢,约为6%,但与世界经济增长率之比约为  相似文献   

8.
<正> 经济体制改革九年多,成绩巨大.但物价年年趋涨,尤其当前的涨价高峰,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应.能否解决物价涨幅过大问题,已经成为能否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保持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7年,新疆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民经济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农业又获丰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升;投资、消费、出口保持一定增长;财政金融形势基本正常,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一、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一)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相似文献   

10.
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稳定物价水平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江苏省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物价水平、物价水平预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江苏省物价水平的自相关性,建立了附加预期的"产出—物价"模型,使用江苏省1985-2010年的CPI指数和GDP增长率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据此进行实证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提出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一国的经济增长。但国际资本流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需要东道国具备相应的对国际资本吸收、消化和利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通常会受经济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阶段任务和发展目标的制约。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利用国际资本的方式和效应也要发生动态改变。东亚和拉美的一些国家为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贺立军  张润  赵钊 《河北学刊》2006,26(5):186-189
本文以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认为教育在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的交替变化中不断发展,教育的多重功能形成教育的多重效益,教育协调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的投入,影响教育的协调发展。并结合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实践提出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 ,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居民储蓄存款的迅速增长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相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资的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目前过高的储蓄率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运用中国2002-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在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研究中却发现,消费率与抚养比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并不与全国保持一致,这些差别反映了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以及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中长期预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和机构用不同方法和模型对中国未来中长期经济增长作出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部分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专家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差别很大,不过他们的预测也有相似之处,就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率将呈递减的态势,比如绝大多数的预测是中国在2010年之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6%左右,这似乎说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阶段将要结束,但是对于导致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却是见仁见智。文章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的政策意义在于提醒政府应该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中低速增长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收入与增长的差距--陕甘宁与沪粤鲁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自然条件恶劣 ,人民生活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发达省区相比差距更大 ,这可以通过一些国际通用的标准证明。尽管近年来陕甘宁GDP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GDP增长速度快 ,甚至接近有些发达省份 ,但影响增长的因素是有差异的 ,表现在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度、科学技术和人口增长等方面 ,这些因素的优劣就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改变落后面貌、缩小贫富差距的突破口就是要缩小高级生产要素方面的差距 ,着力解决陕甘宁三省区在资本投入、科技开发与创新、开放程度、人口增长与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 ,从而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劳动简化法和相关系数法以云南省为例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40%左右,人均教育事业费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为0 98。这些数据说明了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R&D与经济增长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流动所决定的内生技术经济增长机制将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此外,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高级人才多集中于外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分配结构上出现两极分化,而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此,根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必须从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每次通货膨胀由于发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与形成机理。本轮通货膨胀即第五次通货膨胀,发生在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受美国金融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为保增长、促就业而货币投放过多,农产品、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收入攀比机制作用强化及结构扭曲与体制转型矛盾凸显等多重原因纠结作用的结果,具有急发性、影响深重性、输入性、价格欺诈与投机性及结构性等特征。因此,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切不可操之过急,过度抽紧货币政策,否则,很可能把刚刚刺激起来的就业增加变为失业扩大,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带管理资本学习过程的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俄罗斯及中国的特定经济转型路径、模式及绩效比较.分析表明转型模式虽然对转型初期的增长有所影响,但并不是转型绩效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不同模式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此优彼劣的必然关系,而且.两个国家还都在继续转型过程中,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还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