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电影《花腰新娘》的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电影《花腰新娘》作为人类学"文化批评"的一个文本,将其看做现代传媒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阐释,并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这种阐释做了分析.文章考察当地人(花腰彝)如何解读电影中关于他们的文化和生活的信息,如何表达他们对其中的意识形态的态度,又如何围绕媒体来组织他们的社会文化活动及经济活动.文章同时提出了民族文化传媒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日本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人类学的学术转型、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做了梳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人类学的海外社会研究形成呼应,并对周边国家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境是音乐人类学一个主要概念.当前,音乐人类学对语境问题的否认和忽视,已成为自身生存与创新的根本性障碍.只有充分理解人类学与音乐学的理念,分析传统与现代话语中的理论预设,才能积极地为人们寻求新的理论、新的理解拓展道路.人们通过对语境的反思和探讨,增强了音乐人类学家对音乐人类学语境的认识,使音乐人类学语境向更为合理与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SARS灾难是新世纪瘟疫对人类的一种警告,它使中国人的文化愚昧暴露无遗,促使中国人进行反思,而实现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的中国乡村社区研究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进入"现代"以来,"乡土中国"便凸显在人们的面前.社会人类学通过村落社区研究来体现其"乡土关怀",形成了中国乡村社区研究的学术传统.这一传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反思之后,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学者们为实现研究村落、认识中国的学术追求,在突破功能主义的"封闭性社区整体论"和"无历史"局限的努力中,造就了中国乡村社区研究的新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主体包括三大理论:建立在有序性与无序性统一基础上的自组织理论、建立在整体与部分相互决定基础上的多样性理论以及建立在主客体相整合基础上的自我反思理论.莫兰的复杂性思想与"简单范式"针锋相对,自然构成了时以"简单范式"为基础的人类学的批判.本文以人类学研究的某些方面,如研究主体、文化的整体性、观察角度、价值取向、工作思路、研究态度以及研究角色等为例,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7.
吴震东 《民族学刊》2017,8(4):28-34,102-104
微端红包在网络社群中扮演着"多重能指"的符号性角色,关涉着认同性仪式、情感象征与价值交换等诸多议题.微时代的网络社群红包作为人类学意义上的"礼物",在一种"流动的循环"中表现出集体狂欢的倾向,这进而实现了符号作为文化资本的情感性消费.在"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群红包作为现代人群生活方式的一个表征,其价值与意义也有待进行人类学层面上的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基本倾向和主张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人类学反思的对象,接着介绍了反思的途径,最后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质疑做了介绍。作者认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有助于我们克服在借鉴西方人类学理论学说时可能陷入的误区和产生的盲目性,促进人类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当前情况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另一种则是运用人类学的认识,来理解一般的行为科学。虽然这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把它们区别开来讨论是有用的。历史背景人类学研究曾一直着重原始社会和无文字社会的研究。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学者开始对现代欧洲和美国社区进行民族学调查时,人类学研究被视为一种根本性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旅游人类学研究在西方历经 4 0年的发展 ,形成了多种理论、观点 ,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从目的地社会、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等不同视角出发 ,分别形成旅游是一种涵化和发展的形式、旅游是一种现代世俗仪式、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等不同观点。本文试从这三个不同视角入手 ,对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作一简要述评 ,希望对刚刚起步的国内旅游人类学研究能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是在理论学派之间相互影响与对立、反思与再反思的环境中曲折发展的。二元对立是人类学中极具思辨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论。回溯人类学的发展,可表述为三种倾向: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以及实践论对两者的弥合。大理论时代远去的今天,重新反思理论学派,关注经典理论及后现代理论,在学术延续中批判发展,无疑在今天实用主义浪潮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哲学人类学──人类学向哲学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西方哲学人类学在本世纪20年代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哲学学科,以德国为中心流传于欧洲大陆,渗透到英美等国,对前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人类学研究是作为人类学前提的知识,探讨构成人类不同于其他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为多种多样的人类学和人文学科奠定某种统一的基础。哲学人类学的产生反映了一种哲学发展的趋向、一种人类学发展的趋向,是人类学应时代的潮流向哲学的回归。一、人类学的哲学渊源“人类学”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是“关于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略地勾勒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即从开始只研究非洲族群、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土著、美洲印第安人等的所谓“原始”、“野蛮”、“无文字”、“无国家”的简单社会,到后来研究亚、非、拉的复杂传统文明社会,再到后来又进而研究欧美工业社会;从只研究现代的“过去时”,到研究现代的“现代时”。文章指出这一研究的时空变迁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为社会能动主体的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包括自身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不断进行反思,进而加以革新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次田野调查的反思总结中提出了人类学研究中的“门环误区”,发现此种误区普遍存在于人类学的研究之中.造成“门环误区”的直接原因是人类学者常陷域于一种理论、狭小的地域或具体的研究问题,而漠视与其相关的其他理论、地域和问题.规避“门环误区”的途径只能是对这种陷域的脱域:多元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细致有效的田野.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确实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整体来认识人类社会与文化,比单一学科来认识人类要深刻得多.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来解读瑶族的历史文化是张有隽教授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瑶族是一个传统的民族,又是一个开放的民族.瑶族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是有所片面性了.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中心主义与文化冲突:同化人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在人类学中原本的概念是表示这样一种态度,即一个人类集团将自己放在周围世界的中心。持此态度的集团肯定自己的成就和价值,相信自己的优越性,而歧视和否认异己文化的价值。民族中心主义既表现在我们所持的理论概念上,也表现在我们日常的言语中。在拉丁美洲,当我们说“近东”时,我们没有想到作为一个地理区域来说它对欧洲是  相似文献   

18.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取得明显的成就,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偞婷  蔡栋梁 《民族学刊》2022,13(8):80-87, 161
在中西并行的学术演进中,文学人类学逐步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表述主张和系统理论方法的跨学科新话语。伴随着对人类表述本质这一核心问题的逐步深入,文学人类学的问题意识、理论意识、核心意识在碰撞中得以不断反思乃至重塑,呈现出迈向整体人类学的话语特征和发展趋势。以英国人类学家奈吉尔?拉波特为代表,西方文学人类学正基于对以人类学为首的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反思,对所谓“个体”实施关注和书写,从而最终回归“整体”,构成世界主义人类学的美好愿景,实现了其对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作出话语贡献的企望。  相似文献   

20.
本土知识与人类学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土知识进入当代视野,与人类学传统有着深刻的联系.第一,早期人类学的人文反思为本土视角的出现、本土知识的再发现奠定了基础.第二,战后人类学关注发展问题丰富了本土视角的内涵,照亮了本土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第三,人类学文化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形成本土知识的方法论基础,并使人类学成为沟通本土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