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导核心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多年来,在评价石达开的问题上,一直存着较大的、甚至全然相反的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从一八五七年五月以后就已经叛变了革命。有的说:石达开在大渡河“早就同敌人进行一桩黑暗交易,按官授职。”有的又说:“一八六三年五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今安顺场)陷入清军重围,抱着真心投诚,或可侥幸免死的可耻目的,向敌人投降。”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红军长征的漫漫征程中,能否顺利实现大转移的目标,除了要突破敌人的道道封锁线外,还必须渡过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顺利通过凉山彝族聚居区,粉碎蒋介石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围歼红军的美梦。本文拟就中央红军过凉山的一些史实进行分析评述,目的在于昭示红军英烈的光辉业绩,激励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3.
关于石达开评价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原则分歧。其主要分歧点是,如何对待一八五七年石达开的出走和一八六三年在大渡河的晚节问题。有人提出,石达开在一八五七年大搞分裂主义,企图“拥众自雄”;一八六三年于大渡河向敌人“乞降变节”,因此,石达开是一个“确有变节思想和行动”的人。本文仅就上述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之一——冀王石达开的自述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达开久想占据四川省”。这是石达开谋蜀思想的一个明确的表白。当然,石达开夺取四川的努力最终是失败了,石达开本人也于一八六三年六月在成都英勇牺牲。但是,探讨石达开谋蜀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作用,以及他最后失败于大渡河的原因,仍不失为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中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老友》2006,(4)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以原"追剿"军第一、四、五路军等部编为第一兵团,刘建绪任总指挥;第二、三路军编为第二兵团,薛岳任总指挥。两兵团分别向新宁、城步、绥宁、靖县、会同、芷江地区开进。同时,令黔军王家烈部在锦屏、黎平一线堵击红军;令桂军以一部兵力尾追红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北进湘西北途中。  相似文献   

6.
一八六三年春,石达开率军几万人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旧属四川越西厅,今属石棉县),他的目的是越大渡河,北上进图川中,但陷入绝境,进退失据。从五月十四日至六月十一日被俘,困守紫打地二十七天,最后全军覆没,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历史悲剧。对这一重大事件,有一些记载,亦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但仍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和难解的谜。一九八五年十月,即石达开覆灭一百二十多年后,我们来到紫打地进行实地考察,凭吊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兹将所得记叙如下。  相似文献   

7.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的根本任务。是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达到分散和吸引敌人用以进攻中央红军的兵力,掩护中央红军长征北上。这既是二、六军团的根本任务,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一、红六军团是红军长征的先遣队红六军团原是活动在湘赣根据地的红17师、红18师。因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未能打破蒋介五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长征。在主力红军行动之前.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团先行突围,为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路线。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在给中共湘赣省委…  相似文献   

8.
1856底,洪秀全在杀掉韦昌辉和处死秦日纲后,迎接石达开回天京。在众人拥护之下,洪秀全因时就势,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由"翼王"变成"义王",但是,洪秀全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任用石达开,为掣肘石达开,洪秀全同时封自己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而安、福二王心胸狭窄,眼光短浅,无能却又固执。石达开对安、福二王理政表现的昏庸深为不满,对天王的猜疑更为不安,逐渐与洪秀全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了,石达开最后被迫再次出走天京,全军覆没于四川大渡河畔。  相似文献   

9.
巍峨的大凉山,留下了红军闪光的足迹;幽邃的渔海子,铭记着红军与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谊。1935年5月,刘伯承、聂荣臻等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先遣队进入凉山彝民区域。彝族群众因与当地政府和汉人有着长期的隔阂,在首领小叶丹的率领下,集结在彝海周围山林里,手持武器呐喊着,摆开了迎战的架势。阻挡红军前进。红军先遣部队通过翻译了解了彝民的风俗习惯,并与其首领谈判,讲述了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共产党实行彝汉平等,愿与果基家族首领修好。按照彝族的传统习惯,在渔海子边,红军长征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代表红军,与彝族果基…  相似文献   

10.
1936年春,春寒料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仅4个月的中央红军,就进行了渡河东征的壮举。处于蒋、阎军队合力“围剿”之中的红军,何以箭锋一转,决意东征呢?其实,这正是毛泽东的一着高棋,也是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的又一大手笔。蒋、阎南北夹击,毛泽东果断决定:渡河东征,进军山西,北上抗日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一举歼灭红军。于是,一面逼迫张学良的东北军及陕甘宁的其他国民党军队由西安向北“围剿”红军,一面电令阎锡山出兵陕西,由北向南进逼,形…  相似文献   

11.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由大小互不统辖的若干黑彝家支分割统治着的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经中央批准,刘伯承司令与彝族果基(沽鸡)家支首领小叶丹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美梦。“彝海结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功运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典范。如今,它与当地多彩的民族文化、绮丽的自然风景一起,成为当地宝贵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在对于石达开的评价问题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些意见并且是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例如在总的评价上有的同志认为石达开是农民革命英雄,但也有认为他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地主分子”①,是“剥削阶级方面的代表”,“实质上是叛变了革命”,“本质上和郜永宽等相同”②。对于石达开的一些具体行动,如皖省安民、参加内讧、带兵出走、以至最后在大渡河复败等方面,也有若干不同的说法。如何在历史上对石达开这一重要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看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现在只就我对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来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黄永东 《老友》2020,(2):8-10
发生在1935年5月的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在这场战斗中,22名勇士用大无畏的精神,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央红军顺利渡河,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每当人们谈到长征,就自然会想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因为它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最艰难的一段路程,是红军长征留下的最闪光的足迹。1935年6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继续北进,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脚下。夹金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雪肆虐,鸟兽绝踪,没有道路和人烟。红军先头分队边开路边行进,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深不见底的冰谷雪窟之中。红军指战员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手拉着手前进,饿了就啃点干粮,渴了咽一把冰雪,战胜了风雪严寒、高山缺氧的自然条件,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到了懋功地…  相似文献   

15.
1935年3、4月间,中央红军从三渡、四渡赤水到第二次渡乌江,这个历史阶段,虽为时比较短暂,但它在长征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这半个来月中,野战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运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扬长避短,避实就虚,迂回曲折,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聚歼红军于川黔边境的阴谋,保存了  相似文献   

16.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之一,对他的评价史学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来不同意见的讨论对于提高学术水平是有益处的,但“四人帮”搞的影射史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则是根据他们的政治需要出发,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或全盘肯定,美化为白玉无瑕;或一笔抹煞,丑化得一无是处。他们对石达开的评价也是如此,不作具体分析,全盘予以否定。为了拨乱反正,我们对石达开的评价,必须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加以分析。特别是关于石达开的出走和被俘问题,是评价石达开的关键,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绿蒂 《源流》2012,(12):68-71
新中国成立后,罗青长(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说:"云广英同志是我党派出以红军代表身份与李宗仁接触的第一人。"这指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两广事变"后延安派出密使一九三六年,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红军在陕北的战事屡屡得胜,而在华北,日寇直驱南下。蒋介石对内打内战,对日采取不抵抗政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黎平会议和扎西会议决议,党和红军决定在川贵边界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革命根据地。为此,中央红军在遵义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赤化工作。"红军之友社"就是在党和红军的影响和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壮大为中央红军在遵义的土地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绿蒂 《源流》2012,(23):68-71
新中国成立后,罗青长(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说:"云广英同志是我党派出以红军代表身份与李宗仁接触的第一人。"这指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两广事变"后延安派出密使一九三六年,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红军在陕北的战事屡屡得胜,而在华北,日寇直驱南下。蒋介石对内打内战,对日采取不抵抗政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于一八五七年五月底六月初“将合朝文武将兵带去”,远征不归。至一八六三年六月在四川大渡河全军复灭止,途经十余省,迂回数万里,历对七载之久。广西,是石达开远征中最重要的阶段,石部于一八五九年秋从湖南进军广西,在桂活动两年又三个月。在此期间,石达开坚持流寇式的作战方式,不知道战争,特别是一场长期的战争,不只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还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的全面较量。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