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苏、中俄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建立同盟到武装敌对、实现关系正常化、逐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六十年的坎坷促使中俄关系由情绪化而走向务实和理性化.两国紧密围绕相互间的主要矛盾,优先关注和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两国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效显著.在国际政治中,中俄加强协作的动力是合作应对美国单极霸权.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将探索提高战略协作水平的新方式;以经济合作为重点,不断充实伙伴关系的内容;加强文化交流,克服不利因素,深化长远合作的各项基础.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 ,中俄关系在大国双边关系的调整中最为顺利。文章阐述了江泽民对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的三个重要贡献 :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 ,使中苏关系平稳过度到中俄关系 ;提出新的安全观和模式 ,解决中俄边界的历史遗留问题 ;站在战略的高度 ,建立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俄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中俄茶叶贸易史》宿丰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俄茶叶贸易史》一书,是近十年来中俄关系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拓荒之作。作者郭蕴深从事中俄经济贸易关系史研究已有多年。早在80年代初,就进行《中俄茶叶贸易史》课题的资料搜集、...  相似文献   

4.
国家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两国的政治文化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文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国家利益才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俄黑龙江地区的茶叶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个相邻的大国,有二百多年经济贸易交往的历史.茶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近 二百年间曾对中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黑龙江地区个出产茶叶,但通过该地区出口或转口的茶叶,无论在中俄黑龙江地区的贸易,还中在整个中俄贸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俄经贸合作的立法问题,事关中俄经贸合作的有序化和跨国领域的文明建设.注重民族特点,从法学理论的高度和中俄经贸实践方面认识俄罗斯与中国的法律特性和在现实中存在的立法问题,将有利于两国的司法实践和立法完善.目前,中俄经贸合作仍存在立法不完善及经贸活动无序的状况,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弥补立法上的不足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7.
当前,俄罗斯正面临由"稳定增长"到"稳定发展"的重大转折,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俄罗斯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国内对稳定发展的认识统一,社会政治秩序稳定,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普京计划"得到贯彻执行的可靠性程度比较高.而"梅-普组合"出现后新的决策中心的形成和领导层的职权划分、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制度的完善、经济多样化和创新经济的实现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营造,则是俄罗斯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俄罗斯稳定发展对中俄关系影响的主导面将是积极的.中俄两国的稳定发展将对双边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中俄关系步入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俄新型关系创造了双方300年交往史上的最好时期;中俄新型关系逐步实现了准确、恰当的关系定位。纵观中俄300余年的交往史,不难发现,支撑两国得以发生关系的基础是政治或军事,在未来中俄关系的构建中,必须扩大它的基础性领域,特别是经贸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俄两国人民分别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17世纪迄今,中俄间的文化交流已持续了近四百年,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类型独特,影响深远。考察中俄文化交流史不仅可以促进中俄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化中俄文化互识,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1917年前的中俄文化交流主要是借由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实现的。俄国传教团是中外关系史上的特殊历史现象,兼有宗教、外交、中国研究等多重职能。从1715年到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 ,中苏关系平稳地转变为互利友好的中俄关系 ,在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中 ,中俄两国积极合作 ,维护共同利益 ,逐步建立了新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将越来越走向成熟 ,越来越趋于深化 ,越来越获得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很多俄罗斯学者一直密切关注并高度肯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从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别是中俄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肯定其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引领作用.俄罗斯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  相似文献   

12.
中俄政治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战略力量之一,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中俄建交历程及苏联解体后中俄政治关系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中俄政治关系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俄罗斯拥有不同的文化,由此造成了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民族特点和国民性,并深深影响着各自的对外决策和行为方式.虽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但两种文化的性质和内涵并未根本改变.中俄关系的历史同时也是两国文化面对、碰撞和交流的历史.自17世纪建立正式国家关系时起,中俄两国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从未停止过,但却给两国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后果,也由此改变了它们各自的历史命运.冷战结束后,两种文化在全新的国际形势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面对和交流,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抛弃了共产主义的俄罗斯和仍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之间的关系非但没有恶化,反而顺利发展,进而使目前的中俄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论在中俄两国国内、还是在国际大环境中都存在着促使其全面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俄恰克图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俄贸易史上,恰克图边境贸易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不仅为两国商民熟知,且名扬世界。这一贸易对中俄关系及两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拟对它的发生、发展及历史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95年8月12—15日,由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中国历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中俄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同江市举行。会议汇集了国内从事中俄中苏关系史研究的许多著名学者,展示了近期国内在这个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1.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一行。参加会见的还有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冷溶、陈佳贵等。2.中国社科院与饿罗斯科学院共同主办“中俄社会科学论坛”,陈奎元、陈昊苏出席,陈佳贵主持开幕式,中国社科院常务剖院长冷溶、俄国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俄国大使拉佐夫讲话。3.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分别举行题为“中俄关系:历史、现实与未来”和“经济全球化与中俄经济”分论坛。4.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涅基别洛夫讲话。5.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唱团为俄罗斯客人演…  相似文献   

18.
孙敬鑫  刘秋玲 《理论界》2008,(10):223-224
在普京担任总统的八年时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机制和法律夯实了政治基础,贸易和投资激发经济活力,互信和合作巩固安全基石,“文化年”注入人文交流新活力,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合作力度加大。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互补性造就的实际利益、相似性产生的理解和共识、共同的国际环境催生的利益和责任诉求以及双边关系的历史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中俄两国的边界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世界上两国间最长的边界线。在有清一代的260多年间,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关系。清朝初年,俄国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从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后,至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前,中俄两国的关系虽然也有比较紧张的时候,但一般说来,还是比较友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为西方列强和俄国竞相侵略的对象,俄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我国对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如果从康熙时期的萌芽状态算起,至今已有300年的研究史了…  相似文献   

20.
郝建恒先生,1928年生,山西榆次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兼任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黑龙江省外语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学、科研、翻译工作50年。出版俄语、俄苏文学、俄国历史及中俄关系史等方面的书籍37部,发表论文数十篇。1996年俄罗斯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以表彰他在中俄关系史研究和在中国翻译、传播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作品方面的卓越功绩”。郝建恒先生不仅是中俄关系史专家、翻译家、俄罗斯学家,而且还是文化活动家。有好些媒体称他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1999年10月6日荣获俄中友协颁发的俄中友谊功勋荣誉章。他的传略被辑入50多种中外辞书和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