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表现形式 1.无中生有帐.有关经济业务并未发生,相关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并不存在,而是通过摄取假资料、假合同、假印章,编制假会计凭证、记假帐、编假报表、凭空捏造收入、盈利、资产、负债、权益等经济业务的造假行为. 2."三帐或多帐型".常见的是三套帐:一套是真实的帐,对内由领导掌握;一套是对付银行、投资股东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帐,是"注水"的绩优帐;一套是对付税务机关的"缩水"的叫苦帐.  相似文献   

2.
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泛滥的过程中,一个不容置疑的症结就是职业会计人员为了保住自身的"饭碗"而不得不违心的听命于领导,按领导的意图来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另外会计从业"门槛"过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业务交流少这些都是会计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 ,全省多数物资流通企业陷入持续的严重经济困境 ,造成这种情况固然有其体制和其他外部环境的原因 ,但也严重地暴露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下 ,特别是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甚至混乱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堵塞漏洞。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突出表现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人为捏造会计事实 ,篡改会计数据 ,为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编制假帐、假表 ,或虚盈实亏 ,或假亏实盈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其真实性。从山西省物资流通企业近几年来情况来看 ,特别是承包经营期间存在的这些问题尤为严重 :近年来 ,由于企业经营状况恶化 ,突出反映了前…  相似文献   

4.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危害甚重,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必然导致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的失误,使国家和企业以及投资人债权人利益受损;其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某些矛盾,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再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败坏社会…  相似文献   

5.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企业负责人为了个人目的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1、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通常由上级任免,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企业负责。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追求政绩、业绩,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指使会计人员伪造会计数据,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外在表现   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5种表现形式,它们是会计核算失真、成本失真、资产计价失真、往来款项失真和经营成果失真.……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核算资料失真   主要包括①原始凭证失真:自制或外来的各种原始凭证与实际的经济业务不符;②会计账簿失真:不依法建账,不按规定设置账户,故意造成漏登、错登、重登现象,虚增发生额、余额等;③公计报表失真:会计人员故意违反制度要求,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使会计报表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情况,致使会计报表与经济业务或发生的经济事实产生严重偏差.……  相似文献   

8.
赵敏 《山西统计》2003,(8):39-39
当审视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深恶痛绝时,勿庸讳言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同时也需正视这种现象存在的客观性、必然性。只有通过完善信息监管体系,加大会计监管力度,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才能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重振会计世界的盛誉。一、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性、必然性纵观古今中外,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后,所有者只有根据经营者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评价其经营业绩,并据以进行经济决策;而经营者则运用会计报告手段,向所有者确定或解除自已的经营责任。由于所有者远离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受专…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它是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仅无法满足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了解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的需要,而且还会严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本文通过查找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指出其危害、分析其原因,探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概念看,会计信息失真有广义会计信息失真和狭义会计信息失真;从种类看,有合法性失真、过失与技术差错和舞弊性失真;就危害而言,防治的重点是舞弊性失真.造成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会计人员能力素质、守法意识和独立性等方面原因,有企业内外部环境方面原因.因此,防治会计信息失真应多管齐下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改革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方式,强化企业内外部监督,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优化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金融犯罪手段也更加诡秘,金融犯罪在所有经济案件中的查处难度较大,这均对当前金融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金融审计对策研究,防范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审计的重中之重。一、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一)风险自控制机制不强,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制度和措施实际形同虚设。主要表现:一是重经营轻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健全,使银行的内部控制让位于业务发展需要,有些甚至于与国家或央行颁布的法规相矛盾;内控制度设置不科学,牵制乏力,  相似文献   

12.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一)浮夸经营成果,以图虚名。许多单位的会计工作一直是为领导服务,为政治服务,这使得会计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很多误区。企业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一般原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达到完全真实性的反映,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对此许多同行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会计信息的失真,较多地将其局限在会计作弊上。但会计信息即使以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也依据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转型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转变是一个既具有现实启示又具有理论意义的话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那种重结果轻过程、重经济交换轻社会交换和重评估轻发展的管理方式已凸显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因此需要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型.新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人性化的、伦理性的管理,它重视员工的发展,并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从培养伦理型领导、建立相互投入的雇佣关系模式和实施发展型的绩效考核三个途径来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被定义为会计舞弊,但实际上会计信息失真应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只要是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违法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舞弊)和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违法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人为舞弊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那么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又由何而起呢?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磊 《浙江统计》2006,(2):46-46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会计失真的主观原因1.内部制度不健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2.企业缺乏会计监督的自觉性。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削弱了会计监督…  相似文献   

17.
李秋社 《山西统计》2003,(9):43-43,4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比较普遍。失真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经济决策,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阻碍了企业改革的深入,制约了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中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已成为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失真的会计信息无论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还是对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都有重要的危害性,这种危害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李征  张翠萍 《山西统计》2000,(9):15-15,17
会计委派制 ,即由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的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的制度。目的是全面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 ,以消除会计信息失真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但若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 ,我们便发现会计委派制并未触及到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 ,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因此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理论上的剖析 ,并就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 )产权理论中的寻租行为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三个理论基石之一的产权理论认为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 ,完全衡…  相似文献   

19.
张珮 《统计与决策》2003,(10):77-78
一、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性、必然性 纵观古今中外,自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会计信息失真就成为社会的"毒瘤",并随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乃至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其自身也在不断充实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司经营业务和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全球化,美、英两国的大多数公司编制了可以用来取代利润表、充分反映企业业绩的"全面收益"或"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的这样一种财务报表.在美国,大多数公司是编制"全面收益表",而在英国,大多数公司是编制"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本文试对这种新的业绩报告方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意义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