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本世纪初叶胡适、郭沫若等人尝试新诗创作开始,到一九四九年建国前夕,中国现代新诗经历了三十多年历史发展的行程。这期间,诗人们边进行创作实践,边进行理论探讨,在追求新诗诗美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如果要从阶段上作一个大致的划分,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重点是在形式美方面的研讨,三十年代中期以后到四十年代,则着眼于寻求诗美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一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学艺术养分和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传统的双重影响下,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新诗现代主义艺术潮流,既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走过了由极盛的颠峰到衰微的历程。但是,三十年代新诗现代主义潮流的衰微,并不等于新诗现代艺术方法的消逝。到了四十年代,曾一度衰微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又由于时代精神与美学追求的逐步和谐统一,终于产生了由个别诗人的探求,发展为群体崛起的景观。这就是从冯至的《十四行集》到“九叶”诗派为代表的新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和创造。1947至1948年前后,一批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围绕、聚集在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杂志周围。这支队伍包括西南联大的学院诗人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以及先后  相似文献   

3.
当人类文明进入现代商业社会之后,乡土文化进一步衰落,焦虑感和孤独感唤起当代人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如何在现代语境中重构乡土与家园,成为当代诗歌的重大课题.苏金伞,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以现代乡土诗人著称.他从1926年开始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历经风云变幻的时代始终保持着艺术的纯粹性.以苏金伞的诗歌为文本,从诗性与乡土、社会与人性、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入手,论述苏金伞诗歌的现代性及其对当代诗歌重构精神家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纵观苏金伞数十年来的农村诗作,笔者以为它有这样几个显著特色: 一、真实、细腻、形象地描摹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是苏金伞农村诗作的第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五四”算起,我国的新诗迄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目前,许多同志看到了新诗的发展和革命形势不相适应的落后状态。林彪、“四人帮”这伙乱臣贼子,既破坏物质生产,又摧残精神生产,造成了多年来新诗作品的贫乏。建国三十年的诗歌战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相联系,经历了艰苦曲折的道路。为了使新诗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谱出雄壮的乐曲,唱出时代的最强音,有必要实事求是地总结近三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向前看,坚持新诗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按照艺术规律办事相统一的原则,勇于攀登,立足创造。本文着重想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与辨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许多诗人都探索过新诗的发展道路,臧克家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诗人之一。他在四十年代初说过:“自从我从事新诗的习作以来,诗坛风尚至少已有过两三次大的转向了。在这诗流激变中,我始终保持住自己”(《十年诗选·序》)。臧克家究竟始终保持自己风格中哪些比较稳定的因素,沿着什么道路探索,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诗诞生不久,辑录新诗作品的选本就出现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不同类型的选本以自己的方式推进了新诗发展,参与了新诗历史的建构,但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未受到重视。本文认为,选本与新诗发展关系研究的路径主要有三,一是统计研究不同时期的选本辑录诗人诗作的情况,二是分析不同选本引领新诗历史走向之特征,三是考察研究选本如何参与塑造经典诗人、诗作的情况。通过选本与新诗历史关系的研究,可以推进对新诗发展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九叶”诗派是四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诗艺比较成熟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他们“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用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西方现代派诗人的思维方式观察现实,思索人生,探究宇宙哲理,自成一种含蓄、冷峻、深沉的诗风”。尽管它具有明显的“现代诗风”,但由于这个流派的大多数诗人没有经历过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所走过的曲折历程,一开始从事新诗创作“便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向往民主自由,写出了一些忧时伤  相似文献   

9.
艾略特自从20世纪2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后,对中国新诗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译介和模仿,艾略特诗学在三四十年代先后影响了新月派、现代派、九叶派.在批评上,他的传统现等诗学主张促使中国新诗批评家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探索新诗现代化道路上的系列问题.由于中西文化具有巨大的差异性,艾略特对中国的影响具有特殊性,甚至出现被中国诗人和诗论家"误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茅盾在接见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纳时,曾就《子夜》在他的作品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很难说《子夜》在我作品中占什么地位……或许要说:在我写民族资产阶级的作品中, 这本大抵是最全面、最丰富的……评论者有认为《子夜》是我的代表作,以我三十年代的作品而论,那是这样的。这也差不多是我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是实事求是的。《子夜》这部现实主义的杰作,真实地形象地描绘出中国三十年代初期社会生活的风貌,时代的特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阐明了“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的殖民地化了”的深刻主题。无论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子夜》在茅盾写民族资产阶级的作品中,所以是“最全面、最丰富的”,自然有许多因素,而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民族工业家的典型,我想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就出现过不少评介他的新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的文章,但是比较深入的研究,始于四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逝世之后.回顾一下闻一多研究的发展线索和学术积累,对于继续开拓研究也许是有所助益的.本文拟分四个部分,对四十年来的闻一多研究做一点粗略的考察.建国前三年的研究1946年7月闻一多的不幸遇难,震动了神州大地,形成了一个持续的追念、学习、研究闻一多的热潮.建国前三年的研究活动,主要有:1946年8月由李(公朴)闻二烈士纪念委员会编选的大型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历史综合的过程.综合,这是构建中国新诗的唯一途径.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中国新诗从其诞生之时起就面对和承受了众多的新东西和旧遗产,处于各种力量的碰撞冲击之中: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现代意识与传统精神、诗的个性化特征与诗的普遍性规范、诗美诗艺的追求与诗的社会责任的承担……这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可能把对任何单一的思想或艺术要素的孤立追求作为构建中国新诗的途径,而必须进行综合.这种综合,不是简单的新旧折中或中西调和,而是在中外古今诗歌的交汇相通点上,熔铸进时代精神、民族风韵与个性特征,以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诗.在中国新诗三十年发展中,思潮流派的每次更迭都具有综合的意义,同时又是为更高的综合进行积累的准备.九叶诗派崛起之时,由于中国新诗已积三十年之丰富实践,各种思潮流派均已交替呈现,各种诗歌实验也都得失俱见,这就为它提供了较前更为广阔丰厚的综合基础.  相似文献   

13.
萧红与柔石均受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先后走上革命和文学的道路 ,在鲁迅先生的教诲和影响下 ,共同成为三十年代左翼文坛现实主义的实力派作家。萧红与柔石及其作品在题材选择与表现、人物形象内涵、思想主题意蕴、小说创作方法、艺术结构技巧、叙述手段、语言形式和文学观念上呈现了广泛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近代和现代文学 近现代文学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国土上不断进行着战争。但是这个时期的战争与过去的战争性质完全不同,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人民战争。 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封建社会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开始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各族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联合起来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蒙古族人民的革命斗争空前高涨,蒙古文学创作也有了新的发展。在文人的作品里,出现了历史演义、长篇小说和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叙事诗滥觞于五四时期,而叙事诗艺术的成熟却是以四十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叙事长诗的繁荣为标志的。从1946年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短短三年中,长篇叙事诗在解放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张志民的《王九诉苦》、田间的《赶车传》、李冰的《赵巧儿》等一大批作品。这在迄今为止的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文试对此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艾青是中国现代新诗艺术发展史上的杰出诗人 ,他的新诗美学思想和创作实践 ,不仅在整体上影响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历史进程 ,也为现代新诗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何其芳虽算不得大作家,但却是一个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着的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何其芳早期的诗和散文,以其精致的艺术创造享誉三十年代文坛,不仅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对于现代抒情诗和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考察何其芳的创作道路,探讨他的艺术个性(包括它形成、变化的主客观因素等),将有利于探求和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必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文坛上,存在着一个发人深思的怪现象:新文学运动中同时产生的小说、戏剧、散文等艺术形式很快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唯独新诗,六十几年来始终处于聚论纷坛之中,尽管它的历史功绩同样是不可动摇的。二十年代初期,俞平伯光生在《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一文中写道;“戏剧小说可以用白话做,差不多大家承认……至于讲到诗的一方面,那心理便迥乎不同”。四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9.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历史的启示和理论的反思在我国四十多年寻求区域发展的道路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倾斜发展的转变。前三十年,国家为了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布局畸形偏集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实现生产力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20.
诗是主情的。但在中外诗史上,都有主张对情感予以控制的诗歌流派。在西方诗史上,从19世纪初浪漫诗歌的主观抒情到30年代开始出现的诗由主观抒情向客观化描写的转化,直到本世纪初艾略特极力主张的非个人化诗论,形成了诗歌艺术表现的新潮流。在我国新诗史上,新月派在艺术表现上节制情绪,倡导新古典主义诗风,直到80年代中后期,新生代(又称第三代)诗人举起客观主义旗帜,在艺术表现上主张冷抒情,同样形成了诗艺发展的新流脉。从新诗现代化角度探讨新月诗派和新生代诗人这方面的艺术特色,无疑是有意义的工作。反叛自我表现新月和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