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非 《老人世界》2011,(8):22-24
退休后,老人们颐养天年可谓理所当然。可是,有—部分老人乐于发挥余热,自愿再找份工作,成为“退休打工族”的一员。不少企业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热衷于聘用退休人员。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退休后打工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遇到劳动纠纷时,劳动部门无法认定“工伤”,法院还有可能驳回诉讼请求……面对一系列的维权困境,法律界人士提醒,如果家有“退休打工族”人员,请一定要签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以便维权……  相似文献   

2.
青春本色     
我曾在湖北某国有企业工作了两年,做的是文秘工作。有一次,由于我对厂领导工作中的错误做法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遭到严厉批评继而被“穿小鞋”发配到门卫室守大门。之后,我愤而辞职,外出打工。我一直笃信一句话:此处不养人,自有养人处。然而,我胸中那五彩缤纷的梦想很快被现实一次次击碎。这才明白:生活变幻莫测,人与人的争斗很无情。“闯荡”这个词听起来挺浪漫的,可一旦动起真格的,那可一定会让你叫苦不迭。我计划去上海。在火车上我便碰到了麻烦事,有两个五大三粗的西北人硬要我起来把座位让给他们。临出门时,父母反复交…  相似文献   

3.
抱怨有商量     
抱怨有商量王延寿一年前,笔者有位在电脑公司打工的朋友极不满意自己的上司和工作。一次,他忿忿地对我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公平,我恨不得对他拍桌子,炒他的鱿鱼!”“你对电脑公司的业务完全弄通了吗?对于各种品牌的电脑和做生意的窍门完全掌握了吗?”我反问道。...  相似文献   

4.
如果向一百个人发问:“哪个词适于表达最亲密的程度?”恐怕有九十五人会答道:“亲密无间”。不过,西方的哲人倒是提倡“亲密有间”的。象“亲密产生侮慢”,“面熟会减少敬畏感”,“相处过分亲密易损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一类论述,俯拾皆是。 当然,就天性而言,人们渴望亲  相似文献   

5.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0,(5):36-36
学指挥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们学校成立乐器小组了,我想去参加。不过,乐器要自己带。”父亲递给儿子一根筷子,说:“你去学指挥吧!”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多数人靠打工挣工资,靠上班养家糊口,用自己的汗水编织着当老板的梦,用自己的辛勤追求做领导的“辉煌”。工作二三十年,月工资还不过千。省吃俭用几十年,买个住房还要借钱、贷款。头顶同样的蓝天,脚踏同样的大地,一样的政策,一样的条件,为什么有人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有人却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  相似文献   

7.
王廷筠 《现代交际》2006,(11):21-22
赚钱独立是我高中时便怀揣的一个梦想。于是,刚进大学的我随着一股“打工风”一哄而起,但不久便退出了。主要因为那时出去赚钱的方式不外乎发传单、市场调查、派送这些。当同学撩起袖管给我看他发传单时和门卫大打出手留下的乌青块儿,做市场调查的好友哭诉老板故意找茬扣押工钱时,我忿忿地想:大学生打工的待遇跟民工还有什么两样!于是,我收回了心思,暂时不考虑赚钱,而是猛攻英语,告诉自己先运足底气再说。事实证明我的选择还是挺明智的,大二便一口气拿下了中级口译和六级pass.,之后我便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将来了。  相似文献   

8.
12岁幼女,打工误入魔窟出生于1986年的小芸(化名)家住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王家镇大祥村,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穷地方。 1998年夏,小学六年级毕业的小芸在家中过暑假,有一天,她受母亲的指派,去帮邻居王邦军家背石头修房子。中午吃饭的时候,王邦军问小芸:“想去打工不?我妹妹要回来,到时候她要带几个人到广东去打工。”天真的小芸望着厚道的王叔叔,问:“真的?那我不是可以自己挣钱了吗?我想去。”7月13日,王邦军的妹妹王邦英从广东回来,给王邦军买了好多礼物。看到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衣服,小芸想…  相似文献   

9.
“我要去打工!”李玲玲说。这个因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第一人”而声名鹊起的大学生,这个一度被舆论“捧上天”又“摔下地”的女孩,据说是无意间向外界透露出打工的想法,而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我要写首诗给我们的爱情,就像现在,鲜花穿过春天的木门,把浪漫洒满我们亲手筑起的小屋。就像蝴蝶,左翅上居住的是你,右翅上是我……"——本文男主人公蒋明致妻一名正在福建打工的四川男子蒋明,因难耐贫穷而纠集一帮工友策划抢劫老板,正当他准备实施犯罪时,突然接到妻子黄桂英累计写来的3封家书,从而使他彻底放弃了犯罪的念头。蒋明边打工,边读书,边写诗,现在不但成为外企的高级主管,还出版了诗集《带着诗歌去流浪》,成为打工族中颇有名气的诗人。2008年1月10日,在蒋明的新书首发式上,面对记者们闪烁的镁光灯,他紧紧地搂着妻子,发出了幸福的哽咽声:"老婆,那一年,我多亏有了你。"  相似文献   

11.
“自由知识分子”是近年频繁亮相的一个词。乍一看,它不过就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排列组合,似乎热爱自由的知识分子皆可归入此列,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只有理清了“自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抵达这个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一个偶然契机打开了热血青年的视野,他决意携“打工族”转型.不想一役成功,便在广州番禺造就了外界眼里第一个“国内劳工NGO”。  相似文献   

13.
流行语通常自南而北,依次“传染”,也称“北伐”。从“搞掂”,到“抠女”,原本不过老广们的嘴角熟词,但慢慢成为诸多北京土著嘴里的寻常响亮。甚至其周知率、普及率、使用率已开始殃及游动于大街小巷那些来自昌平、密云、怀柔诸地的出租车师傅。那天,我刚上夏利,司机正好在接媳妇手机:“谁‘抠女’了啊?我刚‘搞掂.’一单啦!”  相似文献   

14.
黄治琼 《老年世界》2007,(23):17-17
我今年已经退休7年了,一直在外面打工。老伴笑我说:“别人都是打工仔,你只能算‘打工爷’哕!”近几年来,因为一直在工作,精神状态很好,别人都看不出来我已经快七十岁了。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事情,即便是许多年后,我们也是难以对它做出对错与否的判断。不过,对于涉世之初的女孩来说,她做的决定是对的。去年寒假,我第一次坐火车去南方打工。途中上来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我的旁边,他包装得无可挑剔,领带上别着一个漂亮领夹,小指上戴着一枚暗红宝石戒指,根据我一贯的社会经验,这种大款多半是徒有其表,于是我扭过脸,观看窗外景色。当我再次转过头,他正挺着胸、端正地坐在那儿读一份英文画报,这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他似乎觉察到了,便将报纸放下:“你懂英语吗?小姐。”“懂一点儿。”“这份画报很有意思。”他将画…  相似文献   

16.
陈瑾 《当代老年》2013,(10):14-14
“年轻时工作是为了养家养孩子,如今退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我觉得我更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冬泳、自行车骑行是我想了一辈子的事,现在不好好实现更待何时呢?”今年60岁的赵阿姨退休前是单位里的劳动模范,退休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支持她的老伴一起把家从外地搬到了北京,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冬泳和骑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凡夫唐 《现代交际》2004,(11):26-27
千辛万苦求职,殚精竭虑打工,为公司尽职,为老板尽责,谁不希望升级加薪?可是钱在老板手里,给谁加,加多少,不是我们打工人说了算的。所以,公司里总有人在叹息:“好想加薪口难开!”不过,待看完了下面的锦囊妙计,按计行事,也许加薪的幸运会如愿落到你的头上!  相似文献   

18.
王悦 《现代交际》2004,(2):70-71
说自己是“都市短工族”,是顺应了别人的说法,其实我觉得更应该称自己为“临时工”,不过,我是个自由的、快乐的“临时工”。 加入“都市短工族”之前,我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所得的收入让很多人羡慕。但随之而来的是时间和空间的被占用,每天要“卖”给老板至少12个小时,每月至少出差3次。我像陀螺一样快速地运转着,想停也停不下。因为有房子要供,还有学要上,有朋友要交,有家人要关照……直到这一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像小资们一样尽情地享受生活,而且可  相似文献   

19.
谁炒谁?     
《上海科学生活》2001,(3):54-55
忙了一整年,在新千年元旦有点空闲,把近期的报纸、杂志翻了一遍,发现在企业中,特别是IT企业中“老板”炒“打工的”,“打工的”炒“老板”的报道特别多。想想自己所在的企业及身边的事.深感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中的一大“瓶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20岁那年,上大学的美梦彻底破灭,连续几次的挫折却没有使我绝望。正当我那几个即将踏上异地求学之路的昔日同学慨叹“社会可能很复杂”,嘱我小心从事之时,我挑着簸箕,走进了一家乡办砖瓦厂,在那里打工,也算是第一次真正走进社会生活吧。我想凭自己的辛勤劳动,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