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哲学视野与旅游活动之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是哲学的问题,应从哲学的视野考察旅游活动的本质。旅游活动首先是人的活动,其本质问题必然关涉人的问题。理性使人类产生超越生物有限性、追求永恒存在的精神需求,与各种宗教、哲学、艺术等文化活动一样,旅游活动也是人类超越有限存在的途径之一。通过自觉地旅游活动,主体实现对自我惯常时空的超越,满足超越惯常经验、超越精神束缚、超越有限存在等层次不一的超越有限时空的需求,旅游活动也因此呈现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关注世界政治问题”是马克思共同体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共同体4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理论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重维度,内在契合了关乎人、人与人的联结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世界政治内容。马克思共同体形态理论蕴含的深刻政治意蕴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脉络、洞察当下世界政治发展的现实需求提供了思想资源,为世界政治传统融合、世界政治逻辑超越、世界政治结构调试与世界政治体系重组提供了有力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3.
价值论转型及其哲学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问题不是与价值论转型相伴生,而是与人类相伴生的问题;价值论在中国的转型特点有别于百年前在西方的转型,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中国自身的历史中、新的世界文化视野下的转型,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历史主义原则,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超越片面的地域文化观念和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是其基本特点。价值论与本体论、认识论共同面对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属于同一哲学层面,是哲学的分支,这一哲学方位决定了它不是对哲学自身的反思,也不是对不同领域中具体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而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基本范畴对价值一般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永恒的主题。考察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发展,不难发现,哲学基本问题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命题,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关注人类生活的现实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地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体论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本原问题的演变.只有分析本原问题的致思趋向,厘清本原问题与本体论差别,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立足于唯物主义,基于人类实践本性,实现了哲学向人的实践本性、人的现实世界以及人的历史的"三重回归",完成了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彻底批判与全方位超越.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现实世界关系紧密 ,从哲学史来看 ,无论哲学问题如何超越 ,都必须立足于现实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现实的哲学。当今世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迫切要求哲学去研究 ,这是当代哲学的历史使命。现代哲学也只有立足于现实 ,才能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正在经历着一个新的突破与发展。这个突破与发展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超越认识论的范畴被重新开掘和弘扬,以实践观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这种两分的模式,重新走向一体化的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着人类世界和人类未来开放的主体精神、革命精神已经开始了伟大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论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辩证法的视角从"现实"与"可能"、"现存"、"历史"、"理论"、"抽象"、"理想"等诸多范畴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现实的内涵.作为实践结果的现实是不断发展的,把握现实、反思现实、超越现实的哲学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从哲学的本性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哲学.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哲学.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哲学的话,那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思、自我扬弃、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9.
所谓悲剧的超越,这是针对艺术而言,意谓着一种解脱升华。这是悲剧艺术精神的真正所在。超越是对现实的超越,是对生活的把握。超越性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人不同于动物正在于他不但反映了现实,而且必然能动地改造超越了现实,从而在想象世界中确认了自己超越性的价值。卡西尔说认为艺术审美是人类生命的符号象征,是人  相似文献   

10.
人生是充满焦虑和痛苦的,最根本的是对这有限时空超越的欲望很难得到满足,这就是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对自由的追求。对自由的追求有许多不同的渠道,相比而言,惟有审美的超越、审美时空的建立才是真正的解放,审美时空是主体在观照境界中看到的一个世界,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的确证。审美时空最根本的特点是它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其它时空或囿于现实而不能超越,或沉于虚空的想像而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马克思把握社会的实践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现实社会、作用于现实社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功能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有关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当代世界、当代社会 ,并对之进行革命改造的实践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有些人轻松地宣告马克思主义的淡出 ,有些人沉郁地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作用。然而 ,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超越的。这种不可超越性的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所特有的现实的革命实践精神 ,在于其把握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现在需要做的不是彷徨和徘徊 ,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和方法原则的基础上 ,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信仰并没有否定传统信仰世界中的价值体系,而是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我独特价值体系。在共产主义信仰体系中,它首先是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基础,以人类个体自我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其生命价值的永恒性来自于理论自身的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因此,对于信仰的继承性而言,在共产主义信仰的体系中,也同样存在信仰价值体系中社会人在现实社会中对其存在的感知与未来世界的价值向往。对于超越性而言,共产主义信仰的价值体系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现实的世界中对其自身理论进行价值批判与超越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不是光,而是人类的思维。虽然我们不能超越时空去看看未来世界的模样,但想像的盛宴还是能够让我们了解未来的流行密码  相似文献   

19.
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是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之所在。马克思在哲学思维中确立了以物质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类世界,从而将人放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中,从现实的人的有限性以及人们在社会历史中的生产交往出发,揭示了人类生存中自由与必然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引领了哲学史上一场新的革命,为当代哲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实践观与实践主体观: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促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实践主体观成为我国哲学研究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自“真理标准”讨论以来的十余年,我国哲学界对实践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将实践看作是认识论范畴,仅仅看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是已经由认识论范畴走进历史观范畴,认识到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们实践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作为人的世界与自然的世界相互作用的表现方式或存在形式,已经不再是一种关于客体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静观图解,而是已经被逐渐地描述为人的主体性作用的突出表现,其中包含着对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重新理解与规定。实践作为认识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