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发表于1908年、并由其妻收录于著名的《科学论文集》中的这篇同名德语论文 ,被全译成英文并付梓发表 ,据称只是近几年(1996)的事情。英译者为路易·施奈德(LouisSchneider) ,英译全文被收入在由理查德·史维伯格(RichardSwelberg)主编的《经济社会学》(1996)一书中。鉴于原文全文过长 ,本刊以编译形式刊出。  相似文献   

2.
《实在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研究》(1967)一书是由美国社会家彼得·伯格(PeterL.Berger)和德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卢克曼(ThomasLuck-mann)合作撰写的。伯格1929年生于维也纳,1954年获纽约新社会研究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伯格被公认是现代现象学社会学的大家,他与卢克曼的合作贡献了现象学社会理论的一部当代经典。伯格也称得上是西方宗教的一位当代“居士”,《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1969)和《巨大的荣耀:在一个轻信的时代寻求信仰》(1992)等著作,代表了古典传统以后…  相似文献   

3.
书讯     
卡尔·曼海姆(1893—1947年)是西方社会学界公认的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一向被当作经典著作在大专院校社会学系讲授。近年来,西德又发现了他的两篇论文,这是曼海姆在二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直由保罗·凯克斯凯梅蒂保存着直到他去世。西德社会学家戴维·凯特勒、沃尔克·迈贾和奈科·斯泰尔将曼海姆的这两篇论文于1980年编辑出版,书名为《思维的结构》。该著作的英译本于1982年问世,是由杰里米·J.夏皮罗和希里·韦  相似文献   

4.
网络快讯     
等级社会的倒退关于贫困问题,有一点已被学者们达成共识,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贫困人口虽然增加速度缓慢,但却在持续增加。学者们所争论的是:谁成为贫困的受害者?要忍受多久的贫困?一些学者将某一社会群体长期与大多数人的富裕状况有明显差距的现象称做“社会分化”,另一部分学者将社会中不断扩大的贫困部分定义为“新贫困”,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贫困只是风险社会物质困境的一小部分内容。明斯特大学社会学家奥拉夫·格罗-桑伯格在“社会经济专组”(SOEP)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性研究。他从收入情况和生活状况的角度对贫困的持续时…  相似文献   

5.
一、拉吉夫·甘地政权的作风和实质 (一)拉吉夫的迅速崛起 1980年桑贾伊·甘地死后,许多人以为英迪拉·甘地恐伯来不及从自己的“家族”中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了。甚至在1984年10月她的长子拉吉夫接班出任印度总理的时候已经来到时,人们还不敢说他能否得到他所需要的支持。但由于英迪拉·甘地总理被刺身亡,拉吉夫·  相似文献   

6.
欧文·拉兹洛(Ervin Laszlo),1932年诞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独生子。他母亲是一位技艺高超而又循循善诱的钢琴教师,从小对他精心栽培。拉兹洛9岁初次登台担任布达佩斯乐团的钢琴独奏,很快他就成了匈牙利和全欧洲闻名的音乐神童。他14岁获得李斯特·弗兰兹学院的硕士学位(这个学院的最高学位)。一年以后(1947年)他被授予李斯特·弗兰兹奖金,并且当年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音乐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相似文献   

7.
道格拉斯·约翰逊写道 :皮埃尔·布迪厄作为思想家 ,他对 2 0世纪后半期的影响就如萨特曾经对前一代的影响那样重要。2 0 0 2年 1月 2 3日 ,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皮埃尔·布迪厄 (PierreBourdieu)因癌症去世 ,享年 71岁。在许多人眼里 ,他曾是当代法国知识分子的巨擘。他的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在 2 5部以上 ,其中包括一份至关重要的阿尔及利亚研究报告 :《阿尔及利亚社会学》(1 962年在美国出版的版本为《阿尔及尔人》)。1 989年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及新时期的开始 ,他创办了欧洲评论杂志《图书》(Liber)。尤为关键的是 ,布迪厄…  相似文献   

8.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块“金牌”,在许多强手的争夺下,最后由美籍苏联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摘取。他是继伊凡·布宁(1933年获奖)、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70年获奖)之后的第三个移居国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人。布罗茨基1940年5月25日生于列宁格勒,出身在一个犹太人家庭中。父亲是一位摄影师,擅长讲故事;母亲对语言很有修养。这对布罗茨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读  相似文献   

9.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1876-1948)是本世纪上半叶印度穆斯林独立运动的领袖和巴基斯坦的缝造者。巴基斯坦的建立,无疑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但却不是他的初衷。在他长达40年的政治生涯中,前30年他一直把实现全印度的独立和统一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并为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0月上旬,我来到莫斯科大学一周后的一天下午,经过邻居谢尔盖的引见,首次拜会了我的进修导师、著名科学学家彼德·阿列克谢耶维奇·拉契科夫(ПетрАлексеевичРачков)。按着中国学生的惯例,同导师初次会面,总要献上工艺品之类的“见面礼”,然而我奉上的这份“礼品”——我赴苏之前国内刚刚出版的他的专著《科学学——问题·结构·基本原理》的中译本是拉契科夫所意想不到的。这飞来的喜讯使他  相似文献   

11.
符号学的命名问题一直未能获得解决,就是说,究竟使用sémiotique这个词,还是使用sémiologie(或者séméiologie)这个词,这两者的争论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着。最近,这一争论,采取了从表面上看来是从历史上和地理上进行分析的性质,然而在实质上,这种争论是属于理论性的。按照托马斯·A.谢拜奥克看来,符号学基本上是美国的东西,它扎根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1839—1914)和查尔斯·威廉·莫里斯两人的著作中。而欧洲的符号学(sémiologie)则是以路易·特罗勒·耶姆斯列夫和他所继承的费迪南·德·索绪尔为后  相似文献   

12.
一、伊林的生平和家境简述马·伊林原名伊利亚·亚科弗列维奇·马尔夏克。这是他取自己姓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名字的缩写(即取的M),然后把名改作姓而成的笔名。伊林于1895年12月29日(旧俄历)生于俄国赫穆  相似文献   

13.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生于1770年8月27日)于1831年11月14日被霍乱夺去了生命,他,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思想家之一和“从莱布尼茨以来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亨利希·海涅语)逝世了。黑格尔的创作是古典资产阶级哲学(从培根、笛卡儿、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经过法国唯物主义者,直到康德、费希特、谢林和费尔巴哈)的顶峰,同时也是古典资产阶级哲学的终结。它是准备并促进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思想运动的一部分。许多著名人物都为这一伟大的思想运动作出了贡献。众所周知,这一思想运动在哲学、  相似文献   

14.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查尔斯·古斯塔夫国王在斯德哥尔摩把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授予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árquez)。与以前不同,这次授奖仪式不是奖赏瑞典文学院在文学上的又一次“发现”,而是承认一位全拉美和全世界数百万读者多年来已熟知其天才的、得到普遍赞扬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迄今只有四次授予拉美作家。前三位获奖者是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年)、危地马拉小说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967年)和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1971年)。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文学问题》杂志1985年第10期报道,1985年4月在联邦德国的吕贝克(德国杰出小说家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兄弟的故乡)举行了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是联邦德国亨利希·曼学会组织的.亨利希·曼(1871-1950)一生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  相似文献   

16.
据德国《德意志哲学杂志》1991年第6期报道,1990年11月15日,在哈雷/萨勒“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俱乐部”,继关于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和影响的一次理论研讨会之后,接着举行了“弗里德里希·尼采研究促进联合会”(已登记注册)成立大会。在理论研讨会上,沃尔弗冈·米勒-劳特尔博士教授(柏林)和汉斯-马丁·格拉赫博士教授(哈雷)分别作了题为《尼采是一种挑战》和《尼采研究的旧难题和新难题》的学术报告。除德国学者外,还有来自瑞士、美国、日本、波兰、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和丹麦等国的学者。在成立大会上,选出了汉斯-马丁·格拉赫博士教授(哈雷马丁·路德大学)和汉斯-于尔根·康德教士(勒肯)分别任联合会的主席和副主席,  相似文献   

17.
苏联历史学家马克西姆·巴甫洛维奇·基姆被苏联史学界称为研究“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的权威”①,于1979年3月晋升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写的著作约三百部(篇)②。按其数量来说,超过一些老资格的苏联历史学家。他可算是一位多产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8.
(括号内数字,圆点前的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思想彭厚文(5·26)毛泽东人才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作用徐业滨(5·31)毛泽东军事谈判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王笑天(5·35)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许静波(7·21)论马克思的两种国家观南丽军(8·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王晓广(8·14)对象化的内在悖反及其生态维度———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象化理论的深层解读王熙恩(11·9)对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范畴的探析王圣祯(11·14)试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 ·精神文明趁设,勇于探索大胆开拓···……孙维本(1·1)浅论发展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袁庆寿(1·2)职业道德建设之浅见···……范兆义(1·6)论端正党风与精神文明建设 ························……安景隆(1·11)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王连第(1·15)关于“四种错误认识”的几个 问题··················……张勤德(2·12)浅论艰苦奋斗与思想政治工作 ‘…  相似文献   

20.
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矛盾思维与形象思维···……王干才(90.1)真值浅议··················……韩青博(90.1) “非集合性概念”质疑……姬源(90.1)由理智的境界走到超越理智 的境界一《庄子·逍遥 游》发微············……王厚徐(90.1)论老子思想在李白思想中的,地位······,···········……吴湘洲(90.D意象显现与语言描述一简 论思维形式一体化……王玲(90.2)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方针 的哲学思考·········……李水莲(9 0.3)简论毛泽东对中国思想史的 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