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吾尔医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借鉴和融合了中医、藏医、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医学,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有独特理论体系和特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民族医药文化,2011年,维吾尔医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由于保护机制还不完善,保护意识还不强烈,人文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维吾尔医药的保护与传承仍困难重重。文章主要以分析维吾尔族医药文化传承的内涵和重要性为基础,研究维吾尔医药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寻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医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借鉴和融合了中医、藏医、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医学,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有独特理论体系和特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民族医药文化,2011年,维吾尔医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由于保护机制还不完善,保护意识还不强烈,人文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维吾尔医药的保护与传承仍困难重重.文章主要以分析维吾尔族医药文化传承的内涵和重要性为基础,研究维吾尔医药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寻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历史悠久的医学科学。它既不同于古希腊医学,也不同于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它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在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的积累和总结。这门医学经过与兄弟民族医学的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了其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临床治疗经验。维吾尔族医学和其他民族医学一样,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古维吾尔医学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维吾尔族从远古石器时代起,就已经开始从事原始医疗活动了。维吾尔族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四大长寿区之一的新疆,维吾尔医药在民间至今广泛流传。这种在雪山、沙漠、草原、绿洲诞生的医药作为祖国医学中的奇葩,正放射着独特的光耀,并将给越来越多的人们带来福音。悠久的历史,神秘的传承千百年来,神秘的维吾尔族传统医药一直维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至...  相似文献   

5.
和中西医等其他医药学一样,藏族医药学也是藏族劳动人民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它是祖国乃至世界医学宅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其历史悠久,自成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与医药政策的指导下,藏族医药学教育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与其他民族的医学交流也日渐广泛和深入。至今全国甚至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出现了学习、研究和应用藏医药学的热潮。同时,国内一些著名的藏医  相似文献   

6.
和其他民族的谚语一样,维吾尔民间谚语也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意义,是维吾尔语言文化的精粹。其内容涉及维吾尔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着维吾尔族的思想信仰和精神素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角度论述维吾尔民间谚语里所反映的民俗文化现象,以求交流。  相似文献   

7.
采用解构主义理论框架,梳理历史资料和国内外关于新疆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维吾尔族的概念本身是流动性的,是被历史建构的。维吾尔族实际上是维吾尔与民族的概念叠加,因此讨论维吾尔族的概念时需要意识到两个基础层面:民族的概念与维吾尔的概念。民族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维吾尔族"这一概念的建构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息息相关。而"维吾尔"这一词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突厥部落,但古代的维吾尔并不具备任何民族认同,那时的维吾尔具备的应是部落或地域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章认为,远古至漠北回鹘时期为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已经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一思考主要是以一种被动适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经验形态呈现的。高昌回鹘汗国与喀喇罕王朝时期至近代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已经进入到了理性的哲学思考阶段,以从整体上把握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特征。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目的是为系统挖掘蕴含在维吾尔族自然观、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典籍、禁忌习俗以及乡规民约习惯法中的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智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已一千多年,然而在一元化伊斯兰信仰体系下,建立在巫术逻辑基础上的萨满信仰依然存活于维吾尔民间.如果对维吾尔族当前的萨满信仰进一步了解,维吾尔人的萨满信仰呈现出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本文通过来自田野作业的第一手资料,简单梳理了维吾尔族萨满信仰现状的“混杂状态”,并粗浅地分析了维吾尔萨满文化存活至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京"新疆村"的变迁——北京"新疆村"调查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批新疆维吾尔族人陆续来到北京,他们大多聚居于北京的魏公村和甘家口两地,形成了两个维吾尔族村庄.作者的这项调查就是围绕新疆村的维吾尔餐馆展开,并利用文献材料展示了北京新疆村自元代以来的种种变迁.  相似文献   

11.
世界民族艺术史上极为罕见、在中亚地区特别是维吾尔人民居住生活的西域地区影响最广泛的民间演唱艺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今天终于走红全国及世界乐坛和舞坛。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这块瑰宝,是勤劳而充满创造精神的维吾尔人民智慧的结晶。她从千千万万民间乐调、民间歌谣中汲取精华,用音乐、舞蹈、诗歌演唱等形式表现了维吾尔人民的情操和理想。所以,与维吾尔人民的历史文化同步发展的十二木卡姆音乐,已经深深地根植于维吾尔族人民的心中。维吾尔人民的音乐舞蹈历史非常悠久,原始社会首先在民间产生了很多音乐,同时也有职业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2.
本调查通过对中国新疆喀什的一位乐器制作工匠的采访发现,维吾尔族的技能手工业是以维吾尔家庭为单位的,维吾尔族家庭的文化支持着维吾尔人的产业,并允许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广告投放的今天继续生存下去,具体来说,维吾尔族家庭文化是制作工艺的强大后盾,所有权世代继承,同时客户也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回族医药史事自唐宋时期开始,已干余年之久;回族医药的某些理论、学科、药物炮制、民间验方以及体疗、食疗、保健都有不同程度的民族特色,回族医学(即早期的伊斯兰医学)随着穆斯林的东来进入中国。与当时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融合而形成了今日的回族医药。回族医药实质上渊源于消化、吸收、继承了阿拉伯医学并与古代中医完美结合这两个方面,是“东西合壁”的产物。当代回族文化的综合发展,为回族医药学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理、发掘研究回族医药对于丰富我国民族医药宝库,促进国际医药文化交流,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及回族民族医院的建…  相似文献   

14.
800多年前,维吾尔族翻译家安藏将汉文医学著作《难经》、《本草纲目》等译成维文.对维族和汉族的医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人的鼓乐和花帽文/张光汉(一)鼓乐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鼓乐是维吾尔舞蹈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之一。俗语说:“哪里有鼓声,哪里就有舞蹈”,可见鼓乐在维吾尔舞蹈中的重要作用。鼓乐主要有铁鼓、大鼓、皮鼓、铃鼓和手鼓。铁鼓是蒙革的,鼓身为铁铸成...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民族传统医药 建设西部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 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传医学或口承医学,都有本民族传统医疗经验和医药成就,其中,汉医学(中医学)、藏医学、蒙古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都建立了完整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壮、苗、彝、朝鲜、土家等民族医学在历代传承中,也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扬。  相似文献   

17.
王敏 《西北民族研究》2012,(1):134-141,188
文章通过梳理归纳维吾尔族巴扎(集市)的时间集合,论述了维吾尔人在巴扎日中存在的三种隐形时间集合,进而分析了这三种隐形时间集合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现实意义,认为巴扎日的隐形时间不仅在建构维吾尔人的日常生活进程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约定性、控制性与多重性,在揭示维吾尔人的观念意识和文化心理方面彰显重要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维吾尔族巴扎正是通过其隐形时间背后的文化模式成为维吾尔人独特生活方式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的丧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的丧葬习俗均与伊斯兰教教义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丧葬制度是由维吾尔穆斯林对待死亡的观念所决定,是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丧葬习俗对维吾尔族的丧葬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维吾尔穆斯林的丧葬习俗包括哭丧、报丧、洗尸、亡礼、埋葬仪式、服丧等一系列程序。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我国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拓和提日本,作为我国近邻,其国民对我国维吾尔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日本学术界对维吾尔族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和文物古迹的研究也由来已久。笔者在此试就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维吾尔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田各地有以"伊玛目"命名的圣墓群(麻扎),而与和田伊玛目麻扎同名的圣墓还存在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早期伊斯兰教什叶派在维吾尔民间传播的途径,其影响维吾尔族伊斯兰文化的方式、影响的原因等都是学界亟待厘清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对伊斯兰什叶派与维吾尔族麻扎文化的关联及其特征进行了整理分析,基本厘清了什叶派对具有浓厚苏菲神秘主义色彩的维吾尔族传统麻扎文化的影响路径及方式,同时也对其传播发展的历史规律及现实机制形成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