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是推动地区协调平衡发展的支点之一[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先行先试"权.试验区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可能会引发种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冲突,造成试验区的"不稳定",妨碍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进行.文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并就试验区的风险应对与风险防范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立体视域中,通过统筹改革试验的本体之思科学厘定新一轮统筹改革试验的总体特征、发展内涵、预期走向、改革目标,从而有效指导综合试验下的诸要素统筹改革,立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的微观视野,从构建城乡良性互动的教育链、构建区域教育均衡配套发展格局、构建教育城乡统筹的保障体系三大角度,提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若干建议,以期实现二元教育治理,推进教育统筹试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立体视阈中,通过统筹改革试验的本体之思科学厘定新一轮统筹改革试验的总体特征、发展内涵、预期走向、改革目标,将有助于有效指导综合试验下的诸要素统筹改革.文章立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的微观视野,从构建城乡良性互动的教育链、构建区域教育均衡配套发展格局、构建教育城乡统筹的保障体系三大角度,提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若干建议,以期实现二元教育治理,推进教育统筹试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部两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国家批准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央政府对两大城市群作为中部改革的探路者寄予了厚望。这项研究就是从战略定位的角度,来探讨该试验区如何在重点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合理地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进行有效的区域管理制度创新,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改革试验的着眼点在于中部思想解放、大胆创新。通过另辟溪径,来示范、引导和促进中部崛起及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新时期国家改革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探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绩效评价是任何一个试验区都无法回避的课题.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出发,根据综合配套改革涉及的主要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设计了衡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绩效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改革的绩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用重大。文章的分析表明,国家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作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除建立新体制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内在要求外,原因还在于,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规划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有赖于有效的体制机制做保障,而这需要通过综合配套地深化改革来实现。由于改革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特征,呈现为改革试验的形式。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理解应从改革、综合配套、先行先试三个方面来把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是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保障的战略举措。最后,就建立改革试验的推进机制和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改革探索,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明路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成为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必然选择。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包括:成立发展研究院;实行金融创新,提高内生型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争取商务贸易、民航、交通、海关大通关试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率先探索主体功能区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开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重庆和成都同时被国家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深化改革的战略谋划.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域统筹城乡发展,是川渝面临的难题.破解这道难题的大手笔就是加强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成渝两试验区携手共筑经济高地,将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构建起成渝城市连绵带,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在统筹中推进城乡互动,在两西部试验区互动中实现城乡共繁荣,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配套改革与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综合配套改革的含义进行界定,通过比较以往改革模式确定综合配套改革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封闭经济条件下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分析其辐射效应及其极化效应.基本结论是,首先要在增长极内构建制度长效累积创新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畅通的环境以实现制度的有效扩散,通过制度变迁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是安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创新对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通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扭转“落后的增长”状态和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处理好自主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关系,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聚集域内外创新因素,激发各因素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是云南建设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云南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试验区的建设进程,既是一个经济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制度调整、变迁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如何强化试验区建设的制度保障、促进改革建设进程的法治化,是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必要从试验区建设的既有实践出发,从规范、促进、创新等法治维度上检视和发现其所涉及的制度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破解,以增进试验区改革建设的制度性保障,促进各项改革建设措施的法治化运行。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以农养政”时代的终结,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后农业税时代,下一步,应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现代国家政权“双重建构”的整体思路,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乡镇政府机构、农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政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社会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3.
朝鲜经济改革的趋势与辽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7年是朝鲜"建设经济强国"的转折之年,朝鲜经济发展虽然还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朝鲜经济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辽宁与朝鲜一衣带水,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朝鲜的经济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引领城市,其转型升级中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结合西安市独特发展优势,以“存续、契机、转型”三维视角的创新型城市发展为脉络,研究建构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知识产权运衡体系。研究认为,创新型城市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别,其在创新发展理念背景下蕴藏着开放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特征,以北京市、上海市、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和日本东京等国内外典范创新型城市为参考范本,为西安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凝练理论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关天经济区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是西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外部条件,并由此为契机权衡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能对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西北省际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国的深入实施起到助推作用;应坚持“创造运用—管理—保护—人才培养—涉外事务”的理论体系,探析西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所亟需的运衡规划,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层政府的大部门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创新相结合,坚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文章对基层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基本原则及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作了较为详尽的方案设计,努力探索一条适合S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有鲜明特色的行政体制改革新模式,为把S市建立成为全省、全国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区域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透视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时代背景,分析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综合优势、战略定位,以及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特区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市场先导功能的推进对策:注重加大环境保护和产业调整力度,努力建设“两型”经济特区;注重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特区;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特区;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建设和谐的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经济发展面临各种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思路,通过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方向。研究认为,“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以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形成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需要培育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国内需求体系,发挥“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大国市场优势;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打造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稳定供应链的基础上,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分工有序的区域良性发展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国内的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 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并融入国际新循环,探索“更高层次”开放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经济结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依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包含多种结构指标的综合性经济结构指标体系,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探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结构路径,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与中国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关系问题,对RCEP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分析,探究RCEP推动中国开放-改革的新发展征程。研究认为,RCEP是一份全面、现代、高质量、互惠的自贸协定,其内容条款能够让成员国在参与全球最大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区域经济运行中获得经济贸易利益,提升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通过签署RCEP,中国将在完善政策立法、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等方面,推动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和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在形成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利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外部循环与内部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时空语境转换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之下,梳理东北移民群体的创业历程,挖掘东北移民文化的创业精神,找寻移民创业文化的内在特质,建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创业文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题中之义。东北移民创业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被动生存型"移民创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组织动员型"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自主发展型"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移民创业文化的注入,有利于营造尊重创造创业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培育东北本土的区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