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叶爆发的西方媒体革命推动了传统修辞学的转型,数码修辞学由此诞生。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酝酿与发展,在研究新媒体修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重新定义研究对象、赋予隐喻本体地位、高度重视批判素养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适应线性文本向超文本的历史转变、满足在游戏中学习的社会需求、促进技术与艺术的密切结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信息科技支持下崭露头角的数码艺术具备迥异于传统艺术的诸多特点。有一门学科从本质上为之定性,这就是数码艺术哲学。它具备漫长的前史,在当代语境中是哲学、艺术学与信息科技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数码艺术哲学将"艺术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视角,将文理融合作为这种视角的依托。由此出发,数码艺术的特色在于:通过数码编程创造艺术世界,通过非物质性的数码文本展示艺术世界,通过联机性的数码媒体扩展艺术世界,通过可计算性的数码文化建设艺术世界,通过超中介性的数码现实进入艺术世界,通过人机共生性的数码进化丰富艺术世界。在从事数码艺术哲学建设时,既要汲取数码艺术所提供的新鲜经验,又要超越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既要关注哲学与数码艺术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注重培养跨领域感受性,推进数码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双向思考。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数码游戏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数码艺术理论最繁荣的分支.它广泛引入诸多相关学科的理念和方法,对数码游戏进行多角度考察;努力促进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互动与整合,加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求形成相对一致的观念和框架;由此建构作为学科的数码游戏理论,并向相关学科输送自己的研究成果.从多学科、跨学科到超学科的发展,是当前西方数码游戏研究的总体趋势,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数码图像处理技术高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数码像片的后期处理和二次创作变得相对简单和容易。因此,在摄影界引发了如何限制数码艺术创意摄影作品后期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度的思考。针对此类问题,本文通过重新定义和认识数码摄影时代的像片及图片概念,在数码摄影、数码像片与数码艺术创意图片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数码创意摄影或者数码摄影画新艺术门类的观点,对解决当前数码摄影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数码媒体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各领域带来的影响 ,着重介绍了数码新媒体在数码插画、漫画创作、多媒体互动光盘设计、网页互动设计、动画设计、视频影像创作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码艺术设计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发掘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艺术渊源,是丰富数码艺术语言和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形式美的关键。正确认识数码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特点和表现风格,同时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是数码艺术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钢琴教学软件、数码钢琴集体课、钢琴网络共享远程教育体系三方面构成了数字化时代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新模式;数码及网络技术与钢琴音乐教学的整合,对2 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进行范围广泛的戏剧实验,由此孕育了MUD戏剧、MOO戏剧、饶舌虫戏剧、机器人戏剧和交互性戏剧等多种新的艺术类型。在上述实验中,数码傀儡的研制是关键环节之一。开发数码傀儡的三种基本思路的代表是:古典人工智能、人工生命和可信智能体。由卡耐基·梅隆大学Oz项目组和斯坦福大学"虚拟戏剧"项目组所进行的研究融艺术与科技于一炉,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形而上("道")和形而下("器")之矛盾,是数码游戏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它表现在游戏产品哲学化和实用化的不同要求、游戏观念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不同定位、游戏开发文化与技术的不同约束等方面。21世纪西方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数码游戏是传统艺术、游戏活动和信息科技等要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彼此结合的产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诸多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西方学者试图从历史渊源、外部联系和内部分类等角度为数码游戏寻找恰当定位,其理论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