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把我省民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全省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全面调查。这次调查是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参加的,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省直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参加这次调查,这是对我省民族工作的有力支持。为了把这次调查搞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下面就我省民族工作基本情况、民族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及与调查有关的几个问题,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和说明。一、关于我省少数民族及民族工…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徐黎丽 《民族研究》2002,(6):95-103
本文从三个方面评述了中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文章认为 ,我国民族学界在宏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心理学界在微观研究民族心理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定位、内容、方法方面仍存在缺陷。今后 ,民族学界和心理学界联合研究民族心理势在必行 ,个体民族心理研究将进一步发展 ,民族心理学理论将日益完善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点、主体民族的提法、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和特点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藏文古籍整理出版迎来了新的春天 ,出版了大量典章 ,其中不乏两个效益俱佳的 ,硕果累累 ,成就喜人。但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有的放矢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提出并建立民族政策学的人才准备和学术准备已基本成熟;本文从建立民族政策学的意义、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地位等方面作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民族宣传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引导社会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手段不断出新,在这一形势下,研究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把握民族宣传工作的机遇,以积极应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利用新媒体加强民族宣传工作的相关问题做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篇文章是李维汉同志196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纪要,后来经过整理和补充、修改。讲话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看法。现征得作者同意,略加删节,分两期在本刊首次发表。作者特别声明,他对于文内涉及到的理论问题,特别对于社会主义民族、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诸问题的论述,是粗糙的和探索性的,有待民族学者给予辩正和指教。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按照一源论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北方民族的族源及其文化都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而来,实际上,北方以及东北地区也是中华人类和文明发源地之一;以往的北方民族史研究,常常割断北方民族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把各个断代时期的某一民族,都说成是从原始野蛮时期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造成每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不断从头开始,实际上,北方民族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序列,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每个朝代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从头开始;北方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实现北方的统一,对中国的大统一以及中国北方疆域的奠定、巩固和开发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北方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民族工作已经迈入第40个年头了.我们从事民族工作实践的40年,也就是对民族工作进行理论探讨的40年.然而应该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我们对民族工作的许多理论问题的认识并不分清楚,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模糊的.什么是民族工作?它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民族工作有无自身的理论体系?它在社会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评价民族工作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什么?如此等等.民族工作的实践已经迫切要求我们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从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族工作成效的基本问题之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方法。民族工作的目标在于争取人心,民族工作的原则在于增强团结,民族工作的核心业务是协调民族关系。在民族工作领域,我们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必须得到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一方面是硬法——反对分裂、打击三股势力不强硬是不行的,另一方面是软法——针对民族群众的大量的日常的管理工作方法等。方法取决于态度、情感;方法要服从理论、法律、政策。民族是个独立的单元,情况各有不同,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决民族工作所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概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利益: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在民族理论学界把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或最基本因素归纳为民族差异,其不恰当之处在于简单地套用哲学上矛盾一词的含义.民族差异只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潜在因素,对民族利益的关注和维护才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实现民族和谐、民族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给民族理论学科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民族理论学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新思路,并深入开展研究,是在为和谐社会建设负民族理论学科之“责”,尽民族理论学科之“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具有地域性差异、观赏性别具一格、可参与性强、资源的非替代性等特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汇增收的重要渠道以及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保护民族文化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同时,民族地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问题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又是一个内容宽泛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又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历史上致力于探索民族问题的优秀先行者.他不但较系统地传播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而且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探索民族问题,并将其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瞿秋白为我党早期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坤  蒋婷婷 《民族学刊》2022,13(12):32-40, 149
中华民族共同体表达了中国各民族共命运性的联系,彰显了中华民族整体性发展的新境界。民族创造文化,文化凝聚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作用下逐渐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从民族自在实体到民族自觉共同体的历史变迁。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意涵: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结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文化源泉;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决定民族发展的长远和根本,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文化基石;“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格局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特质,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成进路与文化发展意涵,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文化遵循与实践方向,对于充分释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民营经济出现了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逐渐拓宽等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采取较变发展理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拓宽融资渠道和全面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予以解决,从而实现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关系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是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而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首先应该正确区分经济问题和民族问题,不能因为经济问题涉及到民族成员而使一般的经济问题的解决带上民族问题的色彩;其次是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平等的民族观;再其次是西部民族地区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最后,应该建立有效的民族关系预警和防御机制,保证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绍东 《民族学刊》2023,14(4):11-18, 135
伟大建筑必然蕴含着伟大精神。以长城化解战争,体现了贵和反战思想。修筑长城,主观目的是适度阻隔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客观上却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交融与深度互嵌,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长城是一次性巨额投入,却可以持久发挥作用的工事,体现了中国文化自我牺牲、造福子孙的传统。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保家卫国还需要选拔人才、团结将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修筑长城体现了中国文化尚和厌战、疏堵结合、暂劳永逸、物质与精神互补的辩证思维。长城蕴含了化解战争、守护文明、维护秩序、凝聚民心的多重寓意。长城两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碰撞交融,使农业文明稳定、积累、内敛、包容的特点与游牧文明粗犷、豪放、进取、冲击的特点相结合,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动能和活性,是保护中华文明不断延续的有力工具,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