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代绘画是以"表意性"著称于世,但在这种表意性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写实性"对元代绘画的影响.写实前提下的表意才是元代绘画的时代风格.时代风格必然对个人风格产生影响,没有可以脱离时代风格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艺术家对个人风格的选择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服从于时代风格的规范.这些可从元代"李郭"传派和"董巨"传派的画家时自己绘画的表现风格和师承关系的选择上得到证明.元代"李郭"传派画家的创作技法是受到表现对象制约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总结和分类,它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一) 时代风格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的语言风格。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生活、思想情操、语言修养方面都有差异,这反映到语言风格上,就使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时代精神在语言中的客观体现。不  相似文献   

3.
远离与回归──简论湘西当代作家对本土语言的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在文学领域里,既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对一个成熟的作家来说,语言,也即风格。这风格的形成,直接受作者所处的特定的民族,以及民族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地理环境影响。别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物)都必须属于一定的民族和一定的时代,因为若超乎民族性之上,就不是现实的生物,而是抽象的概念。”[1]因而,对一名优秀的民族作家来说,他所运用的语言,必定是一种由民族特殊的历史文化所铸成的,高度民族化的语言。这语言中必然饱含着那个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作为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的一种投射形式的民…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稍有成就的作家,在作品中都表现出或浓或淡的艺术特色,也就是他的个人风格。成就愈大的作家,个人风格愈为突出。诗人和各种艺术家都是如此。一个时代的文学之所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正是因为有众多的作家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不相雷同。 一群作家由于历史的、地域的、师承的、以及互相影响……等等原因,除有各自的风格,还具有群体间共同的或大致近似的风格,于是就形成流派。再扩大我们的考察,就会发现不同的民族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等方面各具自己民  相似文献   

5.
王字风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的一种可见标志,它反映或投射了魏晋时期的群体思考和情感的内在形式。如果说,风格给文化史提供了一个结构,那么,王字风格给书法史提供了框架。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跨度中,王字风格所拥有的其它艺术所共享的形式和特性,是其情感气质以及整个文化所共有的思维习性的具体表现。显然,王字风格不只是王羲之个人风格,也成为历史的流派风格。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疆民族文化认同与宗教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生活并不等于民族的全部生活,它只是民族生活的一个有限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不能涵盖民族的全部文化,它只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从本质上看,民族的发展从根本上源于文化领域中对优秀时代文化的整合,真正的民族进步是一种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钢琴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及其风格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艺术的发展贯穿着人类从古至今整个时代的发展历史。从横向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他们自身特有的文化特征的音乐;从纵向看,自音乐诞生以来,音乐艺术方兴未艾,各时代音乐风格的变化始终成为音乐艺术发展的焦点。风格是体现事物特征的统一化的感性特征。钢琴音乐风格就是在音乐结构中存在的统一化的感性特征。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准确把握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是尤为重要的。音乐风格存在差异性。准确把握音乐风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风格,分清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其次要明确风格在不同个体、不同民族及不同时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著名画家张大于曾言:“画无中西之分.初学如是,至最高境界,亦是如是.”徐悲鸿为中国画学颓败找原因时认为根源在于“田守旧,日惟失其学之独立地位.”从二位大师精辟高论之中可见,艺无疆界.一味强调民族性、独立性,无疑是盲目的夜郎自大的表现.艺术的民族性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产生一发展一相互影响一消褪.世界化趋势在所难免,是不依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当然,艺术的创造者都属于一定的民族,而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必然表现在特定的艺术形式上.这些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为艺术的个人喜好与气质,时代的前…  相似文献   

9.
张岱艺术家论的特质与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是明末清初学术文化史上一位在人文科学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其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亟待从多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从第一手材料入手,对张岱的艺术家论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爬梳整理和探究。认为,张岱艺术家论的最显著特点是将生命体验上升到艺术哲学高度,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和个人生活印记。其所标举的“张子自为张子”(贵我)、“炎凉势利者不足以言艺”、“大不幸之际其诗乃工”等命题,既有对传统理论的发挥,更是身处甲申( 1644)国变“大困厄之世”特定的个性生命体验。而化生命体验为艺术哲学,大大增强了其作家论的理论力度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热贡艺术从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以及所形成的风格看,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代表作品。本文以热贡艺术发展的时代为经,以每个时代热贡艺术的作品特点为纬,勾勒出了热贡艺术发展的历史脉胳  相似文献   

11.
传统思维方式与山水艺术——我国山水艺术发达原因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于民族艺术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我国山水艺术之发达,就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思维方式是在人们实现自身需要的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制度支配下的长期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内向的民族气质,形成了现实主义的基本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仅一面临海,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有利于在本国国土之上的农业生产。从远古的时代起,人们的生活需要就可以在这国土以内得到满足,过  相似文献   

12.
徐悲鸿作为近现代美术史上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其所有重要的行为和言论,大都是围绕着“改良中国画”这个理想进行的,这与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密不可分。徐悲鸿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本能的民族情怀,同时又具有西方的审美心理与知识结构。他在选择运用西画合理因素改良中国绘画时,既坚持对中国画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段的改良,又有所选择地运用了西方写实手法与造型观念,并且结合本土的文化资源与民族特点,坚守民族艺术特有的笔墨语言,在绘画创作上始终体现着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此打通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国家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小我"局限,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艺术家的"大我"情怀。其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创新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肖像油画是具有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本土油画,创造出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和"乡土写实绘画"的美术创作风格,使少数民族肖像题材升华到更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中,也表达了艺术家们多姿多彩的艺术追求。在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民族特性极易丢失的今天,少数民族肖像油画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注重理论探究,从多种角度凝聚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一定的背景,绘画艺术也同样如此。本文从文化背景上阐述了东西方文化形态差异导致各自绘画艺术形成发展所展现出的明显差异。根其“种”的形式存在而获其“类”的产生。从东西文化形态差异的角度上切入,对东西方精神方式,视觉方式,审美情趣展开了论述。中心函意是文化意识是我们把握艺术整体的根本,离开了对中西绘画艺术显示出的文化意识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深刻地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从而也就无从把握未来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势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歌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是声乐界人士多年来谈论较多的话题;也是音乐院校民族声乐专业教学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课题。 风格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歌唱的风格、特色就是指演唱的个性(其中包括演唱者的演唱个性和独有的色彩),要获得演唱特有的风格和特色与演唱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生活阅历、民族、艺术造诣等有关,但最关键的是音乐、语言和演唱技术技巧。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黄佐临先生在他的《漫谈戏剧观》一文中,将我国传统戏剧与西方戏剧的艺术原则作了比较研究,认为相对于西方的“写实”戏剧传统而言,中国传统戏剧的实质是“写意”。他借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艺术特征,说明“写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家注重的是客观对象的精神气质,而不是对象的模拟。具体地说,“写意”戏剧反映生活时应择取那些最能表现客观对象精神气质的部分,运用语言、动作、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给观众以特定的美的感受。“写意”戏剧艺术应远比客观对象(生活的原型)具有更大的审美作用、黄佐临先生所说的“写意”戏剧,如果用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人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体系中最具文化气息和民族气质的绘画派别,它的主体基本上是失意的文人或有一定文化素养且具有文人意气与情趣的画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画家逐渐地将文人之长———书法和诗歌,融入画卷之中,形成了笔情墨趣的绘画语言与诗歌般意象无穷的境界,使得文人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形态,这不仅增加了山水画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使其成为文人画家寄情写意的游心之所,从而确立了文人山水画田园牧歌般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成因、特征及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对庄子和屈原浪漫主义进行评论和比较,得出结论时代、民族、地域文化对作家的文学创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不同作家生活境遇、性格气质及思想方面的不同,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会体现出文学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