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由于法国穆斯林第一代移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术,第二代移民又缺少在法国社会中向上晋升的渠道,使他们在住房、教育、就业等领域实际上处于与主体社会"断裂"的状态。而这种"断裂"状态又为伊斯兰思想在移民社区的传播和移民穆斯林身份认同的固化提供了机会。但在本土法国人看来,移民穆斯林身份认同的固化对法国"共同文化"构成威胁,对威胁的感知也催生出法国社会对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歧视。面对歧视,法国穆斯林群体对自身的边缘处境强烈不满,并使少数人走上恐怖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社会在政治因素、经济政策的影响与发展下,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增加与非台湾籍通婚的现象,使得台湾在人口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台湾籍配偶及其子女己在台湾地区人口结构上成为了重要的群体,新移民子女教育也成为台湾地区教育中重要环节。从总体看,对于新移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和辅导主要包括语文教育、生活适应辅导和推广多元文化活动三种类型,早期比较偏重课业辅导,教育理念具有同化倾向,伴随着多元文化理念的普及,现今教育活动中加入了学习母语和祖籍文化等多元内容。  相似文献   

3.
黎相宜  周敏 《社会学研究》2012,(3):182-202,245,24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移民通过文化馈赠这种跨国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但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不同类型的移民群体的跨国实践模式不尽相同。本文借鉴以往国际移民与跨国主义的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社会地位补偿"的范式,对分别来自广东五邑开平与海南文昌下辖两个镇的移民群体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移民对于侨乡的文化馈赠不仅受到其个人出国前后社会地位变化的制约,而且还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定的祖籍国和移居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中位置的差异,移民群体在移居地的不同社会境遇以及侨乡的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均对文化馈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这些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社会地位补偿的特殊机制,影响移民跨国实践中的文化馈赠。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与国内劳工移民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埃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拉动了农村劳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劳工移民在实现部门和地域转移的同时,推动了埃及工业化进程。纳赛尔时期是埃及国内劳工移民的黄金时期,劳工移民数量迅速增长、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埃及劳工移民的绝对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国内劳工移民率下降;劳工移民陷入职业地位和财产收入难以提升的困境,向上的社会流动也不断受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工业化停滞不前和过度城市化,劳工移民教育水平的低下亦是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青青年新移民的社会适应与发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议题,对519名青年新移民的问卷调查显示,青年新移民在各个维度的社会适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经济融入维度青年新移民存在明显优势;在行为适应维度青年新移民与原住民的交往频度和深度不高、社区参与度低;在文化接纳和身份认同维度青年新移民对"上海性"认可度较高,对"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在并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青年新移民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民迁建任务的完成,库区移民新城进入了后三峡时代。本文在认真剖析后三峡时代库区移民新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在培育多元动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引领、新城建设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开县实践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开县在移民迁建时期的经验教训、在后三峡时代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而提出下步移民新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开县的实践和探索,寻求符合库区后三峡时代的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固原市生态移民对回族地区的生产文化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帆 《现代妇女》2014,(5):273-273
在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恶劣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黄河灌区能够得到便利灌溉的地方,实现异地扶贫开发,寻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是生产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在促进移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移民群体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文化变迁的过程中,移民对此时此景文化的社会适应状况成为我们观察文化、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8.
明初的莱州府是一个移民活跃时期。本文从明初的战乱背景、社会情况、统治举措等方面浅析莱州府移民问题,莱州府之所以能成为外来移民接纳区,主要由于战争和天灾造成了这里荒无人烟的衰败景象,而明初统治者通过屯田政策和设置卫所又挽救了莱州府的经济,增加了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裔穆斯林早在中世纪就已在欧洲存在,而今穆斯林族群已成为欧洲社会第二大族群。“9·11”事件使欧洲传统多元文化体系受到冲击,世人将目光聚焦伊斯兰和穆斯林。“3·11”、“7·7”、法国“头巾法案”、丹麦“亵渎伊斯兰教先知漫画”等一系列事件又使阿拉伯裔穆斯林移民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是同化吸纳还是割裂分离是欧洲各国政府当前移民政策中的最大困惑,是封闭自我还是融入当地社会也成为阿裔欧洲穆斯林当前的艰难抉择。妥善处理阿拉伯移民和欧洲主流社会的关系,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穆斯林移民团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裔穆斯林早在中世纪就已在欧洲存在,而今穆斯林族群已成为欧洲社会第二大族群."9·11"事件使欧洲传统多元文化体系受到冲击,世人将目光聚焦伊斯兰和穆斯林."3·11"、"7·7"、法国"头巾法案"、丹麦"亵渎伊斯兰教先知漫画"等一系列事件又使阿拉伯裔穆斯林移民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是同化吸纳还是割裂分离是欧洲各国政府当前移民政策中的最大困惑,是封闭自我还是融入当地社会也成为阿裔欧洲穆斯林当前的艰难抉择.妥善处理阿拉伯移民和欧洲主流社会的关系,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穆斯林移民团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三峡移民后期安抚政策大力实行的背景下,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三峡移民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并将相对剥夺感操作化为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夺感,经济剥夺感下设置了四个指标分别为生活质量、固定资产、就业状况和教育机会,社会剥夺感下也设置了四个指标分别为文化程度、社会地位、政策法规和社会组织。最后得出结论相对剥夺感是存在于就地搬迁移民群体之中的,且经济剥夺感是强于社会剥夺感的,因为在生活质量和固定资产两个方面的剥夺感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2.
三峡移民安置到湖南,东安县奉命接受的是重庆市忠县两个乡镇的36户156人。在这批移民中,老年人有38人。依照常情,安土重迁,对于老年人尤为困难,要他们离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故土和热窝,那滋味真是咸酸苦辣一齐来。然而,他们深明大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离乡别迁,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觉悟。移民安置到新的居住地后,这些老年人老当益壮,积极带头,以自己的勤劳、坚韧和忠诚,扎根第二故乡,又谱写了新的生活篇章。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青年白领移民群体的数量和规模逐年递增,其对迁入地社会结构的变更和城市建设的推进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从当前青年白领移民的成长现状来看,表面光鲜的背后是白领们日益繁重的压力、焦虑与愤懑的社会事实,众多白领身不由己地从白领沦为“白奴”似乎已成常态,由此必会引发青年白领移民群体社会心态的浮动。对1046名白领的研究发现.年龄和收入显著正向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的变化.社会信心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与其拥有社会支持的程度紧密相关;生活压力方面:自购房、自身健康压力及社会信任度显著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社会参与、情感性支持和社交陪伴是显著影响青年白领移民社会信心的社会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的移民问题研究中,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越来越引起关注:越南人如何在德国扎根?大量的非洲移民如何融入欧洲社会?为什么那么多德国人信仰印度教?一个移民的欧洲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新移民时代     
2013年初,中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发布。报告显示,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关考虑。截至2012年,中国移民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的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与不断升温的移民热潮相呼应的,是各国层出不穷的移民新政,但是,其中的机遇与风险也亟须投资者谨慎。  相似文献   

16.
利比亚非法移民问题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因素的地区性和国际性问题。卡扎菲时期的利比亚和欧盟国家就非法移民问题开展合作,使得该问题处于可控状态。2011年"阿拉伯之春"发生后,随着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利比亚国内陷入权力真空状态,在政府管理缺失的情况下,非法移民问题日趋严重,与人口贩卖、恐怖主义、走私等问题相互交织并持续发酵,不仅加深了利比亚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矛盾,还对非洲及欧洲地区安全构成了一系列挑战。利比亚非法移民问题的治理,不仅需要非洲国家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建立合作机制,也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北非地区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李庆 《城市观察》2013,25(3):138-147,177
中国巨大的发展成就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这种趋势既是外籍人员趋利行为的结果,也是中国更多融入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外籍人口问题将逐渐从社会边缘性问题向社会重大问题转变,广州的非籍人口问题就是这种转变的初现端倪,中国崛起必将迎来外籍人口问题的挑战。从美国民族融合的历程看,老移民把自己看作正统美国人,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以偏见和歧视对待新移民,力图强迫新移民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美国化",这种做法使种族矛盾越演越烈,历经多年仍然余毒未消。预见到我国外籍人口问题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反思美国的移民社会融合教训,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外籍人口问题,把广州在推进外籍人口社会融合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试点的高度予以重视,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合、结构融合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入手,探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外籍人口社会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由多族裔移民组成的国家,在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方面,美国经历了"美国化""自由放任"和"选择性限制"三种政策范式的演变。"美国化"式的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政策促成了早期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归化,但它缺乏对其族群个性的尊重。"自由放任"式的社会融合政策赋予了青年移民及其子女个体、社区、民间组织等以自主地位,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性限制"式的融合政策避免以单一化原则来应对所有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社会融合问题,但它并未真正实现其"反恐"和确保国土安全的政策初衷。这些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对于当代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学毕业生、外籍青年移民等)的管理与服务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主要体现为对多元文化和青少年移民自主性的尊重、保障弱势青少年移民群体的合法权利、重视吸纳高层次的青年劳动力移民以及充分发挥社区和民间组织在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狄金华  周敏 《社会学研究》2016,(4):193-217,246
族裔聚居区是国际移民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它的发展与治理形态对于国际移民及其移居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族裔聚居区而展开的个体或群体行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族裔聚居区内在的结构来分析其对族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本文在细致梳理族裔聚居区研究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检视族裔聚居区经济理论"从社会看经济"研究路径的内在逻辑,并剖析其分析概念和架构的局限所在,进而提出"从经济看社会"路径在未来族裔聚居区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本文认为,"从经济看社会"有助于将族裔聚居区重新置于研究分析的中心位置,并跳出原有的"隔离—融入"(边缘—主流)的二元对立分析框架,在一个多元的视角中,以族裔聚居区为中心来审视作为不同族裔的国际移民群体之间、移民群体与本土其他族裔群体之间由于冲突、合作与博弈构成的社区结构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大批富豪和中产阶级纷纷以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身份移民国外,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移民热潮,有人预计“2010年中国申请美国投资移民的人数至少翻一倍”……富人们为何要选择移民?面对汹涌而来的移民潮,国家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