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西兰印象     
曲枫 《今日辽宁》2008,(5):61-63
在新西兰,当那种原始的野性的大自然气息迎面扑来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普通的一员,是一个和其他动物并无任何区分的动物。这是在新西兰旅行时我最强烈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今日辽宁》2013,(1):36-37
在海边筑一个浪漫之都那便是大连,在海上建一座奇迹园林,浪漫之滨踏浪而来便成了大连园。大连园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城市与海的关系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海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在城市诞生之初,海就已经孕育出了大自然的万千生命。经过大自然逐渐衍化产生了人类。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创造了城市,人开始运用智慧探索和改造大自然,并不断开始了解和关爱大自然。海对于大自然的哺育融入了人的智慧,以更高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段味     
正老师:"大家对某矿泉水的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有什么理解和看法?"小明:"意思就是如果水出问题不关我的事,是大自然的问题。"今天去吃火锅,看到火锅店的墙上写着"鸡是自己养的,菜是自己种的,油是自己榨的",提醒顾客放心食用。买单的时候,我悄悄地跟老板娘说:"老板,这钱是我自己画的……请  相似文献   

4.
本土文化与“文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明由于对土著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摧毁正引导世界走向终极毁灭,因此需要反思所谓"文明"及其价值。透过充满进化论色彩地认识背后所隐含的逻辑,这种"文明"的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和城市文明的历史,以对大自然的异化为前提,而真正的文明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并与之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零距离     
和大自然的接触,往往是交织相容的。日光下,微风中,海浪拍岸,绿树葱葱,一个适合度假休闲的时段,抛开尘世间的喧嚣争夺,以最舒展的姿态,以最欢愉的情绪拥抱大自然。向往一个童话般的房子,来收留彻底放松后的自己,那是一个纯粹的白色空间,白得恍如隔世,浪漫安然,沙发,窗棱,烛台……目光所及的一切,都是一番童话王国般的雪白、闪亮。白色世界,一如那颗理想中一尘不染的心灵,与自然零距离,与真我零距离。  相似文献   

6.
在《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危机来源于人类自身的自负和悲剧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爱、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才能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7.
桓仁之美     
, 《今日辽宁》2012,(6):6-7,2
"桓仁真美!"这是到过桓仁的人异口同声的赞誉。当然,这种赞誉绝不为过。中国之美,美在锦绣山河,更美在璀璨的文化。这是审美的标准,也是一种其识。游人对于桓仁的赞誉正是源于这种共识。大自然在赋予桓仁秀美河山的同时,也演绎了"燕东胜境"的浪漫与神奇。桓仁是多彩的,这里山不谓高,却兼具雄、险、奇、峻、幽之特点,每  相似文献   

8.
<正> 科学一般总是与公理、定义、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各种实验相关联,在人们的印象中,它难得与美产生什么关系.近年来却出现了"科学美"一词,这是不是某些人的杜撰或是美学"泛滥"的产物? 当然不是.实际上科学美学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一个时期内由于一些学者片面强调艺术美而曾被冷落,近年来随科学、美学的深入发展,它重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受到大自然、宇宙的美,相信宇宙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古代的希腊人、印度人、中国人都有一种从多样化中去追求统一的审美理想.古中国人曾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老子的对立统一观),但由于后来花了更多精力去研究人伦道德,忽视了对大自然所蕴含的和谐规律的深入探求,所以科学落后了.古希腊学者的心智为宇宙的奥秘、自然科学显示的美所吸引,他们执着地追求宇宙内在的秩序、规律.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数的关系是统摄一切的要素、美在于和谐与比例的观点,并从音乐、雕塑、建筑,乃至天体的运行规律等诸多方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赋予城镇化新的内涵。会议提出,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由此可见,城镇化不是土地、住房的城镇化,也不是  相似文献   

10.
于丽  阿占 《青岛画报》2006,(4):8-13
这是一座海滨城市,大自然的慷慨使她平添了山海一色的妩媚风景,历经百年洗练,如今她已经出落成一位风情万种的优雅淑女,时而娉婷端庄,时而摩登靓丽,演绎出一个现代都市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传统山水画中,有雄伟壮阔的山光水色,有草木华滋的崇山峻岭,更有浅山幽谷、小桥流水、平静疏淡、悠闲恬雅。古人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在大自然里得以修心养性。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生命不息,山水画扩大了题材范围,表现出新的审美情趣,创造出新的意境。在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进程中,孙延祥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12.
《孔学堂》2015,(4)
本文致力于重新探索宇宙论的发生、发展及其评价,特别关注宇宙论作为追踪大自然的变迁节律的一套学问,它所体现的"类归性"的认知方式,所开启的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政治哲学,及从"赞天地之化育"的大气象中得以证成的价值体系,其含蕴、其呈显的,至今仍然有极其值得品味、值得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识及思维的创造性,是人脑的特有功能。大自然的进化和质的突变,最大的成果就集中表现在人脑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大自然的反作用——认识及思维的创造性上。人脑也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中最为发达、最为复杂的物质形式。有理由可以说,人脑是宇宙间精华之精华。因而...  相似文献   

14.
占地面积:3227.5平方米设计理念:空灵之地是一片开满鲜花的湿地,同时也是一个欢乐的游戏场所。游客们可在其中撑杆越过沟渠,在沟渠边赏花戏水,享受大自然的欢乐。设计师寄语:能够组织并建设一个如此宏伟的世界典范景观建筑,是锦州市一项惊天辟地的成就。此次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将吸引并激励全世界的人们。  相似文献   

15.
昆虫记     
男孩子对自然界的小生灵感兴趣,这是天生的,基因里带的.夏末秋初,一堆男孩子围在几个罐罐前斗蛐蛐.蹲在草丛里捉蚂蚱、举着杆子粘知了……一直以为这才是男孩子应该有的童年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再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其中的乐趣,怎么办呢?干脆把"自然"搬到家里来吧.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展的目标或未来趋向是康德历史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康德看来,由于人自身所具有的特质,使得人类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出一个总体性的理性目标,但是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本身有自己的目的、计划,进而可以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发现某种自然的目标.以大自然的意图为前提,康德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总体的解释.不过,康德对历史的理解,毕竟借助于大自然的意图,因此这种历史观对人类发展的理解只能称之为一种类似神谕的预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人类发展的前提,超越和推进了康德历史哲学的革命性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生态研究发现,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对人的机体起作用,而且还影响人的精神和道德。这一生态与精神道德方面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苏联文艺界密切的关注。人与自然,成了苏联文艺界道德探索方面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苏联著名作家谢尔盖·扎雷金强调指出,目前文学面临着一个新的任务,如果说以往的文学始终在探求生活的意义,那么今天它就应该去“保护好生活本身,亦即大自然。为之不仅要确定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应该全力努力,以促使尽快地形成一种“能与毁坏大自然的势力相争相抗的”新的处世态度。大自然中的一切,包括人…  相似文献   

18.
偌大的养生谷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身体为温泉所包裹,大大的雨点打在头上又凉爽又提神。此时,高空是黑沉沉的天,远处是黑越越的山,耳边只有雨声、风声、松涛声稆远处的一二声犬吠,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人雨中泡泉,独揽山泉——大自然用最为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观景象,无论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一不让人惊叹向往。这些神奇的地方有的举世闻名,游客络绎不绝,有的却低调少有人知,甚至让人畏惧。印象中的青海,是一个圣神又梦幻的地方,这里有临近昆仑山脉的广阔草原,绿草如茵,牛羊成群,昆仑山脉消融的冰山泉水从这里流淌而过。这里有比海还大的湖泊——青海湖,湖水荡漾,碧色如天。但就在这样一片繁茂的草原中间,有片荒凉的戈壁滩,连生命力堪称"小强"的芨芨草也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20.
正人与动物,共享同一个地球。这些大自然物种的存在与相伴,使我们人类不孤单、不寂寞、不是独行侠。有动物的地方总会给我们带来几多欢乐和轻松。在过去的一年里,路透社的记者们拍下了许多动物的珍贵瞬间,来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