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作者发现的清代钦命勘分中俄科塔边界大臣于光绪九年(1883)七月初六日写给哈萨克部落头目的文书。对文书进行拉丁字母转写和汉文翻译,对文书中提到人名、中俄边界谈判地点和中俄分界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2.
旅顺博物馆藏LM20-1496-38-01号文书,经比对录文,可以认定为晋史写本。该文书存在1个确切的王号和3个疑似的人名。经查唐修《晋书》等史籍,可知该文书内容与西晋"八王之乱"期间司马颖、司马腾之间的斗争相关。敦煌、吐鲁番被怀疑为《晋阳秋》的写本,内容抄录"八王之乱"、两晋之际史事。节抄本的存在证明了抄写者对于晋史的主动吸收。经考察诸家旧晋史在中古时期流传情况,可以看出,LM20-1496-38-01号文书很可能属于《晋阳秋》一类的诸家旧晋史,但囿于证据的不足,目前应定名"唐写本晋史残片"为宜。  相似文献   

3.
包山简中有大批司法文书,是研究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可是由于简文用语特殊,案情记载简略,一些文书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考释包山简129-130中的"黄王之"、"赍"两处词语,"黄王之"是人名,"赍"通"资",从而可以释读包山简129-130记录的是一起不接受还款的案例。考释包山简156中的"浧"、""两处词语,"浧"通"盈"、""通"谷",从而可以释读简156记录的是一起私自逃脱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从敦煌文书所保存的人名中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人们在命名选字时对带有贬义色彩的动植物、指人名词、性质语词以及表示脏物的语词等并不避讳,而是任意取用。这种在命名选字时"不避俗,不避丑"的现象,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敦煌人在命名时具有强烈的粗野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黑水城出土的西夏乾二年的材料文书包括材植账、漫土账、胶泥土账以及材料发运处给“材植至处”的照会、有关机构给库司的呈领状等等,是研究西夏工程建设与材料储运的原始资料。文书所涉及的地名、人名也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吴简户籍文书的结尾简、合计简和文书正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吴简中的户籍文书分为乡、里两种编制方式.里编制的户籍文书结尾简以"右"开头,乡编制户籍文书的结尾简以"凡"开头,并在户籍正文中有征发徭役的内容,而里编制的户籍则否.以此为基础,对走马楼吴简中出现的户籍文书格式进行了复原.最后对与吴简户籍文书相关的基层户籍管理体制、奴婢问题、家庭规模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黑城历次发掘出土的文书和文物,并结合黑城地面现存伊斯兰建筑遗址,在人名考释的基础上,对元代亦集乃路穆斯林社会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丝绸之路与波斯伊斯兰文化对亦集乃路穆斯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展出了一批古代文书,其中有三件于阗语—汉语双语文书,严格意义上,是两件双语、一件有于阗语注音的汉文书。第一件《桑宜没欠款》,馆藏编号GXW0107,所涉及人名大多是于阗文书中常见,年代大抵形成于8世纪末的30年之间,所记事件发生在古代于阗著名的杰谢。第二件编号GXW0038者,曾定名为《汉语于阗语双语契约》,但从剩余于阗文字判断,更像是下级对上级的辩状公文。于阗语部分出现催促交纳thauna"布;絺紬"的语句,亦反映出8世纪末古代于阗社会对纺织品的强烈需求。第三件是《杰谢首领勿劳便緤布契》,馆藏编号GXW0163,此件看似双语文书,实际上是一件有于阗语注音的汉语文书,虽然残破,但具备提示作用。本文主旨,在于解析这三件文书所涵盖的语言、历史信息。基本结论:从文书所涉及的人物以及事宜而观,这三件文书应属于一个时代,甚至可能出自同一处遗址,反映了8世纪后30-20年杰谢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居民的构成,值得结合其他文献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法藏敦煌文书3702号文书残缺不全,加之书法较草,历来在文书的校读及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前人校录的基础上又重新对此文书校注之后,并从形式、内容等诸方面厘定该文书为"儿郎伟"驱傩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刊布新发现于洛浦县的两件古代文书残页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书纸张、用语和职官的考释,推断出古文书是公元705年至公元8世纪八九十年代唐朝的军事事务文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争雄西域期间的情况.文书中的"副守捉将军"一职弥补了两《唐书》对职官记载的缺漏.文书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对唐朝经营西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制作的裁判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真正实施法律的重要工具.近几年,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大量涉外案件的出现,对我国涉外裁判文书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国传统裁判文书写作中的缺憾,尤其是证据部分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一些"痼疾"就亟待纠正.本文试从WTO司法透明原则的要求出发,针对人民法院在制作涉外裁判文书中证据部分时如何提高公正性和透明度的问题,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丽彩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71-174
河北鸡泽话在称呼上存在着两个小称词缀,前缀"老"和后缀"的"。"老 人名"主要用于同辈人之间的互相称呼,以表达一种亲热的感情色彩;"人名 的"用于长辈称呼晚辈,表达一种亲昵、疼爱的感情。有时这两个词缀可以同时使用。其中,"老 人名"在鸡泽话中得以保存并发展源于一定的历史基础、社会交际需要和"称呼缺位"所带来的系统内部的调整;鸡泽话中的"的"源于普通话中的"子"。河北鸡泽话中的小称词缀,弥补了鸡泽话中的"称呼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负笈金陵 1980年我考上了南京大学宗教学的研究生.陈泽民先生用新式理念指导学术教育,突然大剂量英文材料,压力甚巨.我当时非常不适应,习惯于旧式字斟句酌翻阅字典理清文脉和语法结构,紧抠字眼,泛读变精读.全部英语材料,人名书名地名专业术语,目不暇接.陈泽民先生一言曰:"学术训练先从人名、书名、专业术语开始."可惜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4.
"城局"为吐鲁番文书中记载的一个官职,目前大多数学者都将其视为县以下职役或胥吏。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出土的《西州典马思忠牒》、《唐某人与十郎书牍》、《周氏一族纳税文书》及伯希和库车D.A90号汉文文书中"城局"的逐一辨析,认为"城局"并非县以下职役或胥吏,而是军队僚佐,属于军职人员。  相似文献   

15.
正本书为"新疆通史"研究从书之一种,2013年11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共三册,分为"文书篇"(上、下)和"研究篇"。《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文书篇)》由"前言""凡例""目录""图版""录文""总附录录文"组成。它吸收了中日学者对敦煌文献分领域或专题辑录的成功经验,从已经刊布的吐鲁番所出唐代文书中,选取了803件与军事相关的唐代文书(文献),按内容将收录的696件军事文书分成八大类——军府、军镇(节度使、军镇、城傍)、征行征镇、镇戍(镇戍、守捉、城)、烽铺、军马、军垦、涉军事文书,每类下依年代先后顺序编号、排列,八大类(一至六九六)之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唐宋文献与新近发现之吐鲁番文书,提出"录白"不仅仅是日令所有的概念,在唐宋时代也是广泛行用,其含义即是对正式文书的录副,而《天圣令》中所出现的"副白"与日令之"录白"义同。至于"案记"则是相关部门在文书行政过程中所作出的登记在案的记录,而新出吐鲁番文书中《唐天宝十载交河郡客使文卷》即可视为客馆"案记"之后所形成的文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6年由民间找宝者发现于策勒县达玛沟乡北沙漠废墟的四件汉文文书残页(其中一件背面有于阗文),论证了文书中的"蔺城镇"可能即《新唐书》中的"兰城镇",《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兰城镇"或"兰城守捉",应是"蔺城镇"或"蔺城守捉"之误。考释了《唐某年于阗供酒帐》,指出账页上的"硕"即容量单位"石"。C6号文书残页首次透露了中土诸子百家的经典曾通行于古于阗,但残存文字出自何书,或者系失传古籍佚文,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清世宗雍正的"雍"和南宋端宗赵昰的"昰"在今天语言生活中的错误书写、认读,分析了其出错的原因,并就古今人名用字的书写、释读、选择及其同异体字辞书编写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黑水城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录文进行了考补,指出文书中"银牌安排官"之"银牌"二字,当是西夏牌符制度中级别最高的一种,"银牌安排官"可能为中枢机构的派出官员或机构,认为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的书式等与其他榷场使文书不同,故不宜将所有南边榷场使文书的时代统一定性为"后大庆三年"。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中记载的"新法",似可称为《大庆新法》,而非《贞观玉镜统》。  相似文献   

20.
《包山楚简》中的几支楚公族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山楚简》记载了楚国人名930余(尚未包括少数未能断定为人名者),这在出土简牍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些人名不仅涵盖了楚怀王时期的绝大部分姓氏,而且有官位者居多,因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楚国公族姓氏的分布情况。以下谨择其要者简析之。 一、景氏 景氏一直被认为是战国中晚期楚国三大族姓(昭、屈、景)之一。《包山楚简》的内容大部分为楚怀王时的司法文书,奇怪的是未见景氏。倒是有以“竟”为氏者数人,且其中不乏居高官者,计有如下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