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佩 《中州学刊》2013,(1):117-121
要正确理解中、西古代逻辑(学)的同、异,必须首先弄清楚存在于人类逻辑思维中的逻辑和逻辑(学)的区别。中、西古代逻辑既有同一性,又有区别性。"孙文"中有关"悖"概念和反证法的论述是不当的,这些论述也不足以证明中、西古代逻辑之间只有共同性,没有区别性。中国走向现代化,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决不能以弘扬西方逻辑为主轴,以传承中国古代逻辑为辅助,而是要以弘扬中国古代文化为主轴,从而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张先震 《快乐青春》2010,(11):54-55
一个大大的草坪 草坪上有个小水塘 水塘里,住着一条小红鱼、两只青蛙和三只乌龟。  相似文献   

3.
朱其现 《学术论坛》2006,(12):148-152
华夏政治文明对古代广西的历史影响呈现自北向南、自东向西不断传播的显著特征,这种影响也直接体现在古代广西王朝建置之中。文章重点分析华夏政治文明与百越文明交往特征及在华夏文明影响下的古代广西王朝建置特征。  相似文献   

4.
湘江战役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包含着勇于突破、勇于胜利、勇于牺牲的丰富内涵。湘江战役精神蕴含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厚,既有传统文化的“根”,也有革命精神的“魂”。数字赋能湘江战役精神能够展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形象,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精神动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赓续传承红色文化,加强国民理想信念教育。现阶段湘江战役精神数字化传播仍存在传播主体的认知偏差、传播内容和载体有待完善、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创新数字化传播载体、加强传播人才的培育和建设,为湘江战役精神传播拓展新思路和新策略,助力湘江战役精神数字传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话是揭示和实现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通过中西、古今两个维度来实行这种对话,应该成为我们探究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的一个汇交点,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和价值或许在这种持续而深入的跨越文化时空的对话中不断地得到彰显和关注。在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中西、古今文化二元对立的认识与评价模式,尊重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空的文论话语系统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强调平等性、包容性,对于对话之有效性至关重要。理想之对话,应该是一个充满多种可能和多种张力的思想过程,而此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意义之生成,并且呈现为一个充分开放的系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今皆然。而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的我国古代社会中,水利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影响尤为重大。对我国古代的统治者来说,水利事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他们统治的稳定。所以,我国古代有作为的统治者,都重视水利建设,在我国水利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西汉武帝时的关中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梏子洲头。”“湘江北去。”许多注释者释为“湘江的水滚滚向北流去。”“滚滚”二字不准确。“滚滚”乃激浪奔流之状。“不尽长江滚滚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以说是类似的景象。夏季的湘江,也是翻波涌浪,滚滚北流。屈原《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而这首词所描绘的是寒秋的湘江,  相似文献   

8.
论湘江战役的历史启示潘健王焕福62年前,发生在广西境内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役。这次战役中,红军历经7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以损失数万人的惨重代价,强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将红军聚歼于湘...  相似文献   

9.
近代之前长沙、湘潭的商务差距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天府新论》1998,(4):28-32
湖南地处洞庭湖南,素有三湘四水之称。境内河流纵横,水网辐转,故此在近代交通发展起来之前,水运是该省的主要交通和商业运输手段。湘省四水之中,又以湘江的经济地位最为重要。湘江发源于广西灵川县南海阳山(阳朔山),自全州入湘境始称湘江,一路向北流去,途中先后吸纳了潇水、春陵水、蒸水、表水、深水、测水。渭水、涟水,经郴州、衡阳、湘潭、长沙,注入洞庭湖。湖水横贯湖南全境,成为湘省极为重要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不仅如此,湘江因北连洞庭,与长江相通,南经灵渠可入广西,与漓江水系相汇,经郴水可入广东,与珠江水系相接,…  相似文献   

10.
天山廊道是指以天山山脉为主体,东起星星峡西至克孜勒库姆沙漠的交通走廊,是唐朝经营西域的战略通道。唐朝对西域的治理主要沿天山廊道自东向西依次展开,首先在东天山的伊、西、庭三州构建后勤保障基地和人才储备中心,此后中天山的龟兹、焉耆成为唐朝经营西域的军政中枢和屯戍要地,位于西天山的碎叶作为唐朝伸入西突厥、吐火罗、昭武九姓、大食、吐蕃等多方势力的信息触角,是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和收集信息情报的前沿。唐朝充分发挥了天山廊道东、中、西三地各自的区位优势,开创了中国古代治理西域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11.
六朝与唐宋曾是古代江西两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而从江西地方史的整个发展趋势而论,六朝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作用。由于史料的零碎、缺乏,这段重要历史恰恰成为江西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通过爬梳剔抉,虽然搜集整理出较多的史料,但限于篇幅,仍只能对该段历史作一粗略的论述。 一  相似文献   

12.
新疆彩陶,是国内外文物考古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地处亚洲腹部的新疆,是古老的黄河流域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接触、交流的一个前哨地区;在欧亚旧大陆上,古代民族西往东来、迁徙不绝,新疆大地,也曾是一个很重要的中继站。从逻辑上看,这种古代民族的迁徒,古老文明的相互接触、交流,在保留至今的物质文化遗存上,会刻印下痕迹。古代先民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彩陶器,当然也会透露出这一方面的历史信息。于是,根据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会昌,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东连福建,南靠广东,素有“东南闽粤作咽喉”之称。湘江和绵江在这里汇合,形成滔滔的贡水,滚滚西去;武夷山西麓峰峦叠翠的群山,象大海的波涛,颠连直接东溟。这里曾是当年毛泽东同志赞美过的地方。 这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北宋太干兴国七年(982)析自于都,始分县治。南宋升为军,元升为州,明复为县至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与西方都建立过一系列二元或多元关系的文论话语范畴。中、西批评家与理论家不断言说与推演这些话语范畴,逐渐形成颇不相同的二元与多元话语的演进机制,即中国古代的二元互补与西方的二元对立,中国古代的多元分解与西方的多元共建。而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文论,则更多地亲近西方文论的演进机制,即以二元对立和多元共建的方式展开文论对话与理论建设,推衍着现代汉语文论话语。  相似文献   

15.
新《辞海》张衡条说:“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新《辞海》的两点疏漏:第一是张衡条的注文与西鄂条的注文互相矛盾;第二是把张衡的家乡(古代西鄂县)定为现在的河南  相似文献   

16.
僰说     
僰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关于僰人的族属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僰为濮说,僰为僚说、僰为羌说提出质疑,认为僰人最早是属于氐人中南迁的一支,是以氐人为主的氐、汉融合体,亦即汉、晋以来分布在曲靖至滇池区域的“西爨白蛮”。作者还进一步论证了“西爨白蛮”就是云南白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当代文论话语重建而言,古代文论是重要而丰富的本土资源.古代文论参与当代文论话语重建的基本途径有三个:一是古代文论范畴的现代阐释;二是古代文论精神的现代传承;三是中西文论话语的融合.在对古代文论范畴进行现代阐释时,既要坚守其"历史的真实性",探求"本义";又要结合当代语境和当代文论建设的实际,注入新义,体现出阐释主体的学术立场;要细读文本,重新开发古代文论的精神价值,揭示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和生成演变轨迹,并在学理层面上予以传承,使其能够与当代文论相会通;在中西比较视野中,对古代文论进行现照与整合,既以中译西,又以西释中,在中西文论的互照、互译和互释中实现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全州地处广西北大门,夹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拥湘江和湘桂铁路。全州的东边和北边,分别与湖南省的道县、零陵、东安、新宁接壤。这种省际接壤地带的“边际”效用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作为省级接壤区,全州有公路、铁路(湘桂线)南北贯通,有水路(主要是湘江)下与  相似文献   

19.
“齐民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著作的,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农学专书。原书十卷,分别记载了我国第六世纪和第六世纪以前的关于谷物、菜蔬、果树、林木、特种作物的栽培方法,从浸种、育种、施肥、轮栽到病害虫的防治方法,从畜牧到酿造、烹调等农产品工艺的技术、经验,无不俱备。它概括地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科学的光辉成就。“齐民要术今释”是南京农学院万国鼎教授和西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岳州、长沙相继自主开埠.岳、长的开埠,对湘江流域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又设置了种种外在障碍.总体而言,开埠通商使湘江流域城市发生了质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其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