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有其一定特点,东巴古籍为我们研究纳西族先民的思维特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把握纳西族先民思维方式的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纳西族的思维习惯、理解和继承其文化传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从汉字尚形表意的特点出发,通过“旗、族”等字的形义分析及其同源词的系联,可以疏理出“族”字本义的由来及意义流变;通过对远古时代礼俗特点的考察,运用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指出“族”字意义的产生与先民的箭矢崇拜有关;进行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礼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可以使汉字研究呈现一种新的局面,并促进汉文化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归纳总结学术界探讨纳西族族源和形成的众多观点的基础上,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献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纳西族是与南下的古羌人联系密切的夷人族系——旄牛夷、白狼夷的主要成员,其先民是莋都夷,可能还吸收了以丽江人为代表的土著成员。纳西族大约形成于汉晋至唐朝阶段,活动范围在今川西至木里一带。  相似文献   

4.
见于记载的纳西族作家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明帝时(公元七四年)的《白兰歌》三章。这是纳西族先民白兰王盘木唐取用纳西古语写以奉献汉皇朝的四言颂诗,共四十四句,一百七十六字。(见《华阳国志》)其中九十余字与近代纳西语相同或相近。但是,其后在晋隋唐宋元诸朝,却旷代无人,直至明代才首次出现了用汉文创作的木氏作家。就从那时开始,纳西族作家文学带着它自己的乡土特色而崛起,纳西族作家诗人迭出,继代不衰。  相似文献   

5.
东巴神话是纳西族的书面神话。它用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记载于纳西族东巴教经典之中。其内容宏富、神灵体系严整,堪称中华神话宝库的瑰宝。无疑,东巴神话产生于纳西族古代的社会生活,以及纳西族先民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它所反映的是纳西族先民的生活趣味、生产活动,以及自然观、社会观、审美观。但是,东巴神话在其成长、发展时期也先后饱受过印度文化、藏族文化、中原文化的浸润。所以,东巴神话并非单质的、与其他民族绝缘的文化现象,纳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开放性在其中得到显著的表现。在众多的外…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地区,人口约28万。纳西族有自己的独立语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古老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宗教巫师——东巴们用来书写他们的经典和记述神活、故事等,所以被称为“东巴经”。《东巴经》是古代纳西族先民用象形文字记载的有关历史、宗教、天文、医学、  相似文献   

7.
“三朵节”出自一个古老的传说。“三朵”即“三朵”神,是传说中的纳西族人民至高的保护天神,是玉龙雪山的神灵——神化了的大自然的象征,世世代代代表着纳西族人民的崇拜与信仰。玉龙雪山是北温带最南沿的一座冰川,象高大  相似文献   

8.
论纳西族生殖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将纳西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时期有关生殖崇拜的宗教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揭示出纳西族生殖崇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档案学理论探析了东巴经和东巴文献。作者认为:①东巴经和文献是纳西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民族古文字档案,可称为“东巴文档案”,它以兼原始性和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它经书和古籍;②本民族宗教和文字的形成、社会的需要是东巴文档案产生的必要条件;③东巴文档案产生后,就一直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并长期为东巴所掌握,东巴既是纳西族文化的记录员和传承者,又是东巴文档案的形成者和管理员;④东巴文档案总体上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反映,但就其反映纳西族先民的认识水平或思维发展情况而言,仍不失为其形成者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对它的利用,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研究;⑤东巴文档案作为一种珍贵的民族档案信息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应对东巴经和文献承载的信息进行译注、编目、编研和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丧葬仪式是死者与生者之间的终极交流与灵魂对话,也是幻想冥界与人间二元世界中情感的阴阳交流。文章以人类学的“深描”和影视人类学的视角记录这样一个纳西族传统的火葬过程,论述了丧葬仪式象征中的认知与存在所蕴含的社会风俗、习惯特点,认为对死者的处理仪式具有表现信仰和慰藉生者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纳西族特色和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在远古时期,藏族先民也同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样,对于与其本身生活、生产劳动等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物,都认为它们有生命,意志和灵性,认为它们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色彩文化制约机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纳西族的色彩观念、色彩崇拜、色彩认知、色彩分类、色彩审美等受信仰、哲学观念、地理条件、宗教、生产发展水平、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纳西族固有的色彩信仰,也决定了对外来色彩的取舍.  相似文献   

13.
吉凯 《理论界》2012,(2):139-142
生态道德是纳西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吸取过度开采自然资源遭致自然报复的教训后,纳西族先民形成了"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兄弟"的亲情伦理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兄弟关系。因此,人向自然获取资料时就会"欠债",要对自然的赐予怀有感恩的心,并向自然"署"还债。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纳西族形成了敬畏、尊重生命、节约等生态伦理原则,并形成了以习俗、禁忌、乡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生态道德规范。长期以来,在上述观念引导下,纳西族人民形成了人与自然和睦友好的关系,有效地保护着丽江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纳西族生态道德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文化史起源于神话,而认识史则源于原始信仰,当然这些神话与信仰有时交织在一起。自然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就是人类最初思维与认识的体现。“自然力被人格化了,最初的神便产生了”~①,太阳神便是原始宗教与神话中一位显赫的神祗。太阳崇拜及神话风行于古代世界大多数民族中,即便在今天仍可从许多民族中寻找到它的影子。宗教学巨擘麦克斯·缪勒把太阳神话视为一切神话之源,而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则认为它遍存于各民族和地区之中。迄今为止还不曾见对该神话信仰作过世界范围内的探源性系统文论,为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6,(1):144-149
河图洛书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文化观念中的物象崇拜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其一是河图洛书的来源,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从黄河、洛河的河水中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河流崇拜意识;其二是河图洛书的传送媒介,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由龙、马、龟衔来或驮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灵异动物崇拜意识;其三是河图洛书的主要表现形式,传说认为河图洛书的基本符码是数的概念,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数字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关于解放初期仍保留在云南宁蒗县永宁、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纳西族地区的初期对偶婚阶段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情况,国内不少学者在反复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著作和文章。但是,除了初期对偶婚阶段的“阿注”婚姻以外,纳西族的古代先民还经历过哪些早期婚姻发展阶段?除上述永宁等地区以外,其  相似文献   

17.
人类最初究竟怎样认识自身的起源?众所周知,世界上差不多每个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原始传说。可以说,人类最初对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观念,就孕育在这些原始传说之中。同世界上各古老民族一样,居住在我国西南金沙江上游两岸广大地区的纳西族人民,也有着世代相传下来的很多神话传说,并且保存下来自己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书。在这些象形文字和东巴经文献中,保留着古代纳西族对于人类起源的朴素认识观念。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家人、教师、同伴、媒体和游客这五个方面考察了云南纳西族201名儿童对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些民族文化的认知途径。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人、教师和媒体是云南纳西族儿童的主要认知途径,而同伴、游客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云南纳西族儿童在认知途径上有所偏重,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云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是我国史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现就国内关于当代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和婚姻家庭研究情况综述于后,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继续探索与研究。 一、永宁纳西族母系制和婚姻家庭之争的源起 1962年宋恩常先生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表了《纳西族母系家庭》(《民族团结》1962年8月号)一文。提出到民主改革前,在云南永宁纳西族的社会里还存在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许多特征。他们的家庭在很多方面仍然保存着母系家庭的特征和原始共产制的原则,其婚姻形态是通过望门居的“阿注”关系表现出来的,表明他们还处在对偶婚的早期阶段,并保留了极其明显的群婚特点。其后,詹承绪在《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史学月刊》1965年第7期)一文中,对其特征列为三点:第一,以“阿注”异居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藏族同源异流关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民族志资料,通过考证古羌人首领无弋爰剑、牦牛羌、“白狼国”与纳西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认为纳西族和藏族之间存在着同源异流的历史渊源。此外,还对民族史重要文献——东汉时的《白狼歌》和纳西、藏、普米等族语言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