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润安 《云梦学刊》2008,29(3):5-12
通过对四届教育部组织评选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关数据的统计.对获奖成果的学科分布状况进行总结,对主要获奖高校进行排名和研究实力的层级划分,对主要获奖高校的学科优势特点进行分类,并由此提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的几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渠道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广义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尚存在单向性、计划性和相对单一性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基于"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的相关结果,提出了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渠道建设的双向互动、多主体参与和交叉合作的原则,并构建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团体和大众传媒共同参与、注重互动的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多渠道交叉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意义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社会科学的三大功能,即认知功能、实践功能、价值功能入手,分析了作为社会群体的"公众"和作为社会个体的"公众",其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所分别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从工具性意义和目的性意义有机统一的角度,阐论了现代社会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科学."人"的概念规定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建构的基础,其合理性问题尚有待进一步反思和审察.基于宗教神学立场的上帝创造之"人",近代以来已逐渐退出科学思考的领域,基于自然科学立场的自然生命之"人",总体上看对人文社会科学影响不是太大,而基于哲学理性神话的抽象概念之"人",迄今仍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依凭的重要基石.必须走出关于人的自然本性或先验本质的理性神话,重视人的非终极性问题及其意蕴.人不是已经完成或给定的"常量",而是处在生成或形成过程中的"变量".人类生活世界的二重化根源于人本身的二重化,即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的双重规定及其动态关联.把动态内涵纳入"人"的概念规定,克服"人"的静态概念的缺陷,真正体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快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贯彻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3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中国期刊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中宣部出版局出版处、教育部社科司出版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基本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测定的"KAP"指标,从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基本术语的了解、对基本观点的掌握、对科学常识的理解、对特定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对假定事件的处理五个方面,对我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规范以一种普遍性原则将学术研究定位于外在形式之上,它所抱持的科学实证精神并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定性.技术规范鼓励模式化抑制个性化,只能培养匠人扼杀学者,导致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缺乏理性思辨和人文精神,并最终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社会职责与学术使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12,(11):2-3
10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论坛暨"复印报刊资料"品牌创建50周年庆典,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陈雨露校长会见与会嘉宾和专家。学校及相关部门、院系领导,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高校的科研部(处)、图书馆负责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专家,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负责人等各界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论坛主题"以创新为导向的学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有关复杂性的研究,主要涉及"复杂性"与后现代;"复杂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复杂性"与社会学;"复杂性"与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复杂性研究中,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在价值观的导向和方法论上的引用与借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