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丁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124-126
楚汉末年垓下大战的"垓下",是地区名,在今安徽省灵壁、泗县、固镇等县地区;"垓下聚"在今灵壁县东南、沱河以北。历来的史籍地志记载是较为清楚的。  相似文献   

2.
宋代“多变怪谶应之谈”(鲁迅先生语)。堪称宋代笔记“巨擘”的周密笔记中有一部分记写鬼神怪异、巫卜谶应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这两部笔记著作中,大约有七八十条。《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是以记南宋史实和人物轶事、琐闻等为主的史料笔记,其中出现如此数量的鬼怪谶应之作,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周密所处时代(即南宋后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从这些奇谲诡怪、荒诞不经的篇目中亦能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心理趋向及其文化心态,即对仕途的汲汲追求以及在社会的巨变下惶惑不安而无所适从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武王伐纣中的前歌后舞,实际上是巴人的巫舞,是戴虎面具的图腾舞。巴人图腾舞在牧野之战中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各级红十字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把握“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断激发干部群众爱心奉献的热忱,坚持把红十字会的理念、宗旨和精神融入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之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围绕徐州市“两个率先”的大局。坚持依法建会,依法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褥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南昌起义汤坑之战失利原因,目前有说法是因为"欧震阵前倒戈"。笔者立足于文献史料,对此作了详细考辨。从考证来看,无论是从职务上,还是南昌起义亲历者的回忆来看,欧震带兵临战倒戈的可能性比较小。汤坑之战失利的直接原因是兵力悬殊,主要原因是战略战术方面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尚书·武成》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由于此条记载的残酷性、反常识性,同时也与儒者对周制的推崇格格不入,所以历代学者多以考证的方法试图弥合。学者将精力更多集中在对杵的考证上,也有从漂字入手者,皆在试图找寻这一场景的合理性以及与周制的融洽性,但始终未能解决。事实上,牧野之战与商周时期的特定气候相关,与一场持续性的暴雨相关,也与周人临河布阵相关,最终才出现血流漂杵的特殊场景。廓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真实与思想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文佛典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经异译材料,这些同经异译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目前收录于《大正藏》的“小品般若”的异译经共有六部,通过对这六部异译经中表“回答”义的动词“答”与“对”穷尽性的调查。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全面地展现出这六部异译译经中“答”与“对”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5日下午3时,“汉风墨韵——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隆薅开幕。展览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术宫、北京彭城两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中其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文广新局、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徐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徐州彭城画派研究会、徐州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承办。  相似文献   

9.
明隆庆后期发生的“俺答封贡”,是中国古代边疆史和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解决该事件的主持者和决策人问题上,许多学者均认定是张居正,然而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从解决该事件的决策者所处的政治地位、在封贡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明清历史文献的记载等方面来考察,其主持者和决策人是高拱,而不是张居正。高拱主导了“俺答封贡”事件的全过程,他是解决该事件的真正决策者。  相似文献   

10.
彭城,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徽记;它既是徐州人的栖息地,更是徐州人的精神家园。正如历史上徐州的版图不断变动着,徐州地域文化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边界,它更像一个宽泛的文化场,塑造着徐州美术家的个性,影响着徐州美术的面貌。从古至今,徐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美术家。在现当代时期,徐州地区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美术家,其创作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已得到举世公认。然而,学界迄今对徐州的美术现象,对徐州美术家群体,都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笔者用彭城画坛这个概念来称呼徐州美术界。在本文,它  相似文献   

11.
18 40年 7月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首战舟山。定海总兵张朝发殉国 ,舟山被占 ,次年 2月收复。 1841年 9月 2 6日起 ,英军再攻舟山 ,相持六昼夜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率部奋战 ,同日壮烈牺牲。这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抵抗英军最激烈的战役之一。舟山两次沦陷 ,时达五年多 ,当地军民的反英斗争 ,在鸦片战争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但在地方史的研究与宣传教育工作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如双方兵力与伤亡情况 ,及其在同整个战争诸役相比较中所居的地位等问题 ,本文根据可靠史料与数据 ,提供商讨  相似文献   

12.
鸡父之战是春秋末期吴楚争霸的关键战役,吴国以少胜多,取得了鸡父之战的胜利。现有研究对这个问题虽偶有涉及,然其背景、经过仍或明或暗,不能详悉。经过对各个文献的分析,可以知道:鸡父之战的发生地点不应如旧说在河南省固始县,而当在今安徽凤台西北,即古书所谓的鸡陂之地。  相似文献   

13.
【古诗今译】我怀疑春风吹不到天涯荒远之地,不然,已是二月,这遥远山城却仍不见春花开放。残余积雪压在枝头,犹有碧桔在枝上摇荡,春雷震破冰冻,竹笋也从梦中惊醒长出了嫩芽。夜晚听到归雁的啼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疾病进入新的一年,即使面对这盎然春景,也难免感慨万千。曾在洛阳城中欣赏奇葩,山城野花开放虽迟,却也不必为此嗟叹哀伤。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雨果夫人在《回忆录》中留下的珍贵史料为依据,考证了“欧那尼之战”的前前后后,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这场大论战在美学上的原因。同时,把这一文学现象当作一个典型案例,进而考察艺术接受中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5.
蒋文燕 《南都学坛》2007,27(6):63-66
由东方朔《答客难》开创的汉代答难体赋,历经扬雄《解嘲》和《解难》、班固《答宾戏》、崔《达旨》、张衡《应间》、崔《答讥》、蔡邕《释诲》等人的创作,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自成一体,而"战国情结"则是其中贯穿始终的结构和内容主线。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嬗变和赋家个人际遇的沉浮,赋作中对战国时代的观照方式与价值评价也渐趋不同,这正反映出有汉400年间士人体认现实之方式、个人理想之追求等多方面的变化轨迹。因此,答难体赋也以其独特的风貌成为抒写"士不遇"主题之汉代抒情言志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在历代专以广西为对象的地方文献性著作中,《岭外代答》是内容最丰富、史料价值最高的一种.然而此书历来不受重视,甚至被人认为是抄袭拼凑而成的东西。本文从不同角度作多方比较论证,批驳了否定《岭外代答》的论调和做法,重新认定了此书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主张被害人自我答责是一种"完全否定或者完全肯定"的判断,判定责任时只能将责任归属于行为人或者被害人一方,不存在同时归属责任的情况。在被害人心智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参与者对其意思形成的妨碍,从社会通念看来并不足以影响其自己我决定的,即使被害人遭受损害也不得归咎于参与者。保证义务原则上排除被害人自我答责的适用,但在特殊情况下,特定义务人如果出于促进被害人福祉的目的参与了被害人的自我危殆行为,从法益衡量、动机评判和参与形态上综合考虑,依然有适用被害人自我答责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火攻猇亭是吴蜀夷陵之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刘备主力一直在江南夷道连营,故此"猇亭"不可能在长江之北,应在长江之南的清江流域,大体位于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磨市镇下溪口村至宜都市石门村一带。夷陵之战前并不见"猇亭"之称,它可能是刘备对于一处邮亭的临时更名。今之"江北猇亭"是小说《三国演义》流行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20.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率军围攻樊城、襄阳,是为樊城之战.曹操、孙权暗中联合,徐晃正面紧逼,吕蒙背后偷袭,两面夹击之下,关羽兵败身死,痛失荆州.此战疑点颇多,近来讨论热烈,研究逐渐深入,但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文章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史料,从战前形势、战役进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尝试对有关疑问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