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重塑了出版生态,使出版业逐渐走向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的道路。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出版融合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版融合规模持续扩大。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记录、评价、交流和传播的学术媒介,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在推进融合发展实践中,面临着运营模式陈旧、技术应用不足、人才缺乏等挑战。为使学术期刊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质量、系统化、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应创新出版理念、坚持“内容为王”、强化技术赋能,不断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2.
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技术变革与时代变革的应然要求。学术期刊作为国家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平台,不仅兼具学术引领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也是支撑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受历史因素、路径依赖、利益博弈、技术障碍等多重因素的掣肘,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产业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仍然处于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借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学术期刊数字产业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困境并从“聚焦一个中心”“激活多元主体”“突破传统桎梏”“赋能数据要素”四个方面提出学术期刊数字产业发展网络优化路径,整合多元行动者的优势,推动学术期刊数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AI技术的日趋成熟为法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AI与法学教育耦合赋能模式的发展动因主要源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法学人才培养的内在推动、法学教育与时俱进的现实需求。然而,这一转型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AI与法学教育耦合赋能的理念落后、模式封闭、方法单一、内容固化等。为了摆脱此困境,需要以新文科为驱动力,树立面对数字法治的法学教育理念、构建深度互联互通的教育模式、完善多元协同的教学方法、丰富开放兼容的教学内容,整体上推动AI与法学教育耦合赋能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版业亟需在国家战略指导下解决现阶段出版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待优化、高质量数字出版产品生产力不足、营销传播渠道存在路径依赖、部分数字出版产品消费体验不佳等发展问题。立足国家文化数字化的原则与任务,出版业应通过积极推动资源数据化全面接入国家文化专网、以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助力深度融合、平台化重塑突破路径依赖、线上线下联动创新消费体验等路径,促进资源-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数字化,实现更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数商兴农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方向,强调利用数字技术将商业与乡村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但是,当前学界对数智赋能乡村产业的逻辑与路径的认识尚不清晰。在构建数商兴农新业态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数据、技术、智力三大赋能要素,通过数智赋能的连接、互动和聚变三大赋能作用,推进农商文旅融合的数据共享、数实融合及数字生态的建设,从而助力乡村数商兴农的突破,推动乡村三产融合的落地。  相似文献   

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驱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数字化驱动下的流通业商业逻辑重构,主要表现在流通模式、流通主体、流体组织和流通渠道的重构,主导供应链逆向整合、关注力与需求聚合、从破界到跨界再到无边界发展以及全纳产业链聚合,成为流通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价值与实现路径。高度互联经济中流通业的融合创新,主要表现为业态一体化、链条一体化的产业融合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跨界融合。随着数字化赋能的逐步深化,跨界融合、冗余消除、效率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所带来的流通业组织变革与商业模式重构,将会助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促成流通业引导力和渗透力的构建,成为双循环格局下引导内循环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发展视域性命题,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超越微观服务质量管理逻辑。数字技术突破时空、资源限制,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让农业农村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享有数字红利与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微观农民个体的全面发展、中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宏观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的重要机制,然而现实中存在数字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配置等三大限度。超越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现实限度,要从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城乡数字公共资源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以更好发挥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学术期刊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展示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以辽宁省104家高等院校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重点调研高等院校学术期刊运营的基本情况;从中选取27种具备融合发展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术期刊,调研其数字化运营和融合出版调查分析发现,辽宁省高等院校学术期刊在专业化人才和运营资金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在网站建设技术等融合出版技术方面亟须完善,在知识服务理念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等院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高等院校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应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技术型人才以及营销型人才的培养;丰富融合出版模式,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建立高等院校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平台,注重意识形态把控工作,强化舆论引导,展现数字平台的支撑和协同作用,为学术出版规范与学术出版质量提供保障,以推动高等院校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化技术支撑,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治理工具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引擎和持续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构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为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等应用场景赋能,从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当前,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主要面临着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滞后,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尚未实现,乡村数字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乡村信息化人才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今后需要通过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提高乡村数字治理水平,加强乡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原始数据经过采集、挖掘、流转、应用等步骤赋能社会生产,实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成熟的技术是前置条件,明确的标准是先导条件,完善的市场是保障条件,深度的融合是应用条件。数据要素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各环节的应用,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催生了新的消费模式,提高了交换流通效率,并且更加兼顾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再生产。数据要素兼具经济性和技术性特征,保障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数字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数字新基建建设力度,加速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以及加强数据风险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调科教赋能、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文科建设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给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政策方向。数智时代的变革使教育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应用数智技术赋能新文科人才培养,是协同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与数智趋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通过明晰数智化时代对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厘清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定位,梳理其人才的培养现状,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优化途径,从重构数智时代的培养目标、搭建理实融合的育人机制、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双线并行的教学方法、强化数字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学本科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背景、思路、专业建设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思路并给出了相应案例.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前沿领域,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塑造了新的发展动能。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上,潘云鹤院士聚焦人类进化方式以及人工物的进化历程,论述了人类与人工器物和知识共同进化的过程,探讨了人工智能(AI)、大数据在人工器物创造中的作用。赵沁平院士通过梳理教育数字化的技术、思维和方法要素,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提出虚拟现实(VR)+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高文院士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人才的需求,介绍了鹏城实验室开源智能平台的“云脑”生态及大模型计划。龙腾院士通过分析数字时代智慧教育的新机遇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提出通过科技伦理、智能算法、教育隐私保护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智用、致用、治用和制用。倪明选院士分析了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育生态系统,基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改革实践,提出以科技赋能高等教育,以人工智能重构学生素养塑造模式。单忠德院士以数字化转型驱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为基础,提出把握数字技术赋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时代坐标、构建数字技术赋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优化数字技术赋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一流生态。郑庆华校长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已然成为新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结合数字治理理论和赋能理论,通过对福州市鼓楼区“一线处置”社会治理改革的实践考察,描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数字技术赋能的一些实际情境、动态过程和多元网络,尝试搭建数字技术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之间“赋能关系”的分析框架,挖掘其生成逻辑与运作理路。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包括技术赋能、结构赋能、情感赋能三个维度,围绕资源整合、治理闭环、规则约束、权能平衡、协同共生、动力激活、情感扩散等内容,为打造高质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立足于机械工程专业教师职业发展,针对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聚焦基层支部党建、立德树人使命和教师职业发展融合互促,深入研究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赋能助力高校机械专业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聚焦推进“三大建设”构建党建赋能教师发展多点协同模式,提出党建赋能教师发展“三个关键”突破途径及内涵成效,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有力促进新时代高校教师高质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持续以发展高新科学技术、培育新质劳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赋予乡村全面振兴高创新性、高素质性、高质量性和可持续性等内涵特征。同时,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在历史层面上遵循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生产力的探索、在理论层面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思想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在实践层面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乡村形成财富创造和财富分配新机遇的现实需要。然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发展技术力量薄弱、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和乡村新型人才缺口较大等现实挑战。基于此,需着力在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复合型新人才培养中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出版业正经历着从内容结构、传播介质到技术手段、经营模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出版业与其他行业不断融合,出版业的工作方式、盈利模式等都会发生变化,人才需求更加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在分析出版企业员工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对流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出版企业员工进行深度访谈,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识别影响出版企业员工流动的关键因素,以期对健全服务管理机制、优化出版企业员工成长环境、提升组织对核心人才的凝聚力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及政府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政策助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已势在必行。从数据库合作、网站建设、数字对象标识(DOI)、优先出版、开放存取、二维码、移动终端七个方面分析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独特表征,系统总结学术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深度融合,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建设高素质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队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与基层联系最为紧密的主流媒体,是我国媒体融合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潼南融媒体中心是重庆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典型代表,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企业经营制度、人员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实施了有较强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使融媒体中心内部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潼南融媒体中心积极优化多元媒体矩阵,赋能新业态,更好地链接群众、服务群众。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和我国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潼南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创新、融合发展,在机构、内容、渠道、管理、平台等多个方面积累了诸多可贵的"潼南经验",对我国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工智能正引发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新变革,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赋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高度重视,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需注意智能应用欠缺、技术至上倾向以及智能技术滥用等问题,防止出现教学实效降低、德育效果弱化、伦理风险产生等偏离与异化现象。为此,积极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坚持以需求牵引、全面赋能、安全稳妥原则为根本,通过健全智能教学保障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供给、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模式等路径,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