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1世纪初经济萧条时期美国公立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用定性定量混合型研究方法,采用Job In General(JIG)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开放型问题,调查了美国的一所研究型公立大学的218名教师,分析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水平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在这一时期普遍不高;尽管影响不同职称类型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所不同,但低工资、高压力和低支持度是共同因素。此外,学校管理目标不清、管理不善、对教师要求的无偿服务多、过度看重科研基金、录取学生质量不高等也是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提高工资是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经济因素,但很多非经济因素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满意度,包括降低压力、提供更好的支持、给予应有的尊重、听取心声等。  相似文献   

2.
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三者共同构成教育史.从教育思想、制度与教育活动层面,尽最大可能还原并分析民国初期的大学内部治理状况,重点考察了民国初期的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山西大学、南洋公学等公立大学与复旦大学、北京朝阳大学等私立大学,这些大学在民国初期的高等教育系统代表了南方与北方、公立与私立大学的不同办学特色.通过对其内部治理思想、制度和实践的梳理,以期完善当前中国大学的内部治理,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5):101-103
奥巴马政府教师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聘用标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实施教师留任政策。奥巴马政府教师政策对我国的教育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包括提高教师聘任考核标准、建立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教师留任制度、改革师范生资助方式等。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借鉴其成功之处,并联系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教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百年中国文化史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00—1949年;1949—1999年。从时序上看,五代学人,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一个有着五千年久远传统的古国,只要用思想的闪电照亮这片大地,亚细亚将会有灿烂的日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农地政策的历史嬗变及逻辑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政策是农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农地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及其绩效。在系统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政策演变历史的基础上 ,科学归纳与概括其中蕴含的理论启示 ,从而为农地政策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天雪教授的《教师流动:基于实证的政策分析》一书于2010年5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的结题成果。  相似文献   

7.
教师形象反映了特定时期我国教师政策对教师的要求,关于教师形象问题已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已有文献多从思辨或实证研究探讨教师形象,对政策中期望的教师形象研究稍显不足。本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策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形象的描绘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其变迁历程分为又红又专的革命志士、知识化身的教学匠人、多元发展的专业人员和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人才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其演变逻辑进行概括总结,在变与不变的逻辑演进中,我国教师形象发展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从内容单一模糊走向多元精准,从工具本位的价值取向走向人文本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教师流动现象日益突出,并且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社会流动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有密切关系,帮助教师找回幸福感,实现教师职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应是解决教师流动问题的重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教师对刚性流动的价值认可度高,但更倾向于参加柔性流动;教师的性别、 婚姻、学校所在地区、学校类型、教龄、职称等因素与教师流动意向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而学历则与教师流动 意向无显著相关。由此提出具体对策:柔性推动教师均衡流动,完善教师流动制度;提高政策执行者素养,保 证政策有效执行;建立信息网络系统,提供长期交流学习平台;走农村教育自救路线,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 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洋政府时期,全国性的农业行政管理工作先后隶属于农林部、农商部等中央农政机构,省、县也设有实业厅、农业科等相应机构.在农业近代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上述机构制订、实施了种种促进农业改良、发展对外贸易的农业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美国师范教育试图通过走科学化道路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但遭到了包括要素主 义等传统力量的阻抗;二战后的三十年里,结构主义、新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都在教师教育中产生过巨大影 响;直到80年代后期,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导的培养模式才貌似给美国教师教育找到一个较为乐观的进 路。尽管诸多模式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教师“被定义”的境况,也没有很好地满足美国社会的要求,并使得很多 批评者忧心忡忡。但是,科学化的培养、规范化的运作、系统化的规划依旧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所在。提高 教师教育层次,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强化教师与中小学的联系,走系统性与开放性并存的道路,则是教 师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中小学教师的流动,学校管理者存在一些误区,如采取“卡”、“堵”或“待遇留人”等办法,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流动观,树立科学、民主的教师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形成学校核心的竞争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能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危机不但要靠先进技术和健全制度,更要依靠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而能源教育事业的推进与实施有赖于教师。从政府机构、民间非盈利组织和能源相关企业三方面透视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后发现,这三类机构借助为举办培训班、提供资金及先进资讯、开发课程、为优秀者提供奖励等措施推进教师能源教育。这些先进经验为我国教师能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上海、广州无论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城市人口背景、流动儿童数量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在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方面,相似的城市背景和相似的人口规模背景不仅没有促成相似的政策结果,反而出现了北京、上海、广州之间不同的教育模式.为什么同样的中央政策在具有相似背景的城市中产生出了不同的政策效果呢?这个问题需要首先考察过去10多年中,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与执行.文章从两为主作为解决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框架出发,将从各地履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流入地责任的主要体现(包括政府责任及经费投入)与各地入学模式(包括公立学校的可及性及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等4个方面对3个城市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显示了3个城市在落实中央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上的异同,以及各自在解决流动儿童教育上的作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大多是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这种制度设计的基点是"管理"而不是"成长",忽略了流动机制主体——教师自身的发展。因此,应该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结合教师意愿、转变教育观念和设计个性方案等方面来构建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流动机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长为引领教育发展的行家,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独立学院教师主动流动的不良影响、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进行思考,为更好地办好独立学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其发展质量.回溯中国共产党推 进教育公平的百年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上始终将教育公平置于革命和建设的根基,视为 经济和社会的引擎,注重推进教育机会公平,重视推进教育过程公平,强化推进教育结果公 平,努力塑造教育前景公平.但是当前教育仍然存在着城乡、区域、校际的不均衡以及教师 间、家庭间和学生间的不均衡.持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教育政策要接轨国际 视野的教育公平,确定教育公平的中国维度,赋予教育公平以质量内涵,增强教育公平的经 济基础,营造教育公平的文化氛围,改善教育公平的制约环节.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新闻事业始终是党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政策则是党的新闻思想落实到实践中的必要环节。文章将党的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时段,即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改革开放深化期(1992—2012)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并以此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新闻政策的变迁情形和变迁的基本规律,明确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党的新闻政策百年历程艰苦卓绝成效卓著。党的新闻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是:政治导向性变迁是唯一的新闻政策变迁方式。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保障主流话语权威畅达、满足受众需要、适应媒介技术和媒介新形态发展、大众传媒经济自足等,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新闻政策史上政策制定、变迁和优化最基本的动力因素,也是新闻政策制度化、法制化、现代化必须考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思想解放可以成为政治变革的前导、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思想启蒙、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救亡和振兴的一个常青的课题。百年来的中国曾出现四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第二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第三次是延安整风运动;第四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延续至今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年思想解放运动说明思想解放具有必然性、承续性、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政策的效用与人口的区际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政策与中国人口的区际流动有密切关系。中国社会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政府权力强,传统社会影响大,功利性明显及非连贯性四大特点决定了中国社会政策具有强制人口布局的正功能、制约流动的负功能及导致战争与灾害加剧的潜功能。中国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纠正必须加强与民间力量的主动协调及不断适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