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历史上经过多次民族之间的融合,早已融为一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这些文明千百年来的碰撞和交融,既被史家记录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也被古代画工以绘画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多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轨迹。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室壁画呈现的民族之间交往和交融的信息,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直观的形象。古代墓室壁画为文字记载的史料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补充。基于墓室壁画中的形象特征,深度研究民族文化的交往和交融,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翻坝"是过去运河上船只越过横向拦截航道的堰埭的技术。清代乾隆年间马戛尔尼使团描绘了一些有关翻坝的图画,清末民初几位在杭州居住的外国人拍摄到了翻坝的真实场景。利用这些图像资料,结合文本资料,可以在细节上更好地了解这项已经消失了的技术;此外,文章还就图像证史在科技史研究中的运用做了几点阐发。  相似文献   

3.
在读图时代,话语霸权已经让位给图像霸权,"触电"也因之成为小说叙事拓展生存空间的文化选择,它直接导致了传统小说叙事的危机。小说叙事与图像叙事应该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品格,忽视这种差异性的结盟可能就是一场自相残杀,只有恪守这种差异性,两者的结盟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网络游戏的表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图像时代网络游戏中两种表意符号(语言与图像)的张力关系,揭示了它区别于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特征。通过相关实例,文章还重点对网络游戏中的这两种表意符号在意指过程中的三种关系加以论证,试图以此阐释图像时代文学活动所面对的新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游戏的表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图像时代网络游戏中两种表意符号(语言与图像)的张力关系,揭示了它区别于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特征。通过相关实例,文章还重点对网络游戏中的这两种表意符号在意指过程中的三种关系加以论证,试图以此阐释图像时代文学活动所面对的新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代最重要的史学家之一,王世贞十分重视史学考证。他研究碑帖,其目的之一,就是用来证经证史。王世贞以碑帖证史,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以碑帖证史之讹,二是以碑帖补史之阙。同时,王氏-~,Jll文献来考证碑帖的真伪与正误。王世贞以碑帖为文献资料,考证史书,扩大了史料来源,也促使史学不断开拓领域。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文化思潮,在其语境下的广告叙事方式经历了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型。具体变化是在叙事目的未改变的前提下,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动作都出现了顺应后现代语境的转向,呈现出内容虚拟性、符际互补性和叙事非线性等新特征。这既是对新环境下媒介特征的适应,也反映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互动主体心理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桯史》是一部笔记小说。全书收录南北宋轶事140余条,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桯史》记载历史事件时,在保持历史事实真实性的前提下,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并且常借用杂剧与描写梦境等特别的方式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赣北遗留下来的几件实物和墓冢,揭露了日寇侵略九江的历史事实和屠杀无辜民众的罪恶暴行,并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历史。  相似文献   

11.
通过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赣北遗留下来的几件实物和墓冢 ,揭露了日寇侵略九江的历史事实和屠杀无辜民众的罪恶暴行 ,并以此警示后人 ,勿忘历史  相似文献   

12.
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利用碎片化的叙事时间与蒙太奇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主题,营造丰富的叙事空间,表达画外之意,并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利用多方位的叙述视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了影片精湛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3.
图像是人类社会个体观察与认知世界的重要载体与工具,它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随着视觉读图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图像化生存"反映了图像化的信息以其富有变化的构图设计、多层次的色彩搭配以及延展性的想象空间建构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图像叙事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是时代背景、历史经验、艺术目标等多重因素交织生成的必然选项,其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发展成就、日常生活世界三重符号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叙事也会产生一些负面问题,如图像创作主体对图像内涵的把握不到位、传播受众单纯的视觉消费会遮蔽图像的内在价值蕴含等,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消解或减弱存在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将柴德赓刊于《新华日报》1961年6月11日“新华副刊”上的一篇短文《天堂苏杭说的由来》,与其《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的论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及柴德赓学术生涯中鲜明的“以诗证史”风格,认为20世纪以来,在刘师培、陈寅恪、邓之诚等大师之后,包括柴德赓在内的一批史家,也都在“以诗证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演绎于语言场域的修辞范式,视觉顶针的审美实践依循于这一辞格自身的形式逻辑,而图像不同于语言的形式特征及其现代视觉文本的表征结构,赋予了视觉顶针更为多元的实践形态。它在呈现顶针辞格视觉生产独特景观的同时,也将现代视觉叙事的技术机制与跨媒介结构,以及现代视觉的叙事语境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图式纳入这一辞格的动因体例进行考察,进而在确证这一辞格合法身份的基础上为现代视觉辞格谱系的确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图像已成为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从叙事角度看,传统叙事转向图像叙事已成为必然。武术非遗能够进行图像叙事主要由于图像独特功能和地位的确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武术的图像传播经验、视觉范式的转变等方面的原因。武术非遗的图像叙事在内容展现、大众关注、隐喻价值、引导认同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也要处理好感性突出、娱乐性放大、过度虚拟性、碎片性的冲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提升武术非遗叙事者图像运用水平,发挥武术非遗图像叙事的优势;构建新时代武术非遗图像叙事文本,提高武术非遗图像叙事的质量;培养武术非遗叙事对象的图像素养,提升武术非遗图像的辨别力;改善武术非遗图像叙事条件,优化武术非遗图像叙事环境,从而更好地利用图像进行武术非遗故事的讲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图像符号表征的常态策略,隐喻超越传统修辞场域的视觉生成不仅取决于热奈特、伯克的修辞学拓展,同时奠基于巴特图像修辞观的正式确立。而作为现代图像符号的意指实践,基于形式相似基础上的联想机制、意指生产的公约机制以及符号意指的情境语境成为现代隐喻视觉生成的内在动因。视觉时代图像主导范式的确立、技术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与消费意识的渲染则成为视觉隐喻现代扩张的外在推动力。正是内外动因的协力塑型了现代视觉隐喻的常态范式与意义供给,也为当下视觉研究的"向内转"提供了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太平广记》异僧小说整体上代表了晋唐时期僧传文学的叙事成就,有着宗教性、史传性和审美性三位一体的叙事特征。其神异叙事善于融通佛教哲思和启悟佛性体认;史传叙事注重烘托神异观念和突出宗教真实;审美叙事重视刻画僧人形象和描绘宗教神奇。  相似文献   

20.
丽江壁画始创于明代并存留至今,它展现的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所崇奉的释道众神形象,而寓言性的附加意义则蕴藏于图像表层之下——白沙壁画是木氏土司集体性心理图式和王朝观的视觉呈现,是由图像符号讲述的神话,壁画的视觉形式之中寄寓了西南边疆政权的上层政治精英对国家、地方和族群的文化想象。身处汉藏夹缝之中的纳西族木氏历时数代经营宫室壁画,凭借图像来进行叙事,界定族群身份,并表述帝国、边疆、华夏夷狄的族群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