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给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政策分析法,分析了“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机遇和责任,继而建议高校应践行立德树人使命,落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行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推进“体教融合”,落实五育并举,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落实以人为本,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对世界足球强国校园足球的组织管理、培训架构、竞赛体系、经费支持和人才培养等进行解析,结合生态学体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走向,探讨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生态环境改革和建设路径。宏观上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生态发展初期没有明确的改革指向,致使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很不均衡;中观上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践改革缺乏科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支撑;微观上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国家层面新“体教融合”的校园足球改革应明确青少年校园足球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培养青少年校园足球人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战略的人才库,是构建符合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新常态理念的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们非常关注的足球“黑哨”问题,已被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确认为商业犯罪。为进一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法律观念,文章联系足球“黑哨”的性质、动机分析探讨,旨在养成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竞争意识,推动学校体育竞赛活动蓬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据当前体教融合的发展形势,综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等相关政策指导精神,结合上海理工大学体教融合理念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体教融合在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体教融合需要建立知识传播、技能发展、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的教育理念;应注重体育具备的教育功能,发挥体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特色等。体教融合是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院校、社会等多方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体育教育改革,为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学生减负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课题组对全国东中西部6省30县(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双减”政策整体上持满意态度;弱势群体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学生的年级、家庭结构以及父母受教育年限与满意度呈负相关;学生作业负担越小、课外服务质量越高以及校外培训压力越轻,学生对“双减”政策的满意度越高;小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双减”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多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初中生和城市学生多以学业压力为导向。据此,从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和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力“双减”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湛江地区20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为湛江乃至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参考.结论:湛江地区中小学校园足球普及率较低,各级部门对校园足球活动不够重视;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动机较多,学业繁忙、场地缺乏等是影响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主要原因;家长对孩子参与校园足球的支持率较低;场地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形成定期的校园班级比赛制度.对策: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和设立专人负责制;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改善人才招聘制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合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扩大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是学生减负的价值引领,有助于我国儿童权益的保护。研究基于价值选择、政策工具特征以及有效性这三个 角度对“双减”政策进行价值剖析,可发现减负政策问题的由来、目标及内容取向均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籍由“双减”政策 工具纵横二维表可知:政策工具选择趋于多样化,但分布不均匀。“双减”政策有益于保障学生自由权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 同时也映射出一些弊端:学生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家长陈腐教育观念根深叶茂,失业难题如何处理。因此,为了实现“双减”政 策的价值和解决以上问题:要改观教育理念,坚持自主减负,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差异,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协同自治治理,多方共治共赢等方面来实现该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角色理论为视角分析我国校园足球活动与教育、体育体系的关系,结合社会背景对校园足球活动进行角色定位.认为校园足球活动在教育体系中是以足球运动为媒介,以摆脱"教育困境"为目的而开展的特殊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本质;在体育体系中应以提高国民体育素质为旨归,以解决学校体育本质功能缺位危机为目的,以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重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校园足球活动角色定位的落脚点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夯实中国足球发展的青少年基础,国民体质的增强与"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是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西省残疾人的“体医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发现其存在残疾人体育意识不强烈,医疗和体育不能紧密联系,残疾人锻炼设施不完善,残疾人自身康复体育观念薄弱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一是构建完善的配套保障制度,通过社区推广实现康复指导;二是利用新媒体进行科普,提升残疾人科学健身意识;三是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金色的足球     
李爽 《新少年》2023,(5):12-13
<正>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从2006年起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2015年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学校构建的五色课程体系中,每种课程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其中体育课程被赋予了金色“意·质”体育的内涵——强化意志品质,提高身体素质。这一理念在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出台再次激活了基础教育系统的生态活力,减负改革的整体步调一致向前,实践探索遍地开花。“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构建系统化、理性化的教育生态促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实现,其重点已不是减负应该不应该的老问题,而是减负的有效路径在哪里。通过明辨如何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规避思维定势漩涡、工具主义窠臼、潜移默化效应等离心风险,把脉各主体对“双减”政策目的体认不到位、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受教育供给侧制约、学科类培训暗度陈仓等现实疴症,遵循全面育人价值导向、全程育人机制融生、全体育人秩序复归的逻辑向度,提出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实践路径,对“双减”政策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挥好“支点势能”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我在课堂上     
张仁斌  刘淼 《新少年》2014,(7):10-11
真没想到,离开校园几十年,我竟会在盘锦市重新走进课堂,当一回小学生。当然,我只上了一堂课,离开教室前,我本想带走一个小女孩儿、一只小钟表,还有一双小彩鞋……我太贪了吧?不过还是让我们先把事情说完吧。 那天午后,正是辽河油田胜利小学课后活动时间,校园里热闹异常。有的十几个人在室外围圈而坐,各自展现交往能力,这是学生的“领导能力”培训活动。我自知不是当领导的料,便没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足球运动在高等院校广泛开展,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足球选项课也受到更多的关注。校园足球活动中,高校足球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育部门规定任务,提供专项资金;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比赛相结合;融入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一个任务,就是在现在情况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体育在学生头脑中有重要地位,并积极自觉地参与进去。我们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感觉到技术、技能的教学有“章”可循,容易教好,而转变人的态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十分不易,因为人的态度千差万别,意识一但形成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当代高校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衡量当代大学生健康标准水平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培养出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水平的合格人才,本文就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体育意识主要指参与体育的自觉程度。培…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难以真正建立起来,其主要问题在于产教“两张皮”分离现象突出,企业缺失主体意识,产教融合的利益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办学是推动高职教育模式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的根本出路,而这需要学校主动作为、政府推动落实、行业积极尽责、企业增强意识等多方努力。落实到具体的推进路径,建议把实施现代学徒制作为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把推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的融合作为办学改革的着力点,从而共同促进校企“双主体”模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课后服务的持续改进与高质量发展需建立在对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体认的充分理解上,倾听教师的声音。通过对W市705名教师调查发现,当前存在教师课后服务胜任力水平较高,但对课后服务的价值认同感与参与意识较弱;课后服务的相对工作量适中,相关衍生事务却增加了教师绝对工作负担;教师仍是课后服务的绝对主体,家、校、社协同共建的机制尚未形成;课后服务对常规教学、校本教研带来冲击,教师自主适应性较差;与课后服务相关的学校支持系统建设存在结构性失衡和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学校课后服务的持续改进需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关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情绪价值;完善家、校、社协同的课后服务育人体系;建立规范、个性的课后服务参与方案;加强针对教师工作负担的协同综合治理,探索教师工作负担的监测制度;构建适切、灵活的教研机制和教学方式,巩固常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存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单一、“民办”特点与创新彰显不足、学生主体体育文化意识淡薄、体育人文素质缺乏等诸多问题。探析福建省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参照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个层面提出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点的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为我国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合理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2年亚洲沙滩运动会举办地海阳市沿海村镇农民体育情况的研究,了解到农民体育意识逐步提高,但仍显不足;对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了解不够,体育健身的主体意识稍牵强;体育锻炼的频率不断提高。亚沙会的申办成功,农民对体育竞赛活动的关心和热情程度越来越高。影响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时间、场地问题,缺少专门指导、组织和管理等。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单一,形式多选择集体组织为主,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建议抓住亚沙会机遇,进一步提高农民体育意识;加大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推行资源共享政策;结合亚沙会运动项目,开发适合当地居民的海上、沙滩体育活动;创建当地体育活动指导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基础,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之方舟。校园体育文化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价值观念等,对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某医科大学670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主观锻炼体验情况。结果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较强,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心理烦恼。因此,建议学校应将课外体育锻炼理念引入体育课程,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采取多维度建设课外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拥护疫情防控决策,健全线上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心理咨询渠道,减少体育锻炼后的心理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