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崛起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可能成为由专用性人工智能转向通用性人工智能的关键转折点。生成式AI的爆发由算法、算力和数据的进步共同推动,其中算法层面的突破最为关键。生成式AI在消费端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内容生产、便捷交互、简化操作,这些应用将会同时对消费者的消费品数量、质量、多样性,以及拥有的闲暇等因素产生显著影响。生成式AI对产业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加速自动化、通过“组合式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实现对新要素尤其是新数据要素的创造,靠近生产领域的代表性应用有工业设计、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合成数据等。生成式AI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失业问题、收入分配和不平等问题、竞争和垄断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安全和隐私问题、道德和伦理问题、能源和环保问题。为此,应从产业政策、就业和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戚凯 《国际论坛》2023,(4):3-23+155
数字全球化加速发展致使人工智能及其潜在变革动能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美国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研发以护持自身霸权,政府携手跨国数字巨头加速推进该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发展步伐,美国金融资本亦对其予以重点扶持。作为该企业的核心产品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的最新成果,ChatGPT一经发布即引发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然而,该产品发展前景并不完全明朗,不仅仍面临准确性与安全性困境,且难以突破知识产权与监管限制。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贸然跃进或带来国家内外矛盾上升、数字鸿沟扩大等重大挑战,加快数字时代国际竞争节奏、提升大国竞争复杂性,并加剧全球数字扩张无序性。作为全球数字大国,中国亦正积极把握ChatGPT带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但因受美国战略遏制打压严重而在技术跟进、人才培养、产业布局、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坚持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积极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加速。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初开始,写作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模型来解释写作发生的过程,帮助写作者提高写作水平。这些写作模型包括“认知模型”“过程模型”“语言学模型”“语篇模型”“新写作模型”“社会环境写作模型”以及“多模态写作模式”。基于这些写作模型和模式的写作方法推动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也把写作的定义从个人语言的输出能力延伸到了和社会、文化及写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的多模态文本输出形式。通过阐述基于不同写作模型的写作方法及其特点,探讨写作在人工智能(AI)时代ESP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从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以期在AI时代探索、开辟写作教学的新视域、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腾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7′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法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人机关系、机器权利、AI优雅、AI治理等四个议题展开研讨,着重解读了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技术水平、伦理问题和法律现状,剖析了人工智能领域面对的技术、伦理和法律挑战,探讨了解决技术瓶颈、伦理困境和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变革式的影响,导致处于“边缘”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困境,加剧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国防安全的薄弱性、对外关系和发展环境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加大了世界体系“中心”与“边缘”之间的结构性差距,让世界走向一个更加不平等的时代。第三世界国家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要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的机遇发展自身;发达国家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引导和建立兼顾友好性与正义性的人工智能多方合作协调机制;国际社会也要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建立普适性的人工智能伦理法规和价值体系,维护公平正义,使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朝着有利于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数据挖掘、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智能化冲击,众多企业都尝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厘清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是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设计/方法】通过梳理AI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阐述AI技术的概念,介绍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并分析机遇和挑战。【结论/发现】AI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无偏评估下的针对性服务等优势,也存在着员工安全感缺失、劳动关系变革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夯实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论基础,优化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细化A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主要发展动力,作为新工具、新技术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了政府公共行政效率,并潜移默化地改善了现有生活方式,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工智能由"主体"人创造,人对技术的发现遵循着自然律,但是日益进步的技术导致人主体理性膨胀,出现了现代性困境,人对技术依赖度越强,越受技术奴役,形成"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人类应理性使用新工具,运用哲学的思维规范AI伦理、拥有AI思维。  相似文献   

8.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具有多重理论逻辑,在宏观层面,通过数据要素的加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改变传统生产函数、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劳动力素质等 ;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助力中国新质造、新服务和新业态。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创造了客观条件,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政策基础。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充分发展,需要我国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政策,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之源 ;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筑实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基 ;优化人工智能市场准入和竞争环境,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9.
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大数据技术体系为引领和推动的新生产力发展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实现劳动“观念建构”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解放人的脑力,从而推动大数据成为生产力中重要的、起关键性作用的生产资料。大数据生产力发展内在要求打通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之间的鸿沟壁垒,要求数据资源全社会共享共用。大数据技术体系将会不断消解传统商业的中介环节,促进生产和消费相融合,促进全社会的劳动者自由结合起来,按照需要进行生产。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以大数据技术体系为引领和推动的新生产力发展以无可辩驳的现实验证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战后以来,由于战略利益的驱使,美国选择日本作为远东的核心盟国。冷战后,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在对华政策层面,美日两国对中国都采取了政经分离的两面性政策,但在具体举措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在保持其对华原则分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将中国纳入其中的“利益攸关者”政策。日本则在美日同盟关系的框架内,强化了对华政策,安倍新首相则提出了“战略互惠”的中日关系的架构。基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今后应加强中、美、日之间的战略对话,推动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对日本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晓文  国艺莹 《国际论坛》2023,(3):52-76+157-158
在欧盟推进“印太战略”的背景下,欧印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动向:欧盟将印度视为重要支点国家,欧印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再定位”;安全合作实现重大突破,合作的领域和平台大为拓宽;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强数字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伙伴关系。欧印强化战略互动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印太和欧洲地缘政治变化推动欧盟将印度作为其重要战略支点;强化与欧盟的战略互动是印度对外政策调整的必然结果;重塑全球供应链是欧盟与印度战略互动的重要驱动力;双方在“规则塑造”与“多边主义”价值观理念上愈加契合。欧印未来战略关系发展的潜力与阻力并存: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的趋势将持续加强,安全防务合作短期难以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贸合作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面临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欧印在人权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欲将欧盟与印度纳入其对华战略竞争的框架中,长期来看,欧印战略互动将在安全和供应链方面带给中国较大压力。中国可以利用当前的窗口期在对欧与对印外交战略中争取一些回旋的余地,尽最大可能降低欧印战略互动针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辰 《国际论坛》2023,(2):61-82+157
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国家安全产生的风险,无人机等人工智能军备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对国家安全风险治理的借鉴价值,是本文关注的核心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为案例,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路径,并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安全风险与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一方面增强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作战效能,显著提升了情报、通信等领域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对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安全领域构成多重挑战,为国家安全治理增添了复杂性。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在俄乌冲突中的使用情况来看,以无人机、网络武器、深度伪造、开源情报分析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军备在情报、舆论、网络等多领域对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家安全风险维度看,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助推数据和算法成为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风险,致使安全领域界线模糊化、安全议题复杂化、安全行为主体去中心化,并将加速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为此,我国应以加强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前瞻性研究,健全“跨部门”安全协作机制,不断完善非国家行为体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化解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引发的安全风险,持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3.
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梳理ChatGPT概念及技术架构,从多维度视角研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研究认为,ChatGPT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在“ChatGPT+数字营销”“ChatGPT+互联网教育”和“ChatGPT+互联网医疗”等应用场景中,ChatGPT驱动了教育、医疗、传媒、电商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ChatGPT能够从驱动技术赋能、促进行业转型、催生新兴产业、提供新应用场景、盘活企业活力、优化业务流程等多方面、多维度,来提升数字经济的行业边界,降低数字经济的成本,提升数字经济的效率,进而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ChatGPT是搜索模式的一次颠覆性变革,依托“自然语言处理(NLP)”与“搜索引擎”两大底层技术,GPT模型为法律咨询、类案检索、法律文书撰写的智能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同时GPT模型也面临着伦理性风险、准确性风险、法律责任承担风险等方面的质疑。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法律领域,需要通过完善规则体系建设、强化法律专业监管、加强GPT模型的法律专业训练等方法来规范其使用,推动我国新一代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将法律服务的运作场景推向一个崭新境界的同时,也必将在“器”和“道”的层面对法律服务产生结构性影响,使法律从业者面临职业角色的转型和工作归属的重塑。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对生成式AI在法律服务中地位和角色的考察,不应再囿于现有制度体系和职业逻辑,而是要超越传统的职业视角和“工具论”立场,理解法律服务数智化发展的复杂动态和不确定性,全面考察生成式AI应用于法律服务的技术机理、行业可行性和赋能场景,分析“工具论”心理可能引发的法律职业“去技能化”现象,系统探讨生成式AI在重塑法律服务的基本内涵、运作范式、群体构成、市场供给关系等方面的深层次影响。不过,以宏观视角考察法律与技术的关系,生成式AI还不能完全取代法律职业群体,因为蕴含于其衍生逻辑中的一些根源性问题以及AI技术与法律固有属性之间的内在张力尚未得到解决。以生成式AI赋能法律服务,需要在国家、职业、市场、技术等层面调和法律职业与智能技术之间的属性张力,并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最早提出“印太”概念并推行“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国家。近年来,日本从多个领域不断推动“印太战略”朝着更加机制化与成熟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出台“印太战略”的动机主要由风险规避与利益驱动两大因素决定,其所获成效可以划分为正向收益、负向收益以及不确定收益。正向收益为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及盟友的支持、深化经济合作并构建合作机制、获得参与印太事务的契机。负向收益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难以把控战略自主性。不确定收益包括同盟关系的不稳定性、印太国家意愿、美日国内因素的影响以及域外大国的干预。受众多因素影响,日本“印太战略”难以完全达成预期收益。梳理日本的“印太战略”,有助于解释中美竞争背景下日本政策选择的机理及实施成效,从而为中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济竞争关乎国家兴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东亚的“四小龙”、东盟和中国,通过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相继实现了经济起飞。到90年代,日本在外贸、投资和金融等领域面临中韩等国的激烈竞争。随着中韩等国产业竞争力的凸显,日本在东亚精心构筑的“雁行模式”开始解体,在东亚和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急剧下降。在对外投资和国际金融领域,日本也面临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挑战。因而,东亚经济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其早期诊断资源仍极为匮乏。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工程学以及统计学 等学科的发展,人工智能(AI)在孤独症的临床诊断中高效率、高准确率、高稳定性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当前人工智能在孤 独症诊断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孤独症的早期识别、预测、诊断以及人机互动辅助干预研究等四大方面。综述的结果指明,在 未来的人工智能的孤独症诊断应用方面,应明确其辅助性发展定位、完善法律和法规制度、健全信息化数据体系、加强信息化 安全建设、促进便携式设备发展、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印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印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为了主导印太地区事务、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后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拜登总统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的思维,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首要战略挑战。考虑到印度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且中印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拜登政府将印度视为推进“印太战略”的关键,加强同印度在政治、经贸和安全领域的合作,试图拉拢印度加入制衡中国的阵营。在此背景下,中印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经贸合作受阻、边境问题突出和印度洋矛盾凸显等。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美国地缘战略挑战,推动中印关系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将智能革命与以往多次科技革命并列,但这不能反映智能革命的特质和影响。以往的科技革命都是专能(专门能力)革命,智能革命是首次发生的通能革命,引发社会前所未有的巨变。人工智能风险与伦理治理收效甚微,其首要原因是公众和学术界深陷十大认识误区。深度信息化、数字化导致人类边际收益递减,AI机器人因不受生理限制而收益越来越大,远超人类的收益,直到反客为主,危害人类,可谓“数字反噬”。人工智能造成“短期失业、长期增业”论不能成立,通能革命势必引发大规模失业,可谓“通能塔诅咒”。“奇点到来还很遥远”这一判断是错误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超过人类智能”“还没有自主意识”,并不等同于AI没有威胁人类安全。只要AI或利用AI可造成毁灭性灾难,即可认为“奇点”来临,至少广义的“奇点”——“畸点”已临。AI for Science导致的最大风险是辅助或自主生产“致毁知识”,对它而言,科技伦理形同虚设。初探科技风险剧增理论,指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却终将毁于一旦,可谓“全押归零的人工智能赌局”。因此急需发展以提高助人能力为目标的人工辅能(AAI),尽快实现从以提高智慧能力为目标的人工智能A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