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立足韧性社区理论分析框架,对荆州、郑州、合肥三地的典型社区个案进行拓展研究,分析总结了三地社区的组织韧性、主体韧性、技术韧性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存在的抗逆性、恢复力、自治力不足等困境,提出了数字协同、多元宣传、平疫结合等全周期管理路径。不断以数字治理拓宽社区治理深度,以协同治理延展社区治理广度,促进数字协同机制融合互嵌,以期更好地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5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科技支出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规模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具有更高的城市韧性;科技支出能够显著增强城市韧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科技支出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正向影响城市韧性;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科技支出对城市韧性水平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为了发挥科技支出效果,应推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强化预算审查监督职能、鼓励创新型人才培养、推进差异化投入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增强城市韧性,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外来人口的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建设和谐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长沙市天剑社区外来人口治理的成功经验总结,探讨了社区外来人口治理的若干办法,即加大社区建设,建立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创新居委会工作,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治理:角色迷失及其根源——以H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对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和居委会的角色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根据法律和政策、政府职能理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和自治组织的特点,政府和居委会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应分别扮演规制者、供给者、指导者和供给者、代言人、助手三重角色,但实际上,两者均存在角色迷失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社会自治能力不足、社会管理体制转型滞后、政府职能转变困难以及居委会的资源约束和理性驱使。  相似文献   

5.
于萌 《国际公关》2024,(5):95-97
自2018年中央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以来,应急管理体系改革推动基层不断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社区作为社会的“末梢神经”,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基层社区成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道安全阀。但是,当前城市社区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社会经济背景多样,导致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困境。本文探讨当前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日益严峻的复合型灾害风险,使得传统城市安全治理体系与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韧性治理理念逐渐引起重视。韧性城市治理体系具有健全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跨部门合作与协调、公众参与及社会创新、敏锐的风险识别力,以及快速的环境适应和恢复能力等特征。我国韧性城市治理体系构建面临城市建设规划有待升级、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有待优化、城市承载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应升级建设规划,优化韧性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基础设施韧性,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强经济和社会韧性,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以建立完善的韧性城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绿色化、智能化社区的建立,有效的社区治理仍然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但因为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等领域发展程度不同,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以及居民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在互动过程中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从角色理论视角出发,以L市L小区为个案,发现存在原业委会不作为,业委会重选困难重重;物业公司态度、服务跟不上;小区居民怨气与日俱增等困境。其根源在于主体角色间各执己见、互不认同,难以达成共识;居委会角色被边缘化,难以发挥角色作用;沟通机制原有功能退化,转而成为居民表达愤懑情绪的平台。综上,由于L小区各主体未能按照应有规则履行相应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在追求更高质量(温度与风度并存)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冲突,这对建设和谐小区氛围造成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小区治理必须加强各主体角色定位与识别,严格按照角色规范实施行为,增强对彼此角色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绿色化、智能化社区的建立,有效的社区治理仍然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但因为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等领域发展程度不同,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以及居民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在互动过程中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从角色理论视角出发,以L市L小区为个案,发现存在原业委会不作为,业委会重选困难重重;物业公司态度、服务跟不上;小区居民怨气与日俱增等困境。其根源在于主体角色间各执己见、互不认同,难以达成共识;居委会角色被边缘化,难以发挥角色作用;沟通机制原有功能退化,转而成为居民表达愤懑情绪的平台。综上,由于L小区各主体未能按照应有规则履行相应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在追求更高质量(温度与风度并存)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冲突,这对建设和谐小区氛围造成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小区治理必须加强各主体角色定位与识别,严格按照角色规范实施行为,增强对彼此角色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社区自治是现代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持续提升其治理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对天津市X区HX园社区治理模式的分析,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新模式——业主自治模式,并揭示其优劣,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正在探索中的社区治理及自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以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为对象,从芜湖市社区治理现状入手,分析目前中小城市社区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政府行政与社区自治缺乏良性互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角色定位模糊、社居委与各类组织之间存在关系悖论等问题。对城市基层组织做出制度分析,并提出在凸显基层政府服务功能、激发居民自治动力等新形势下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操作性对策.进而探索中小城市基层管理新的体制,建立符合中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与规律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和社区治理二者存在制约因素,导致基层党建在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面临功能定位不清晰、资源整合难、机制滞后、居民参与水平低等困境。成都市“一核多元、赋能基层”的发展治理模式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实施精细化治理,推动三治融合,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成都模式的启示就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目标、依托互动的工作平台、优化党建引领的领域、完善治理制度,最终实现基层党建引领能力与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13.
14.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在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浙江宁波海曙区首创的"选聘分离"体制以它独有的优势成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典型,并已在整个宁波市的社区治理中获得成功。"选聘分离"体制得到国家民政部及有关专家的肯定,认为对全国的社区治理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总结这一城市社区治理的"宁波模式",以期更好地完善和推广"选聘分离"体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需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统筹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OPSIS熵权法模型测度2011-2018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韧性评价值,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安徽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安徽16个地级市的平均韧性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暂不存在区域间城市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徽各城市应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志愿组织是推动城市社区多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政主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中,作为民间社会力量代表的志愿组织,与政府和基层社区的均衡互动关系是其有效、有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前提。衡阳市志愿组织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自主性”和“嵌入性”,向上接力政府、向下沉入社区,实现了志愿组织赋能社区治理,助推更为进取和多元的社区治理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城市社区治理离不开共建的多元参与、共治的联动与共享的目标成效。福建省福州市推进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在党建引领、提升社区居委会治理能力以及社会组织和社工参与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社区自治、治理主体均衡发展、联动共治机制以及法律、人才保障方面还存在制约和瓶颈。推动城市社区治理,需要进一步健全社区自治机制,优化共建结构,建立共治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共建共治共享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其治理的水平与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治理的水平。从政府治理的视角来看,要使民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需要对社区的治理进行深化和完善,统筹公共发展和社会治理,使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对贵阳市G社区公众参与问题的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法制建设;二是改变政府治理思路;三是加强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改进工作方式,反映社会职能,使其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成为社区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空间中,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是解决社区教育发展难题与优化社区治理机制的有效方案。历史地看,转型期社会时空压缩的复杂境遇呼唤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同时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在追求社区居民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上的共通性,亦为二者的互融互进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在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迈向交集的现实中,由于社会结构性因素掣肘,诱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陷入了定位不清、场域分离、机制模糊裹挟下的困境,致使社区教育优势难以涵化为社区治理效能。基于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事实,需要从厘清目标结构、识别内生动力、优化机制体制方面进行建设,进而推进社区教育深度融入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的社区治理必然要求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推行"精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的网格化治理芙蓉模式,是创新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的有益探索.从实践情况看,社区网格化治理有效提升了城市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如信息收集难、稳控压力大、系统整合慢等,需要通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创新、治安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平台体系创新等途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