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挥了史学的致用功能,参与建构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通过大革命时期实地考察了湖南等地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深入调查了边界根据地农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全面和深入了解了农民阶级状况。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全面分析了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传统政治理想和传统文化特征,肯定了农民运动的正当性、农民的革命精神、农民追求公平的政治理想,批判了农民绝对平均的思想和封建宗法迷信心理。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对农民革命精神和政治理想进行正确引导,使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农民的革命要求、政治理想和文化价值得以相融相通、产生共鸣,从而通过调查研究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前提,反对教条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初步创造了既有别于马克思主义一系列"设想",又契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一系列实践和理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作为中国革命独有的道路,"井冈山道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挫折中不断推进,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堪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开端。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斗争实际,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完成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完整概括,完整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社会的需要,以中国革命独创性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并且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实现双向互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条基本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般形态到特殊形态和中国传统哲学从古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陈云从党领导革命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并从理论前提、现实依据和根本立场等多层面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陈云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探讨。首先,从内涵界定、历史轨迹、基本特征、文本释析、理论创新等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了多视阈的研究。其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关系进行梳理和探究,尝试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基于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论述,党和学界当务之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梳理、界定和明晰,这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需要,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争议较大,原因在于对中国化标准的不同认识。判断马克思中国化开始的标准应满足三个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中国问题;中国人的独立思考。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观察阶级社会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始终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无论是阶级分析的科学方法,还是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都可归结到实事求是上来,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同层面的体现。以此为标准,毛泽东在大革命后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文章,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精髓,并试图独立思考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事实上已经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意识觉醒始于井冈山时期,其动因是大革命失败和城市斗争失败所提出的现实问题: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在探索和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人逐渐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同时,开始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从而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特殊革命道路的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这种理论的自觉及其在革命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效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是顺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有效解决中国革命和发展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具体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和目标指向,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乃是有效推动中国化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理论武器,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是有效推动中国化的思想动力;必要的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际的桥梁,科学方法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刘锋 《南都学坛》2014,(3):84-8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答"中国问题",创造新理论。1978—1992年中国曾两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困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这主要是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对待理论,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这一活动能否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亦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阚可以看出,科学、正确的国情观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生动体现,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是解决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 ,正确认识理论与实际关系 ,立足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 ;不“唯上唯书” ,坚持独立思考中国革命问题 ;正确把握国情 ,并以此作为解决革命问题的根据。在实践层面上 ,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阐释人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追求和真正实现充分人权的理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把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性问题的研究存在着观点不够全面、论证不够系统的理论局限,即理性缺失。经全面系统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二者对无产阶级立场的共同坚守上——坚持共同的阶级属性、精神指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二是体现在二者都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本质层面上的同向建构和在逻辑层级上的经验升华;三是体现在其内部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统一上——坚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创新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性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主导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引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一系列基本理论特别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的理论成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提供了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17.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理论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实施主体、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大众化的具体对象及大众化的目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执政党和政府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社会实践;核心内容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化为人民大众的精神武器;大众化的对象是高度异质化的群体;大众化的目标是培育人民大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促成人民大众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公共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其中多元取向是最典型的一种,这不仅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和当代价值,也削弱了其铸魂作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主导方向,将其作为当代哲学研究的公共出口,才能走出误区,并唤醒当代学者的学术良知、时代良心和当代使命,为重建中华民族思想自我进行积极的精神营造。要把握这一公共出口,必须将其视为一种弱纲领、一种宽松的包容性框架,通过中国化范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复归和学术定位。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错误倾向或观点很多,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主要有:过多地追求或习惯于对经典著作“注解”、“注释”;片面地或过多地“引解”、“引述”、“引用”;对基本原理的“误解”、“误用”;对理论体系的庸俗化理解或“割裂”、“歪曲”、“断章取义”;对根本立场的无视或“曲解”;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认为“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等的“消解”倾向和观点。对待凡此种种的错误倾向和观点,最重要的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批判,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实践层面理解,是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文化层面来审视,则是我们党的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和不断提升的过程。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更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文化自觉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该文试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来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