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6-59
拉斐尔前派是英国唯美主义的发端,本文以但丁.罗塞蒂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分析其诗歌的特征,主要的唯美主义特征有:追求形式美以及诗画和诗乐结合;"灵肉合致";强烈的抒情色彩。 相似文献
2.
拉斐尔前派既是浪漫主义的承继,又是唯美主义的开拓,且与象征主义、颓废主义、女性主义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关联,其艺术主张为"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形式绝对化",哲学思想为"个人精神绝对化"。拉斐尔前派诗歌具有"形式至上"、"诗画一律"的唯美主义艺术风格,显示出独特的语言张力、意象张力和结构张力;具有"灵肉一元"的唯美主义特征,体现出精神与肉体的和谐一致。国内外学者对其诗歌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主义诗学特征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拉斐尔前派诗歌研究在国内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19世纪英国画家罗塞蒂的绘画个人风格强烈的特点,通过截取其青年时代的主要作品作深入分析,并与将画家囊括在内的拉斐尔前派最初的创作宗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罗塞蒂的作品风格从一开始便与自己参与创建的流派的原教旨有着本质区别.罗塞蒂的绘画从一开始就不太关心是否寓有道德意义,也不是绝对地恪守“忠于自然”的信念,反而热衷于在画中表现一种朦胧的诗性美.这种倾向在拉斐尔前派兄弟会解散后得到了更明确的发展,使得罗塞蒂的绘画最终走进了远离现实的梦境. 相似文献
4.
杨旸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3,(4):90-91
泰特英国美术馆是我在伦敦参观的第一个美术馆,它于1897年由亨利·泰特爵士建立,当时官方的名称为国立英国艺术美术馆。时至今日泰特美术馆已发展成为4个美术馆:位于伦敦的泰特英国美术馆和泰特现代美术馆,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和泰特圣艾弗斯美术馆。泰特英国美术馆是泰特美术馆中的其中一馆,主要收藏公元1500年至今的美术品,其中一个展馆专为收藏英国画家威廉·透纳的作品而设立。当我找到泰特英国馆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传统的希腊式 相似文献
5.
陆梅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5)
将华兹华斯的抒情诗置于后经典叙事学的视域,从诗歌的叙述者、诗歌的叙事序列、诗歌戏剧性叙事、诗歌跳跃性叙事、诗歌音乐化叙事等方面,对具有华兹华斯典型叙事艺术特点的多首抒情诗进行系统解读,印证了华兹华斯抒情诗的叙事性,打破华兹华斯诗歌叙事研究拘泥于叙事诗研究的局面,验证了诗歌叙事学批评的可行性和效度。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出现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屠杀派、虚构派和中间派。2000年以来,虚构派不仅在日本国内出版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而且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努力向英语世界推介其成果。这些主张包括:屠杀俘虏是捏造的、大屠杀事件不存在、掠夺行为被误解、强奸事件极少发生、民间慈善机构掩埋尸体数量不可信等等。虽然虚构派的英文文献远远超过其他两派,但其在英语世界的学术影响力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彼此雷同的观点和不顾客观史实的荒唐逻辑。随着张宪文教授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英译本的出版,虚构派在英语世界的主导局面将被改变,这将有助于消除对中国相关研究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小说评点派论“叙事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1):11-16
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的评点文字中,对叙事视角的研究尚处于不甚全面、不甚深入的阶段.但小说创作的实践却又的的确确存在一个"叙事视角"的问题.中国古代小说的许多作品,尤其是那些优秀之作,在叙事视角方面可谓别出心裁.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的批评家们,也对这些体现作者匠心之处进行了切中肯綮的评价.有的批评者还借此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写作艺术的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9.
高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30-32
在中国叙事传统中 ,历史文本是孕育叙事文学的具体母体。形成这种叙事传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便是历史叙事中虚构、想象语境的营造 ,使历史文本具有了的文学素质 ,沟通了历史与文学 ,为今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打下了初基。这种语境的营造与中国历史叙事的政治教化功能、史官的功能、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现象都密切相关 ,同时与史家惯用的以再造性想象描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表现方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杜洪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3):96-10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直在其小说作品中表现出对"死亡"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运用各种死亡意象变形,渲染黑色幽默的死亡氛围,探索女性的死亡言说和死亡书写,阿特伍德在其多部小说中编织出纵横捭阖的庞大死亡叙事,其目的不仅仅是启发读者对死亡问题本身的思考,而是引领人们对生命价值、道德意义的深度关怀.阿特伍德笔下的女性们通过感受死亡、体验死亡,获得与死者协商的机会,完成了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人生逆袭,体现出阿特伍德对女性的生存状态、自我追求、命运轨迹的人文主义观照.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3-85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不同于传统的叙事小说,作者采取描写人物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及其内心活动来代替传统小说中的顺时性、直线性叙述,从而体现出现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空间化。通过探究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的运用技巧,分析小说中的空间运用及其审美功能与叙事功能,进而探讨詹姆斯式叙事方式所具有的现代风格。借由空间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的极大的重要性,来探寻处于变迁社会下的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思索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周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F0002-F0002
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这个画派的持续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对19世纪的英国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拉斐尔前派的年轻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的陈规和教条主义,主张从早期文艺复兴和中世纪的艺术中汲取灵感。该派画风审慎而细致,用色清新雅致,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责任决定其绘画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许丽青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
钱锺书谈论中国古典诗文之时,多联系西方文学,尤其是讨论“学人之诗”时与之并提比较多的是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从物象与理趣、诗歌风格、修辞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比照分析.“学人之诗”与玄学派诗歌并不对等,但从作品和作家分析确实存在相似之处,而这正是钱锺书讨论的一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闻兵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40-42,55
"七月派"笔下的抗日叙事与其他抗战文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真实描写、对人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心理的刻画、对战争荒谬性的揭示,从而使"七月派"的抗日叙事呈现出特有的悲壮、苍凉、沉郁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叙事态度与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七月派"的核心人物胡风的文学观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张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2):87-90,130
易卜生的诗歌在叙事中抒情,寓抒情于叙事,即使是在抒情诗中也体现了浓厚的叙事意味,并表现出叙事上的独特之处。他在创作过程中,以自身的敏锐和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将自己的人生体悟和思想情感寓于新创造的人物形象之中,立像达意,借物言情,并不断突破读者的期待视域,使其作品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运用叙事修辞学理论,对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进行了文本细读.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声音距离的变化中,发现了作者的隐退及其情感的转变,并探索到其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对小说历史叙事的分析,不仅发现其构成了虚构故事的现实性依据,进一步则透过意识形态的壁障,深入到故事的"潜文本".声音的距离与历史叙事共同为虚构叙事的可靠性提供了方法与意义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王纯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小说虚构空间的时间转化,主要取决于叙事话语所形成的意向的抽象化。空间话语的“点”化与时间的线型展开相对应,每一个空间点都可确立为一定的时间点,由此而完成这种转化。 相似文献
19.
20.
李秋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131-135
“事实性虚构”是唐传奇惯用的叙事策略,旨在强调所述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为此,唐传奇的叙述主体呈现以下几种情形:真实作者直接介入文本,充当故事的讲评者,以证明故事的真实可靠;同叙述者参与故事,弱化虚构的痕迹,强调故事的事实性;异叙述者凌驾于所叙故事之上,给读者造成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了获得叙述中的自由,常常发生叙述者的违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