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敏 《今日南国》2009,(3):12-12
求职期望根据环境形势而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给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大学生首次求职时愿降低薪酬标准或“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2.
付超  朱丹丹 《国际公关》2024,(5):185-18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长,就业需求随之变化。本研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框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凸显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具体趋向。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就业认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趋向、择业标准以及个体感受。提出鼓励创新求职节目、新媒体平台开通多渠道“一对一”咨询服务、加强媒体信息中的价值引导等措施,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认知、满足就业个性化需求,关注就业心理需求的疏导,助力实现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慢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在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下,不急于求职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以各种方式暂时待业的现象。引发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原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学生需要在树立正确职业观及就业观的前提下,形成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家庭要在树立正确教育价值观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干预;校方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政府部门则需要整合资源营造高质量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主要表现为六大维度:是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风向标,面试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面对就业挫折的磨刀石,规避求职陷阱的“安全阀”,能否遵守就业合同的界碑,也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可以说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整个就业过程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多重因素的复合问题,需要从服务、网络、组织、机制四个维度高度关注并认真落实。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学生的就业发展和人生规划进行系统性教育指导,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观、能力素质观、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下滑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紧迫。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就业工作存在就业队伍缺乏全员联动,就业指导欠缺精准到位,就业实践缺乏全方位贯穿,就业观念缺乏全过程引导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求职能力匮乏。大学生就业是民生工程,高校要树立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两全”就业工作理念,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树立“就业第一”的观念,精准化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转变就业观念,健全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就业工作新格局,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就业能力不足成为当前很多大学求职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高校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快推进课程改革,扩大应用型从才培养,完善实习见习等制度,强化就业指导工作。同时,毕业生也要转变观念,重视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价值导向,既志存高远,更脚踏实地,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总体来看,学界围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结构维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但囿于对就业价值取向与职业价值取向的等同认知,以职业价值取向替代就业价值取向趋势明显,就业价值取向结构维度及其观测因素等关联性和契合性相对较弱。未来可从内涵厘定、结构维度、研究范式等角度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及构成着手,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提高高校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素养、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求职应聘能力和改善就业观等方面提出对策,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管类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中依然处于弱势。通过对南京市四所高校的经管类大学生开展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经管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需要加强;其就业优势体现在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专业设置的不合理、社会实践经验少、社会资源支持力度不够制约其就业水平;经管类大学生青睐的工作是那些有较大发展机会、薪资福利水平高、稳定性较高的工作,经管类大学生期望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就业信息、搭建与企业交流的平台方面多做工作。这为高校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从针对性、科学化、人性化方面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毕业后放缓求职进程,处于暂时未就业(已升学或出国深造除外)状态的“慢就业”现象,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部分演变成为不就业。调查发现造成“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观念不成熟、就业教育主体的协同能力不足、就业教育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形成连续系统的教育模式是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偏差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要措施。并指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引导其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正确制定职业规划,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摘要]当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伦理道德的缺失。就业中,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要认识到营造道德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性,保障就业市场健康发展。要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应然状态:一是强化道德认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制定道德规范,建立约束监督机制;三是践行道德义务,实现利益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关涉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对其家庭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利益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追求个性之路充满反复、"落脚"心理与"一步到位"思想并存以及无法将社会整体需求与个人需求有效整合等特征。对此,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为根本,秉承兼顾主客观的需求、方式和方法的与时俱进以及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等原则,采取发挥大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高校工作实效以及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然改变。就业选择更加务实、薪金期望更加理性、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同时有着较为现实的期望和诉求。高校、社会、政府应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意愿,掌握他们的现实诉求,因势利导,相互协作,改革教育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广开就业渠道,健全政策与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然改变。就业选择更加务实、薪金期望更加理性、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同时有着较为现实的期望和诉求。高校、社会、政府应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意愿,掌握他们的现实诉求,因势利导,相互协作,改革教育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广开就业渠道,健全政策与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师范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心理问题愈显突出。调查发现,目前师范生的就业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不乐观、社会认知复杂、就业观念变化显著、就业途径选择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以及寻求个性发展等方面。究其原因,师范生的就业心理既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因素的影响。鉴于此,要从学生和学校双方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就学生自身而言,一要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要合理调适就业心态;就学校教育而言,一要加强就业指导,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首先,改“跟风求职”为“个性求职”。一直以来,在大学生求职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跟风现象,这使大学生求职存在“四大集中”一一集中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很不均衡。改变这种“跟风求职”为“个性求职”,其实质就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在提高生产率、带来创造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同时,也对劳动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造成就业领域的“信息鸿沟”。本文以南京财经大学的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人工智能与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和大学生对此关系敏感度的认知,以及大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企业、高校和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定位,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培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月云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139-141,158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加剧.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各项就业能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能力不强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实现培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